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活化及环碳酸酯的合成

二氧化碳的活化及环碳酸酯的合成

论文摘要

近年来,随着对碳污染的重视和碳化学的发展,二氧化碳作为碳资源的终态,由于储量丰富、无毒和惰性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化学工作者的重视。碳酸酯(包括环碳酸酯和聚碳酸酯)是化学固定二氧化碳成功的例子之一。环碳酸酯被广泛用作精细化工中间体、惰性非质子性极性溶剂、生物医药前体以及聚碳酸酯的原料;聚碳酸酯则广泛应用于工程塑料等领域。绿色化学是当今国际化学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门领域,而仿生催化是绿色化学技术和方法学研究的最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生物质和酶分子在酶催化作用下的“构-效关系”也可以通过绿色仿生催化进行模拟。利用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通过偶联反应制备环碳酸酯或聚碳酸酯是二氧化碳研究的热点之一,已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利用烯烃、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串联反应制备环碳酸酯则比较困难。而植物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多糖或纤维素所用的催化剂-叶绿素恰恰是卟啉结构。本论文从研究二氧化碳的活化以及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为底物合成环碳酸酯的反应过程和机理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在仿生卟啉为催化剂条件下,二氧化碳、氧气和烯烃通过氧化羧化合成环碳酸酯。(1)设计合成新型的磁性四氧化三铁负载钻卟啉催化的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环加成合成环碳酸酯的反应,分别探讨了不同的助催化剂、助催化剂用量以及循环次数对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使用MNP-P/PTAT催化体系,在室温下,各种环氧化合物都可以生成较高收率的环碳酸酯;并且新型的磁性四氧化三铁负载钴卟啉催化剂使用磁铁吸引分离后循环16次而没有活性的降低和质量的减少。(2)研究了以双功能金属卟啉作为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环加成合成环碳酸酯的反应,分别探讨了不同的中心金属、抗衡离子、反应温度以及循环次数对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使用Co(TTMAPP)(OAc)I4催化剂,85℃,667 KPa条件下,环丙烯碳酸酯在5小时内产率可达95.4%,其他各种环氧化合物也可以生成较高收率相应的环碳酸酯。(3)合成一系列主族金属卟啉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环加成合成环碳酸酯的反应,分别探讨了不同的主族金属、助催化剂、反应温度、二氧化碳压力等对反应的影响。当使用Al(TPP)Cl/2PTAT为催化体系时,25℃,1 atm温和条件下,二氧化碳和环氧氯丙烷可以偶联得到相应较高产率的环碳酸酯;当使用天然产物叶绿素A作为催化剂时,可以得到具有光学活性的手性环碳酸酯。研究表明:主族金属卟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主族金属的路易斯酸性有极大关系,即主族金属离子的路易斯酸性越强,则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越高;并且主族金属卟啉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环加成合成环碳酸酯的反应机理进行了详细讨论。(4)开发了以二氯二茂钛(Cp2TiCl2)为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环加成合成环碳酸酯的反应,分别探讨了不同的反应温度、溶剂以及助催化剂对环加成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使用Cp2TiCl2/2TBAB催化体系,在150℃,1.2MPa, THF为溶剂条件下,反应15分钟,环丙烯碳酸酯产率高达98.1%,TOF值392.4 h-1。截止目前为止,这是首篇以茂金属为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环加成合成环碳酸酯反应。(5)以钌金属卟啉为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氧气与烯烃串联合成环碳酸酯的反应,分别探讨了不同的助催化剂和底物与催化剂比率对三组分串联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使用Ru(TPP)O2/2TBAB催化体系,在30℃,1.1MPa二氧化碳压力,0.5 MPa氧气压力条件下,反应48小时,苯乙烯环碳酸酯产率可达76%;同时对不同底物的最佳催化条件进行了探讨,并且对反应机理进行了详细讨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简介
  • 1.2 二氧化碳化学的研究
  • 1.3 有机碳酸酯
  • 1.3.1 开链碳酸酯研究现状
  • 1.3.2 环氧化合物与二氧化碳共聚制备聚碳酸酯
  • 1.3.3 环氧化合物与二氧化碳环加成合成环碳酸酯
  • 1.3.3.1 离子液体催化剂
  • 1.3.3.2 盐或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 1.3.3.3 有机碱催化剂
  • 1.3.3.4 金属配合物催化剂
  • 1.3.3.4.1 金属卟啉催化剂
  • 1.3.3.4.2 金属Salen催化剂
  • 1.3.3.2 其它金属配合物催化剂
  • 1.3.4 烯烃氧化羧化合成环碳酸酯
  • 1.3.5 炔丙醇与二氧化碳环化合成环碳酸酯
  • 1.3.6 邻二醇与二氧化碳环化合成环碳酸酯
  • 1.3.7 醛、溴代苯乙酮与二氧化碳一锅法合成环碳酸酯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磁性纳米粒子负载金属卟啉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的
  • 2.1 引言
  • 2.2 实验设计
  • 2.3 实验部分
  • 2.3.1 试剂及药品
  • 2.3.2 实验仪器及条件
  • 2.3.3 磁性纳米粒子负载金属卟啉的合成与表征
  • 2.4 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的环加成合成环碳酸酯的反应步骤
  • 2.5 磁性纳米粒子负载金属卟啉催化剂循环使用方法
  • 2.6 结果与讨论
  • 2.6.1 助催化剂对合成环碳酸酯的影响
  • 2.6.2 催化剂循环次数对合成环碳酸酯的影响
  • 2.6.3 不同取代环氧化合物的环碳酸酯合成
  • 2.7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双功能金属卟啉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环加成反应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试剂及药品
  • 3.2.2 实验仪器及条件
  • 3.2.3 双功能金属卟啉的合成与表征
  • 3.2.4 环氧化合物与二氧化碳偶联合成环碳酸酯的步骤
  • 3.2.5 双功能金属卟啉催化剂循环使用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反应温度对合成环碳酸酯的影响
  • 3.3.2 中心金属对合成环碳酸酯的影响
  • 3.3.3 抗衡离子对合成环碳酸酯的影响
  • 3.3.4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
  • 3.3.5 不同取代环氧化合物的环碳酸酯合成
  • 3.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主族金属卟啉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的环加成反应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试剂及药品
  • 4.2.2 实验仪器及条件
  • 4.2.3 自由卟啉配体的合成
  • 4.2.4 锡卟啉化合物的合成
  • 4.2.5 镁卟啉化合物的合成
  • 4.2.6 铝卟啉化合物的合成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锡卟啉催化合成环碳酸酯的影响因素
  • 4.3.1.1 反应温度对锡卟啉催化合成环碳酸酯的影响
  • 4.3.1.2 不同结构对锡卟啉催化合成环碳酸酯的影响
  • 4.3.1.3 助催化剂对锡卟啉催化合成环碳酸酯的影响
  • 4.3.2 镁卟啉催化合成环碳酸酯的影响因素
  • 4.3.2.1 不同结构镁卟啉催化剂和助催化剂对合成环碳酸酯的影响
  • 4.3.2.2 以叶绿素A为催化剂催化合成手性环碳酸酯
  • 4.3.3 铝卟啉催化合成环碳酸酯的影响因素
  • 4.4 主族金属卟啉催化二氧化碳与不同底物环加成合成环碳酸酯
  • 4.5 反应机理探讨
  • 4.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二氯二茂钛-路易斯碱催化环氧化合物与二氧化碳环加成反应的研究
  • 5.1 简介
  • 5.2 实验部分
  • 5.2.1 原料
  • 5.2.2 环氧化合物与二氧化碳环加成合成环碳酸酯的一般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反应温度对环氧丙烷与二氧化碳环加成反应的影响
  • 5.3.2 不同溶剂对环加成合成环碳酸酯的影响
  • 5.3.3 不同路易斯碱对环加成合成环碳酸酯的影响
  • 5.3.4 各种取代环氧化合物与二氧化碳环加成合成环碳酸酯
  • 5.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金属卟啉催化烯烃的氧化羧化直接制备环碳酸酯的反应研究
  • 6.1 简介
  • 6.2 实验部分
  • 2TPP a'>6.2.1 合成自由卟啉H2TPP a
  • 6.2.2 合成Ru(TPP)(CO)b
  • 3OH)(CO) c'>6.2.3 制备Ru(TPP)(CH3OH)(CO) c
  • 2 1'>6.2.4 制备Ru(TPP)(O)21
  • 6.2.5 实验步骤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催化剂量的影响
  • 6.3.2 不同助催化剂的影响
  • 6.3.3 助催化剂量的影响
  • 2催化剂催化其他烯烃的氧化羧化反应制备环碳酸酯'>6.3.4 Ru(TPP)(O)2催化剂催化其他烯烃的氧化羧化反应制备环碳酸酯
  • 6.3.5 反应机理的探讨
  • 6.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主要缩略词对照表
  • 附录Ⅱ 谱图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  ;  

    二氧化碳的活化及环碳酸酯的合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