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产生及养护张茜

论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产生及养护张茜

南京市政公用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21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市政道路裂缝的产生及养护引起重视,当前市政道路工程单位和相关技术管理人员必须以项目基本情况和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管理理论为基础,优化配置和整合市政道路工程的人、财、物,进而合理科学管理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及养护技术管理,并从根本上提升市政道路工程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只有对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及养护技术管理进行严格把关,并重视和有效控制裂缝等病害问题,才能将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管理措施真正落实到位。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及养护

引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城市化的进程逐步向前发展,其中多种大规模的基础性建设在我国的各个城市中崛起,在城市基础建设当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当前的市政路面建设利用的都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此种路面具备一定的优势:无接缝而且耐磨性良好,施工工期较短。因而在我国的道路建设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1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类型概述

按照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形成的原因,可将裂缝类型分为两种。一种类型是载荷型裂缝。顾名思义,这种类型的裂缝就是由车辆载荷形成的。在车辆的不断行驶使用过程中,半刚性基层底部会因此产生拉应力,一旦这个拉应力大过基层底部材料的抗拉强度,就会出现裂痕,直至路面表层的裂缝出现。因这种原因形成的裂缝,大部分为纵向裂缝。这另外一种裂缝类型是非载荷型裂缝。它的主要产生原因是由于温度变化而形成的,再加上施工技术与材料的限制,由此而产生的裂缝。一般分为低温收缩裂缝和温度疲劳裂缝两种。因这种原因形成的裂缝,通常为横向裂缝。

2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产生

2.1设计、路基原因

先从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开始分析,一旦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裂缝,主要原因通常有两个,首先就是路面的厚度达不到相关标准,还有整个道路路面的结构设计不够合理。那么这就导致在后期投入使用过程中,在交通量加大,还有汽车荷载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导致道路路面的强度无法符合其实际需求,从而产生路面裂缝问题。那么路基作为影响道路质量的关键部分,在实际的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路基的设计缺乏科学性,那么就会直接影响整个道路工程的质量。比如在沥青混合料材料选择和配合比设计过程中,不够合理,就会直接引发后期沥青路面裂缝问题,还有路基如果其厚度无法达到公路行车的要求,也直接致使路面承载力不足,从而容易出现裂缝病害。另外就是在早期的路基施工过程中,没有设置好路面排水系统,那么这就导致在道路后期投入使用过程中,一旦遇到雨水渗入基层之后,就无法有效排除,从而引发水损坏裂缝。

2.2施工原因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导致路面裂缝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层的结构强度不满足要求,使得路基产生局部下沉,形成路面裂缝;(2)沥青混合料出现离析现象,细料集中于基层的上部区域,基层整体强度下降,容易出现网状裂缝;(3)半刚性基层没有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进而产生干缩裂缝;(4)路基填土压实度不符合规定,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产生纵向裂缝;(5)沥青混合料的摊铺质量比较差,由于摊铺过程持续时间过长,沥青混合料的表面温度和内部温度差异明显,碾压过程中,容易出现沥青面层断裂的问题;第六,施工工艺不合理,比如碾压方式不正确、接缝处理不标准等,将会产生横向裂缝。

3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养护

3.1提升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质量

在实际的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要注重紧密结合项目工程的实际需求,科学设计路面的厚度,因为对于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来说,可以将结构强度作为路面厚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还要注重综合考虑沿线的高程控制、成本和最小摊铺厚度等内容。那么对于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来说,就要注重考虑交通量、施工季节和地质因素等各个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科学确定路面的厚度。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要综合市政工程的未来规划,车辆超载情况等原因,进行科学的调整。因为在当前的市政道路中,通常都是采用粗级配级标准,从而有效道路的抗滑能力,但由于这种级配标准的空隙率会相对较大,其会影响道路的耐疲劳能力和荷载传递能力,因此在实际的混凝土级配设计过程中,要科学分析道路的实际使用功能,保证能够尽量选取适合标准的混合料。

3.2采取合理的施工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施工,从各个施工环节入手,落实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防裂措施。(1)提高路基填土的质量,不得掺有淤泥、腐殖土等,控制路基填土的压实度。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中,在路基填筑之前,应该对边坡松土进行预处理,以填土厚度为依据,设置相应的台阶,并进行碾压作业。(2)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的方式,按照重型压实标准,进行路基施工。(3)基层施工时,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碾压作业,即在沥青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的状态时,碾压更为充分,同时,还要以沥青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为依据,适当调整碾压方式,确保基层的结构强度,若出现过振过湿现象,在基层顶部区域,会产生灰浆硬壳,影响基层强度。(4)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合理组织施工。在面层摊铺作业时,最好采用全幅摊铺方式,以提高面层的施工质量,也可以使用两台摊铺机,一前一后进行摊铺作业,确保混合料热接。若施工条件不允许的话,应该按照相应的标准采取冷接缝方式,先处理已经压实摊铺带的边缘,确保整齐后,将浮料清理干净,再通过热沥青混合料敷贴到接缝区域,待接缝区域预热软化后,把敷贴料清除,使用黏性沥青对接缝壁进行涂刷,上述施工结束后,继续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作业。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面层的摊铺效果,应该对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进行控制,实际工程中,摊铺温度控制在130摄氏度,摊铺机的行驶速度控制在2m/min,防止沥青混合料出现空隙过大的问题。(5)及时处理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避免其他物质或者地面积水进入到路面基层中,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通常情况下,如果裂缝宽度在2毫米到5毫米之间时,以乳化沥青材料为主,进行灌缝处理;如果裂缝宽度在5毫米以上时,可以选择改性沥青材料,采用灌缝处理方式。此外,灌缝处理过程中,应该将裂缝位置的杂质清除干净,保证裂缝干燥,灌缝处理结束后,需要铺筑石屑或者粗砂。

3.3科学选择养护时间

选择的养护时间是否合适,对预防养护工作的实施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在选择养护时间的过程中,要对路面的基本状况进行综合考虑,要确保市政道路的建造时间和失去功能的时间这些基本信息的精确性。沥青路面没有发生情况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或者沥青路面的基本情况比较良好,或者沥青路面只有一点点危害前兆的时候,这时可以将其作为养护工作实施的时间。如果路面的主要结构出现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这时实施养护工作则比较迟了。在养护时间选择的过程中,可以大幅度的推迟危害出现的时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和延长市政道路的功能和使用时间。

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产生都有其原因。而我们也要根据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的裂缝特点及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症下药,以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保障车辆的行驶安全和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朱根弟.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J].企业技术开发,2013,19:73-74.

[2]林燕,许霖.论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产生及养护[J].江西建材,2014,16:132.

[3]格力巴,李春辉,董晓绚.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对策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5,02:1-2.

标签:;  ;  ;  

论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产生及养护张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