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成都市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成都市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

论文摘要

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估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键领域,其核心是确定人类的生存是否处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和其博士生Wackernagel 1996年以来提出和发展的生态足迹指标是一种测算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的综合指标,该方法通过将区域的资源和能源转化为提供这种物质流所必须的各种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生态足迹),并同区域能提供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能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本课题试图通过实证研究,在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全面地、系统地、动态地分析成都市可持续发展状况,建立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一套具有较强理论依据,又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在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及目前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生态足迹模型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探讨建立生态足迹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利用生态足迹改进模型对成都市2001年至2005年5个年度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对成都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对成都市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成都市人均生态足迹从2001年的1.1221hm~2增长到2005年的1.1914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从2001年的0.2902hm~2减少到2005年的0.2580hm~2。根据在改进模型下的指标计算结果,近5年来成都市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仍处于较贫穷落后的阶段,而且生态压力大,生态与经济的协调性很差,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考验,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生态足迹模型出现的理论背景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生态足迹分析的理论方法及改进
  • 2.1 生态足迹分析的基本概念
  • 2.1.1 生态生产性土地与全球生态标杆
  • 2.1.2 生态生产性土地的均衡化处理
  • 2.2 建立生态足迹指标体系的原理与方法
  • 2.2.1 指标的概念界定
  • 2.2.2 指标设置的目标与原则
  • 2.2.3 指标筛选的思路与方法
  • 2.3 指标体系
  • 2.3.1 生态容量与生态承载力
  • 2.3.2 人类负荷与生态足迹
  • 2.3.3 生态赤字/盈余
  • 2.3.4 全球赤字/盈余
  • 2.4 生态足迹计量分析方法
  • 2.4.1 生态足迹计算方法
  • 2.4.2 52个国家和地区生态足迹分析
  • 2.5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评价
  • 2.6 生态足迹模型的改进
  • 2.6.1 可持续评价的四个改进模型
  • 2.6.2 可持续发展评价等级划分标准
  • 2.6.3 利用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评价
  • 第3章 成都市生态足迹的计算
  • 3.1 成都市概况
  • 3.1.1 人口问题
  • 3.1.2 资源问题
  • 3.1.3 环境问题
  • 3.1.4 经济问题
  • 3.2 成都市生态足迹的计算
  • 第4章 成都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
  • 4.1 成都市近年生态足迹相关指标的变化
  • 4.1.1 成都市近年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足迹的变化
  • 4.1.2 成都市近年总生态承载力和总生态足迹的变化
  • 4.1.3 成都市近年人均生态赤字和总生态赤字的变化
  • 4.2 基于改进模型下的成都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计算
  • 4.3 成都市生态足迹变化情况的讨论
  • 4.4 关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讨论
  • 4.4.1 关于生态压力指数的提出
  • 4.4.2 关于可持续评价指标的选取
  • 4.4.3 关于评价指标等级的划分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安徽省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J]. 水土保持研究 2020(03)
    • [2].湖南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视角[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3].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耕地承载力评价——以江苏省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 2020(09)
    • [4].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九江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J].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5].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四川省耕地资源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01)
    • [6].基于废弃物吸纳的生态足迹模型二次拓展与运用[J]. 统计与决策 2017(15)
    • [7].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梨树县生态承载力分析[J]. 林业经济 2016(08)
    • [8].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连云港市可持续发展评价[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5(06)
    • [9].修正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20)
    • [10].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重庆市北碚区可持续发展研究[J]. 城市地理 2017(04)
    • [11].生态足迹模型下的生态承载力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0(03)
    • [12].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福建省耕地资源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19)
    • [13].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在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为例[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8(10)
    • [14].城市水生态足迹模型的研究[J]. 山东工业技术 2017(10)
    • [15].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海岛城市土地承载力评价——以舟山市为例[J]. 经济地理 2016(06)
    • [16].基于改进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生态系统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值评价研究[J]. 生态经济 2016(11)
    • [17].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在湖北省的应用[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3(11)
    • [18].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甘南州生态承载力研究[J]. 商 2013(10)
    • [19].两种生态足迹模型在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应用与比较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7)
    • [20].生态足迹模型研究进展与评价[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2(08)
    • [21].基于全球生态足迹模型的生态适度人口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4)
    • [22].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的生态足迹模型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12)
    • [23].生态足迹模型修正的初步探讨[J]. 环境保护科学 2010(03)
    • [24].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改进[J].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10(02)
    • [25].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在湖北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 [26].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生态足迹模型均衡因子及产量因子测算[J]. 生态学报 2020(04)
    • [27].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安徽省人口容量测算[J].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0(06)
    • [28].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安徽省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J]. 林业经济 2014(11)
    • [29].城市尺度生态足迹模型应用中不同参数选择的影响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 2011(06)
    • [30].基于能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在济南市的应用分析[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0(02)

    标签:;  ;  ;  ;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成都市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