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醋栗再生体系的建立

穗醋栗再生体系的建立

论文摘要

本文以’寒丰’、’早生黑’、’红瑞’、’密穗’、’黑金星’和’大粒甜’为实验试材,对快繁过程中的初代培养、芽的增殖、壮苗培育、愈伤组织诱导及不定芽的诱导五个部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本试验建立了’寒丰’、’早生黑’、’红瑞’、’密穗’、’黑金星’和’大粒甜’品种组培无性系,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生物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主要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剪取穗醋栗一年生健壮枝条,经低温沙藏解除休眠后进行水培。以水培抽生的新梢为外植体,用含有0.1%的升汞水溶液浸泡5分钟,其接种的成活率较高,可到达80%。接种时所用的初代培养基的种类不同,苗的质量也不相同。以1/2MS+IBA 1.0mg·L-1为培养基,培育出组培苗的茎粗和株高极显著于MS+6-BA 1.0 mg·L-1+IBAO.1 mg·L-1处理培育出的植株,植株生长健壮。2在进行穗醋栗的增殖培养过程中,BA10mg·L-1IBA 0.1-0.2 mg·L-1+MS配方是最简便,培养效果也最为理想。’寒丰’和’早生黑’芽的增殖倍数可达到4倍。3对比几种配方的生根效果,其中生根效果最好的是1/2MS+IBA1.0 mg·L-1生根率达到100%。植株生长旺盛,叶片浓绿,叶片大且平整,有利于植株光合作用的进行从而储存有机物。植株节间明显继代操作简便。根系分枝多,根级指数可达到4级,吸收根多,易于吸收水分和养分。生根的天数控制在30天左右为宜,生根生长时间过长苗的木质化程度越大,影响苗的继代成活率。4穗醋栗组培苗,经增殖培养后呈丛状,无节间,且分离较困难。本试验采取交替式培养方法,采用MS+BA1.0 mg·L-1和1/2MS+IBA1.0 mg·L-1两种培养基进行培养,减少了分离操作上的不便。同时很大程度的避免了同种激素在植物体内的大量残留造成的抑制作用。从株高和茎粗等方面的考察与单纯进行分化培养的植株呈极显著差异。5营养器官中SOD与POD含量的多少,标志着其代谢活性的强弱。侧面也表明了植株营养器官脱分化的能力。试验测得穗醋栗营养器官SOD与POD含量由多到少以此为叶>叶柄>根>茎而且含量差异均呈及显著差异。穗醋栗器官脱分化的能力较弱,因此试验采取两步诱导,将穗醋栗的叶柄首先培养在MS+BA1.0 mg·L-1+2、4-D 1.0mg·-1培养基上,15天后转接到MS+BA1.0 mg·L-1+NAA0.4 mg·L-1+AC1.0g+AgNO3 1.0 mg·L-1培养基上得到绿色较大体积的愈伤组织。穗醋栗愈伤组织褐化现象较严重,从细胞学角度观察发现褐色愈伤组织多数无细胞核,细胞质极少,经染色细胞中多为红色的球状小体,细胞排列松散,形态逐渐不完整。6在MS+BA 1.0 mg·L-1+IBA 0.1 mg·L-1培养基上培养的茎段,其基部茎段脱分化产生的愈伤团块,经一段时间培养长出新的植株。通过石蜡切片观察没有发现植株之间导管及塞管的连接,说明新生植株是独立体。同时发现愈伤团块中含有很多芽原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穗醋栗的品种选育研究现状
  • 1.1.2 穗醋栗的利用价值
  • 1.1.3 穗醋栗育种方面尚需要解决的问题
  • 1.2 穗醋栗的组织培养研究
  • 1.2.1 穗醋栗的组织培养研究现状
  • 1.2.2 组织培养中的关键因素
  • 1.2.3 组织培养中的常见问题
  • 1.3 衡量种苗质量的重要依据
  • 1.3.1 果树根系的生长与分布
  • 1.3.2 果树的生理生化代谢
  • 1.4 实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5 实验技术路线
  • 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2.1 穗醋栗无菌培养建立
  • 2.1.1 不同接种季节对穗醋栗成活的影响
  • 2.1.2 消毒时间
  • 2.1.3 初代培养基
  • 2.2 穗醋栗组培苗继代培养
  • 2.2.1 植物激素对穗醋栗芽分化和增殖的影响
  • 2.2.2 植物激素与生根时间对穗醋栗生长的影响
  • 2.2.3 交替式培养
  • 2.2.4 蔗糖浓度对穗醋栗生长状况的影响
  • 2.2.5 不同营养成分对穗醋栗新芽产生的影响
  • 2.3 穗醋栗组培苗愈伤组织的诱导
  • 2.3.1 穗醋栗不同营养器官分化活性的测定
  • 2.3.2 外源植物激素对穗醋栗组培苗愈伤组织诱导
  • 2.4 穗醋栗不定芽诱导
  • 2.5 石蜡切片的鉴定
  • 2.6 指标评价和计算公式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穗醋栗的初代培养
  • 3.1.1 不同接种季节对穗醋栗成活的影响
  • 3.1.2 消毒时间
  • 3.1.3 培养基的采用
  • 3.2 穗醋栗组培苗培养
  • 3.2.1 植物激素对穗醋栗芽的分化和增殖影响
  • 3.2.2 穗醋栗生根所需植物激素的种类及时间
  • 3.2.3 交替式培养
  • 3.2.5 蔗糖浓度对穗醋栗生长状况的影响
  • 3.2.6 不同营养成分对穗醋栗新芽产生的影响
  • 3.3 穗醋栗组培苗愈伤组织及不定芽的诱导
  • 3.3.1 穗醋栗不同营养器官分化活性的测定
  • 3.3.2 不同营养器官的愈伤组织培养
  • 3.3.3 不定芽的诱导
  • 4 讨论
  • 4.1 穗醋栗壮苗培育
  • 4.2 影响穗醋栗新芽产生的关键因素
  • 4.3 外源植物激素对穗醋栗组培苗愈伤组织诱导
  • 4.4 愈伤组织褐变的内在因素
  • 4.5 植株根系生长状态决定其吸收养分的能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图版说明
  • 附录2缩略语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鸡爪槭(Acer palmatum Thunb.)品种‘赤枫’组培再生体系的建立[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01)
    • [2].手性化合物酶法制备中辅酶再生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进展[J]. 化工进展 2014(07)
    • [3].构树再生体系的建立及防褐变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9(22)
    • [4].木薯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08)
    • [5].植物原生质体获得、培养条件及方法对其再生体系构建的影响[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S2)
    • [6].葫芦科主要蔬菜再生体系建立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热带农业科学 2018(01)
    • [7].通信企业资产再生的跨越式突破——广西联通构建全生命周期资产再生体系[J]. 中国总会计师 2013(06)
    • [8].蓼蓝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19)
    • [9].番茄材料“0946”和“0949”再生体系的研究[J]. 北方园艺 2012(12)
    • [10].马铃薯延薯4号再生体系建立[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12)
    • [11].药用植物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进展[J]. 中药材 2016(10)
    • [12].奇异南星再生体系的建立[J].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 [13].甜瓜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研究进展[J]. 中国果菜 2015(04)
    • [14].利用茎尖建立红三叶快速再生体系的研究[J]. 种子 2013(10)
    • [15].翠菊离体培养及再生体系的建立[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8)
    • [16].一串红再生体系研究初探[J]. 杭州农业与科技 2011(04)
    • [17].紫云英体细胞胚再生体系的建立[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02)
    • [18].大豆胚尖再生体系的优化及与子叶节再生体系的比较[J]. 大豆科学 2012(03)
    • [19].怀地黄再生体系的初步研究[J]. 中医学报 2015(11)
    • [20].火龙果茎段再生体系的建立[J]. 北方园艺 2011(08)
    • [21].海滨锦葵茎尖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优化[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10(01)
    • [22].薹菜再生体系的建立[J]. 西北农业学报 2010(08)
    • [23].菊花组培再生体系研究进展[J]. 辽宁林业科技 2018(04)
    • [24].水果兰组织再生体系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21)
    • [25].鹰嘴豆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系统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科学 2010(21)
    • [26].栎叶绣球‘雪花’再生体系的建立[J]. 分子植物育种 2020(05)
    • [27].番茄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J]. 北方园艺 2010(23)
    • [28].沙棘优良抗旱品种不定芽诱导及再生体系的建立[J]. 沙棘 2008(01)
    • [29].钝齿铁线莲根尖组培再生体系的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7(01)
    • [30].高粱幼穗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11)

    标签:;  ;  ;  ;  ;  ;  

    穗醋栗再生体系的建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