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急诊抢救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研究

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急诊抢救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研究

(广西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541001)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抢救对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其预后并发症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临床资料调查法,对我院2016年8月-2018年1月以来收治的263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随机从中选择3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7用急诊抢救((急诊药物)治疗,观察组17例采用重症室常规支持(机械通气)治疗,临床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9.41%(5/17)明显高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88%(1/17),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抢救(机械通气对症支持治疗)对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可行性,且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并发症;临床疗效

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是临床危重症和急症,该疾病的进一步进展会导致患者脑、肾、心等重要生命器官的不可逆损害甚至死亡。对于患者而言,急诊抢救可避免患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本研究为探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急诊抢救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影响,特选取我院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临床资料调查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7年1月以来收治的298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随机从中选择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医学》的诊断标准,均表现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症,伴有呼吸困难、喘息等急性症状。对照组34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65—70岁,平均年龄(67±1.25)岁。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64—69岁,平均年龄(66±1.75)岁。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差异不具统计学可比性价值(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17用急诊抢救((急诊药物)治疗,观察组17例采用重症室常规支持(机械通气)治疗,临床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

给予对照组患者抗炎、补液、吸氧,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等治疗。给予观察组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机械通气辅助治疗以缓解患者呼吸道痉挛症状;通气模式和VCV、PEEP、PSV等参数值分别设置为10-20cmH2O、3-8cmH2O、6-8ml/kg,共进行2-104h的通气。

1.4观察指标

依据术后茶碱类药物、规律使用皮质类激素、间断应用β2激动剂比例及死亡率指标将临床疗效分为治愈、好转、并发症发生三等级。治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意识清楚,无其他并发症等;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机体明显恢复;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死亡。总有效率为治愈率+好转率。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治疗疗效均采用(率)%表示,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可比性价值。

2.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9.41%(5/17)明显高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88%(1/17),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所示:

3.讨论

哮喘是常见的肺部病症,一旦发作,且会导致迁延不愈,严重者或者急性发作期还会给患者带来致命威胁。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是危重症反应,急诊积极的治疗是争取完全控制症状和尽可能维持保护患者肺功能的体现。患者由于气道受逆,引发严重不良反应,还可合并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不可逆反应。

研究结果表明,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应用常规治疗联合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对缓解哮喘发作,降低病死率,最大限度地抢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1]。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急诊抢救中应用呼吸机进行无创正压通气,过血气分析比较,无创正压通气治后PaO2明显升高以及PaCO2明显降低;治疗后有效率为86.05%(37/43),未出现1例死亡病例[2]。此外还在治疗总有效率、pH指标显著改善[3]。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呼吸(RR)、心率(HR)、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长期使用茶碱类药物、规律使用皮质类激素、间断应用β2激动剂比例及病死率上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4]。机械通气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突出体现在缓解患者哮喘发作症状,稳定生命体征,提高患者生存率[5]。治疗12h后常规治疗基础上再加用无创机械通气组的pH、Pa02、PaC02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哮喘缓解率达到64.71%VS46.67%的对比效果[6]。

上述研究表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6.47%(9/34)明显高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88%(2/34),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急诊抢救中持续正压通气治疗,作为预防并发症和治疗患者呼吸障碍合二为一的治疗方法,在治疗实践中,有着其特殊和独特的治疗优势。从全球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发病趋势来看,以气道的病理生理改变和分泌物的阻塞等引起的持续性气道炎性反应,成为临床的主要研究的重点。防止肺部感染和其他并发症,选择安全舒适且密闭性好的合适体位和气道湿,避免黏膜损伤以及分泌物堵塞气道。持续正压通气用于治疗呼吸衰竭和呼吸不全,尤其是针对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由感染而导致的中枢性呼吸衰竭的重症急救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发挥了重要的临床作用。急诊抢救中,通过早期识别重症病例,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氧疗方式和综合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给予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对患者机体重要脏器的功能保护,以营养支持增加患者体魄;合理应用治疗药物。且通过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咳嗽、喘息、肺部症状情况,迎合和急诊抢救患者的实际需求。

综上所述,急诊抢救(机械通气对症支持治疗)对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可行性,且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石佳泉,徐招柱,饶广浩等.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218例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20):81-82.

[2]童健铭.福建茫荡山风景奇秀的避暑胜地[J].资源导刊?地质旅游版,2012,(12):66-67.

[3]开赛尔?艾则孜,木尼拉?亚尔买买提,杨晓红等.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师杂志,2016,(z1):69-70.

[4]任彩红,肖素红,杨树科等.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24):99-100.D

[5]陈先养.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9):4341-4343.

[6]叶龙彪.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32例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9):21-22.

标签:;  ;  ;  

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急诊抢救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