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面文体中语言转述的认知语用分析

书面文体中语言转述的认知语用分析

论文摘要

有关语言转述问题,很多学者做过相关的描述性研究,尤其体现在语法形式的转换方面,但在其解释性方面所见不多。言语交际实质上是一个认知过程,但语言转述现象中与认知有关的方面一直是被忽视的。基于以上两点原因,本文尝试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对书面文体中的语言转述现象进行描述解释,旨在寻求以下两个问题的答案: 1.在书面文体中人们为什么会使用到语言转述? 2.书面文体中的语言转述的认知机制是什么? 基于语言转述在本文当中的定义和定界,以及相关的数据分析,笔者研究发现书面文体中语言转述的运用具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本文针对语言转述的信息来源、转述信息的方式、转述标志以及转述者对转述信息的态度进行了系统的描述。信息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转述给他人。转述形式的不同是由不同的交际目的所决定的,即转述者通过转述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文章提出由于语言转述是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它们只有在认知语用知识的有关理论框架内才能得到合理解释。书面文体中语言转述具有一定的语用功能可以帮助其实现某种交际目的,这也正是人们会用到语言转述的原因。数据研究表明语言转述在书面文体中主要有三种语用功能:1.使叙述生动;2.增强说服力;3.责任分离功能。 本文认为转述他人的话语是一个认知过程。转述者使用转述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或听众意识到其交际意图,即获得语境效果。交际效果和意图才是书面文体中使用语言转述的基本原则。 本文还重点归纳出语言转述是概念结构与语法结构整合的产物,因此在理解语言转述的含义时,读者或听众根据概念结构中的概念元素之间既有的常规关系创造性地建构心理空间之间的映射联系,由显性信息推导出隐含信息,从而把握对方的意图,取得很好的交际效果。 从认知语用的角度来探讨语言转述,可使人们更加清楚地了解转述现象的本质,同时也为人们在交际中正确使用和理解语言转述提供了新的依据,并对外语教学及语篇分析有所裨益。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Preview
  • 1.2 Rationale of the Research
  • 1.3 Objective of the Current Study
  • 1.4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 2.1 Terminological Review
  • 2.1.1 Some Related Terms
  • 2.1.2 Definition Diversity
  • 2.1.3 Delimitation Difference
  • 2.2 Review of Three Approaches to Language Reports
  • 2.2.1 Grammatical Approach to Language Reports
  • 2.2.2 Functional Approach to Language Reports
  • 2.2.3 Discourse-based Approach to Language Reports
  • 2.2.4 Remaining Problems
  • 2.3 A Sketch of Theoretical Background
  • Chapter 3 The Employment of Language Reports in Written Discourse
  • 3.1 The Treatment of Language Reports in the Present Study
  • 3.1.1 Working Definition
  • 3.1.2 Target Data Collection
  • 3.2 Options for Language Reports
  • 3.2.1 The Voice of the Language Report
  • 3.2.2 The Message of the Language Report
  • 3.2.3 The Reporting Signal
  • 3.2.4 The Reporter's Attitude
  • 3.3 Pragmatic Functions of Language Reports in Written Discourse
  • 3.3.1 Making Narration Vivid
  • 3.3.2 Creating Persuasive Effect
  • 3.3.3 Dissociating Responsibility
  • 3.4 Cognition-related Aspects of Language Reports
  • 3.5 Summary
  • Chapter 4 Conceptual Integration Explanation
  • 4.1 A Sketch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
  • 4.2 Blend of Conceptual Structure with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
  • 4.3 Language Reports through Grammatical Blending
  • 4.3.1 Blending Operations in the Generation of Language Reports
  • 4.3.2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Reports
  • 4.4 Summary
  •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Acknowledgements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 B 语料来源
  • 附录 C 书面文体中语言转述的认知语用分析
  • 相关论文文献

    • [1].提倡一种新学术文体[J]. 中小学管理 2019(03)
    • [2].《文体楼》[J]. 艺术科技 2019(04)
    • [3].互助文体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推动产业发展[J]. 中国土族 2019(03)
    • [4].费县文体中心[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8(01)
    • [5].蛇口街道文体中心设计[J]. 世界建筑导报 2018(05)
    • [6].论中国早期文体观念的发生[J]. 文艺理论研究 2016(06)
    • [7].论先秦的文体并称与文体观念[J]. 文学遗产 2017(03)
    • [8].文学翻译的秩序与文体再现[J]. 文学教育(上) 2017(09)
    • [9].思想与文体——思想史研究的新视角[J]. 学术研究 2017(09)
    • [10].文体群星光芒璀璨[J]. 湖北画报(上旬) 2018(12)
    • [11].关注文体 浅浅教学[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8(08)
    • [12].浅谈“文体不限”[J]. 成功(教育) 2011(04)
    • [13].对网络流行文体的解读与思考[J]. 东西南北 2018(14)
    • [14].“文体自选”情形下如何做到“文体明确”[J]. 考试与评价 2017(09)
    • [15].文体自定“四优先”[J]. 初中生必读 2010(03)
    • [16].丰富多彩的文体生活[J]. 晋城政务 2008(01)
    • [17].文体不限≠无视文体[J]. 课堂内外(作文独唱团) 2019(06)
    • [18].“淡化文体”应该缓行[J]. 新课程学习(上) 2014(03)
    • [19].散文诗文体小议[J]. 散文诗世界 2009(04)
    • [20].散文的本质与文体异化[J]. 创作评谭 2010(01)
    • [21].论俳谐文的复合型文体特质[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2].论严复的翻译文体观及其社会反响[J]. 闽台文化研究 2017(01)
    • [23].先秦礼学与文体批评[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5(05)
    • [24].明中后期官方“正文体”奏议及行政运作[J].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0(01)
    • [25].文体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以村上文学及其翻译为中心[J].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 2019(01)
    • [26].符合文体要求升格导练[J]. 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 2009(Z2)
    • [27].明晰与超越——基于文体教学的思考[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4(12)
    • [28].那些“跨界”从政的文体明星[J]. 时代邮刊 2018(08)
    • [29].从“审视文体演变的三种角度”来看文体演变与语境的关系[J]. 青年文学家 2015(02)
    • [30].文体、文体学与文体分析新解[J]. 作家 2012(10)

    标签:;  ;  ;  ;  

    书面文体中语言转述的认知语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