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剖宫产子宫切口延裂26例分析

新式剖宫产子宫切口延裂26例分析

梁蕾(广西北流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537400)

【中图分类号】R7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7-0219-02

【摘要】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中发生子宫切口延裂的病例其常见原因、后果及减少子宫延裂的预防措施。方法对子宫切口延裂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延裂过深损伤血管导致术中出血增多5例,形成阔韧带血肿2例。26例缝合后切口甲级愈合。子宫切口延裂多见于进入较长时间产程后再转行剖宫产病例,特别是宫口开全时间长不能分娩而转为剖宫产的病例、再次剖宫产及全身水肿病例。

【关键词】新式剖宫产子宫切口延裂

一、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01月~2012年12月开展新式剖宫产812例,剖宫产子宫切口延裂26例,占3.2%。年龄17~42岁(平均年龄26.53岁),其中初产妇14例,经产妇12例;孕周37~42周。胎儿体重2400-4250g,其中4000-4250g5例,3500-3950g12例,2500-3450g8例,<2500g1例。均为单胎头位剖宫产,其中择期剖宫产3例,急诊剖宫产23例。

剖宫产手术指征疤痕子宫(剖宫再孕)5例占19.2%,胎儿窘迫3例占11.5%,产程异常,即胎头深嵌骨盆18例占69.2%。

手术方式均为新式剖宫产。

术中情况胎儿娩出后,检查发现子宫切口延原手术切口裂伤,延裂至同侧圆韧带内侧23例,裂至同侧圆韧带外侧3例。延裂至同侧圆韧带内侧者,检查无血肿,予1-0可吸收线在超过子宫切口延裂顶点1cm处开始连续缝合延裂部位,缝合时避免将子宫前后壁缝合。裂至同侧圆韧带外侧者,小心避开子宫血管及输尿管,有血肿者将血肿清除,结扎止血,再予1-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延裂部位阔韧带至子宫侧壁,再同延裂至圆韧带内侧者同法缝合子宫切口。

二、后果

1.术中切口延裂,裂伤处血管损伤出血量<300ml者5例,300ml~500ml者18例,500ml~1000ml者5例。

2.产妇结局充分缝合后26例全部切口甲级愈合,宫缩良好,均顺利出院。

三、讨论

1.发生率近3年来我科剖宫产子宫切口延裂发生率为3.2%。多发生于较长时间产程后胎头深嵌骨盆病例、再次剖宫产及水肿病例。

2.原因分析:(1)胎头深嵌骨盆在本组中占69.2%。此类产妇多因试产时间长、胎头先露低、户瘤形成,胎头先露部在耻骨联合以下与骨盆之间空隙小,特别是胎方位为枕后位者,术者手难以达到胎先露或无法使胎头仰伸,引起娩头困难,术中用力过急,引起切口延裂。而且由于试产久,子宫下段过度延伸菲薄或子宫肌纤维水肿,弹性差,易撕裂,容易造成切口延裂。(2)麻醉不满意、肌松差,切口相对小使胎头娩出困难,腰硬联合麻可减少其发生。(3)巨大儿,子宫下段相对狭窄,切口相对过小,加大胎头娩出难度,胎头娩出时撑裂子宫切口。(4)再次剖宫产者,原手术疤痕组织增生,脆硬,易向两侧撕裂。(5)术者技术不熟练、配合欠佳,可致娩头困难。

四、经验总结

1.合理选择剖宫产适应症和手术时机。

2.提高技术操作和责任心,术前认真进行检查,了解先露位置,胎儿大小。子宫切口不宜选择过高或过低,胎儿较大者切口长度相应延长。

3.先露过低者,术前阴查时可适当将胎头向上推至比较松动位置或术中助手用手从阴道上推胎头,易于胎头娩出。术中应备侧切剪,避免用手行钝性分离导致裂伤。

4.切开子宫前如未将子宫复位,容易使切口偏向左侧,使得子宫易撕裂。

5.再次剖宫产者手术时应尽量避开原子宫疤痕。

6.如术中娩头困难,子宫撕裂严重的缝扎后要常规检查子宫前后壁阔韧带或宫颈有无血肿,以便及时清除修复,撕裂口顶点部缝合一定要彻底,避免血肿形成。

标签:;  ;  ;  

新式剖宫产子宫切口延裂26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