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侵权法上的严格责任 ——比较研究与立法建议

论侵权法上的严格责任 ——比较研究与立法建议

论文摘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侵权法上的严格责任,具体包括与侵权法上的严格责任有关的基本的和核心的问题。本文的第一章探讨并且厘清了严格责任的概念,其中包括严格责任的内涵和外延。第二章介绍了世界范围内严格责任沿革的过程和发展的现状,其中,在近代社会和现代社会部分,较详尽地介绍了英、美、法、德、日各国侵权法上严格责任的发展状况。第三章探讨了严格责任在侵权法中应当占有的比重,即严格责任与过错责任在侵权法中应分别占有的份额。该章分别从人的自然本性、保护社会生产力的政策、现代社会危险因素的增加、现代社会保险业的发展和不同社会文化和法律传统的差异等角度,探讨了严格责任在侵权法中的份量的大小会造成的或者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第四章对施加严格责任的标准作了探讨,分析了我国的现行标准(高度危险作业说)和实施这一标准的现状,提出了继续采用这一标准的主张,并提出采用考虑多种因素的方法来决定高度危险的构成。第五章论述了严格责任制度下免除或减轻责任的事由,其中就我国严格责任制度下的免责或减责规则提出了建议。第六章(饲养动物引起损害时的责任)和第七章(物引起损害时的责任)是本文前五章所做研究的延伸:如果说,前五章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和奠基部分,则第六章和第七章是本文研究的应用和验证部分。本文的研究包括了比较法的研究和国情研究。前者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后者是研究的目的和归宿。笔者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针对中国未来侵权立法的需要,有关严格责任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理论问题能够得到澄清。同时也希望,本书所推荐的一整套规则能够为构建我国侵权法上的严格责任制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论文目录

  • 细目
  • 引言
  • 一、本文的主题和研究对象(§1)
  •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2)
  • 三、本文利用的资料(§3)
  • 第一章 严格责任的概念
  • 第一节 严格责任的内涵
  • 一、词语的由来(§4)
  • 二、词语的内涵(§5)
  • 第二节 严格责任的外延
  • 一、概述(§6)
  • 二、绝对责任(§7)
  • 三、监管者责任(§8)
  • 四、缺陷责任(§9)
  • 五、违约责任(§10)
  • 六、过错推定(§11)
  • 七、“情况不言自明”(§12)
  • 八、“高度注意义务”(§13)
  • 九、总结(§14)
  • 第二章 严格责任的沿革和发展
  • 第一节古代社会
  • 一、概述(§15)
  • 二、《汉穆拉比法典》(§16)
  • (一) 简介(§16.1)
  • (二) 严格责任和过错责任的发展状况(§16.2)
  • 三、《赫梯法典》(§17)
  • (一) 简介(§17.1)
  • (二) 单一的严格责任(17.2)
  • 四、《摩奴法典》(§18)
  • (一) 简介(§18.1)
  • (二) 严格责任和过错责任的发展状况(§18.2)
  • 五、罗马法(§19)
  • (一) 简介(§19.1)
  • (二) 严格责任的地位(§19.2)
  • (三) 几种适用严格责任的诉讼(§19.3)
  • 六、英国法(§20)
  • (一) 简介(§20.1)
  • (二) 令状制度(§20.2)
  • (三) 直接暴力侵害之诉与严格责任的产生(§20.3)
  • (四) 严格责任的地位(§20.4)
  • 七、古代社会严格责任的发展概况(§21)
  • 第二节 近代社会
  • 一、概述(§22)
  • 二、英国和美国(§23)
  • (一) 威廉斯案与过失责任的发展(§23.1)
  • (二) 传统诉讼程式的衰落(§23.2)
  • (三) 传统严格责任的衰亡(§23.3)
  • 三、法国(§24)
  • 四、德国和日本(§25)
  • 五、近代社会过错责任的发展概况(§26)
  • 第三节 现代社会
  • 一、概述(§27)
  • 二、英国(§28)
  • (一) 赖兰茨案(§28.1)
  • (二) 严格责任的扩展和限制(§28.2)
  • 三、美国(§29)
  • (一) 赖兰茨案的影响和严格责任的发展(§29.1)
  • (二) 《侵权法重述》阐述的原则(§29.2)
  • 四、法国(§30)
  • (一) 物的监管者责任的确立(§30.1)
  • (二) 监管者责任的发展(§30.2)
  • 五、德国和日本(§31)
  • 六、现代社会严格责任和过错责任的发展概况(§32)
  • 第四节 总结
  • 第三章 严格责任在侵权法中应占的比重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人的自然本性
  • 一、概述(§33)
  • 二、人的自然本性与法的构建(§34)
  • 三、人的自然本性的含义(§35)
  • 四、人的自然本性与侵权归责原则(§36)
  • 第三节 保护社会生产力的政策
  • 一、概述(§37)
  • 二、学术观点的分歧(§38)
  • 三、过错责任兴盛的原因(§39)
  • 第四节 现代社会危险因素的增加
  • 一、概述(§40)
  • 二、危险理论的广泛传播和运用(§41)
  • 三、对危险行为施加严格责任的理由(§42)
  • (一) 让行为人自己承担其招致的风险(§42.1)
  • (二) 利益的所归之处亦为损失的归属之所(§42.2)
  • (三) 让最有能力承受风险的人承担风险(§42.3)
  • (四) 有助于减少危险活动或抑制其有害后果(§42.4)
  • (五) 让招致“缺乏对等的风险”的一方承担责任(§42.5)
  • 四、危险理论的不足(§43)
  • 第五节 现代社会保险业的发展
  • 一、概述(§44)
  • 二、保险业的发展及其与严格责任的关系(§45)
  • 三、保险业作用的局限(§46)
  • 第六节 不同社会文化和法律传统的差异
  • 一、概述(§47)
  • 二、文化传统差异的例证(§48)
  • 三、法律传统差异的例证(§49)
  • 第七节 中国侵权法中严格责任应占的比重
  • 一、历史的分析(§50)
  • 二、传统文化的比较(§51)
  • 三、总结(§52)
  • 第四章 施加严格责任的标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中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的现状
  • 一、《民法通则》第123 条的规定(§53)
  • 二、继续采用“高度危险说”的理由(§54)
  • 三、适用第123 条的司法实践(§55)
  • 四、第123 条的缺陷(§56)
  • 第三节 关于危险程度的描述
  • 一、高度危险说(§57)
  • 二、一般危险说(§58)
  • 三、“区别对待说”(§59)
  • 第四节 高度危险的构成
  • 一、概述(§60)
  • 二、考虑多种因素的方法(§61)
  • 三、损害后果的严重和极有可能发生(§62)
  • 四、通过合理的注意不能消除损害(§63)
  • 五、从事的活动不属于通常习惯(§64)
  • 六、活动地点的不适当(§65)
  • 七、对活动的社会价值与危险的权衡(§66)
  • 八、特有的风险的实现(§67)
  • 第五节 总结
  • 第五章 免除或减轻责任的事由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中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的现状
  • 一、相关的立法(§68)
  • 二、相关的司法实践(§69)
  • (一) 正确适用第123 条的案例(§69.1)
  • (二) 不正确适用第123 条的案例(§69.2)
  • (三) 不正确地适用第131 条的案例(§69.3)
  • 三、小结(§70)
  • 第三节 免责体系的构建
  • 一、损害由外力引发的结果(§71)
  • (一) 比较法上的分析(§71.1)
  • 1、对尼科尔斯案的剖析(§71.1.1)
  • 2、对花房爆炸案的剖析(§71.1.2)
  • (二) 国情分析与结论(§71.2)
  • 二、受害人自担风险的后果(§72)
  • (一) 比较法上的分析(§72.1)
  • 1、对雪橇事故案的剖析(§72.1.1)
  • 2、对彼得斯案的剖析(§72.1.2)
  • 3、对挑逗动物引起伤害的案例的剖析(§72.1.3)
  • (二) 国情分析与结论(§72.2)
  • 三、受害人有共同过错的后果(§73)
  • (一) 比较法上的分析(§73.1)
  • 1、对东方和南非电报有限公司案的剖析(§73.1.1)
  • 2、对汽车事故案的剖析(§73.1.2)
  • (二) 国情分析与结论(§73.2)
  • 四、对危险已给予警告的后果(§74)
  • (一) 比较法上的分析(§74.1)
  • 1、对进入城堡废墟案的剖析(§74.1.1)
  • 2、对航空公司给予警告案的剖析(§74.1.2)
  • (二) 国情分析与结论(§74.2)
  • 第四节 总结
  • 第六章 严格责任的适用——饲养动物引起损害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中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的现状
  • 一、相关的立法(§75)
  • 二、相关的司法实践(§76)
  • 第三节 归责原则
  • 一、各国法上的归责原则(§77)
  • 二、统一适用严格责任的合理性(§78)
  • (一) 饲养动物具有的危险性(§78.1)
  • (二) 饲养动物的社会价值的下降(78.2)
  • (三) 这一领域过错责任的陈旧(§78.3)
  • (四) “温顺的家畜”的分类的不可取(§78.4)
  • 三、小结(§79)
  • 第四节 责任人的确定
  • 一、比较法上的分析(§80)
  • (一) 各国法上的制度(§80.1)
  • 1、让所有者负责(§80.1.1)
  • 2、让占有者负责(§80.1.2)
  • 3、让所有者和占有者负连带责任(§80.1.3)
  • (二) 采纳连带责任的合理性(§80.2)
  • 二、国情分析与结论(§81)
  • 第五节 适用严格责任的原理
  • 一、比较法上的分析(§82)
  • (一) 危险说(§82.1)
  • 1、对马车与马脱离后引起损害案的剖析(§82.1.1)
  • 2、对霍伦巴克案的剖析(§82.1.2)
  • 3、对牛粪堵塞下水管道案的剖析(§82.1.3)
  • 4、对动物逃逸致害案的剖析(§82.1.4)
  • (二) 积极行为说(§82.2)
  • 二、国情分析与结论(§83)
  • 第六节 动物致害时的免责条件
  • 一、损害由外力引发(§84)
  • (一) 比较法上的分析(§84.1)
  • (二) 国情分析与结论(§84.2)
  • 二、原告已承担风险(§85)
  • (一) 比较法上的分析(§85.1)
  • 1、各国法的规定(§85.1.1)
  • 2、构成要件(§85.1.2)
  • 3、接近未驯化动物的案例(§85.1.3)
  • 4、进入他人土地被狗咬伤的案例(§85.1.4)
  • 5、小结(§85.1.5)
  • (二) 国情分析与结论(§85.2)
  • 三、原告的过错(§86)
  • (一) 比较法上的分析(§86.1)
  • 1、各国法的规定(§86.1.1)
  • 2、构成要件(§86.1.2)
  • (二) 国情分析与结论(§86.2)
  • 第七节 微生物致害时保有者的责任
  • 一、比较法上的分析(§87)
  • 二、国情分析与结论(§88)
  • 第八节 总结
  • 第七章 严格责任的适用——物引起损害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中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的现状
  • 一、相关的立法(§89)
  • 二、司法实践的现状(§90)
  • (一) 正确适用第126 条的案例(§90.1)
  • (二) 过于狭义地适用第126 条的案例(§90.2)
  • (三) 适用第125 条的案例(§90.3)
  • (四) 适用第106 条的案例(§90.4)
  • 三、小结(§91)
  • 第三节 确认“物引起的损害”的意义
  • 一、概述(§92)
  • 二、消除或降低物引起损害的风险(§93)
  • 三、扩大严格责任或较严格的责任的适用范围(§94)
  • 四、确定责任人(§95)
  • 五、小结(§96)
  • 第四节 将不动产与动产相区别的意义
  • 一、各国法中均有专门规则(§97)
  • 二、不动产更独立于人的活动(§98)
  • 三、致人损害的危险的特殊性(§99)
  • 四、侵权责任转移的特殊性(§100)
  • 五、小结(§101)
  • 第五节 不动产致害概念的广义与狭义
  • 一、比较法上的分析(§102)
  • (一) 各国法的规定(§102.1)
  • (二) 广义解释的可取性(§102.2)
  • (三) 广义解释的限度(§102.3)
  • (四) 小结(§102.4)
  • 二、国情分析与结论(§103)
  • (一) 在我国采纳广义概念的必要性(§103.1)
  • (二) 广义的不动产致害的含义(§103.2)
  • 第六节 不动产致害时责任的性质
  • 一、比较法上的分析(§104)
  • (一) 各国法的规定(§104.1)
  • (二) 各国法发生分歧的原因(§104.2)
  • (三) 适合于广义的不动产致害的责任(§104.3)
  • 1、概述(§104.3.1)
  • 2、英美法(§104.3.2)
  • 3、日本法(§104.3.3)
  • 4、小结(§104.3.4)
  • 二、国情分析与结论(§105)
  • 第七节 责任人的确定
  • 一、比较法上的分析(§106)
  • (一) 概述(§106.1)
  • (二) 一般倾向(§106.2)
  • (三) 占有者的自主意志(§106.3)
  • (四) 所有者承担责任的情况(§106.4)
  • (五) 让当事人负连带责任的情况(§106.5)
  • (六) 物被非法占有的后果(§106.6)
  • 二、国情分析与结论(§107)
  • (一) 概述(§107.1)
  • (二) 一般原则(§107.2)
  • (三) 一般原则的例外(§107.3)
  • (四) 连带责任的承担(§107.4)
  • (五) 物被非法占有的后果(§107.5)
  • 第八节 总结
  • 结束语
  • 一、本文对侵权法研究的贡献(§108)
  • (一) 概述(§108.1)
  • (二) 本文的主要贡献(§108.2)
  • 1、关于侵权法上严格责任的含义(§108.2.1)
  • 2、关于严格责任的演变过程(§108.2.2)
  • 3、关于人的自然本性与严格责任的关系(§108.2.3)
  • 4、关于中国侵权法中严格责任的比重(§108.2.4)
  • 5、关于中国侵权法中施加严格责任的标准(§108.2.5)
  • 6、关于免责条件(§108.2.6)
  • 7、关于动物致害(§108.2.7)
  • 8、关于物引起的损害(§108.2.8)
  • 二、对未来的展望(§109)
  • 参考文献
  • 一、著作
  • (一) 中文类
  • (二) 英文类
  • 二、论文
  • (一) 中文类
  • (二) 英文类
  • 三、案例汇编或评论
  • 四、案例
  • (一) 中文类
  • (二) 英文类
  • 五、法律
  • (一) 中文类
  • (二) 外文类
  • 六、词典
  • (一) 中文类
  • (二) 英文类
  • 后记
  • 中文详细摘要
  • 英文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One与it在用法上的区别[J]. 小学教学设计 2017(27)
    • [2].“祝福”(■)与“有福”(■)的联系[J]. 天风 2020(05)
    • [3].「くらい」と「ほど」が置き換えられない場合[J]. 青春岁月 2011(24)
    • [4].行政法上义务的承受研究[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3(10)
    • [5].day和date的区别[J]. 中学生英语(初中版) 2009(Z4)
    • [6].美国普通法上的竞业限制制度[J]. 中国劳动 2014(09)
    • [7].论条约名称在中国国内法上的规范化运用——以条约名称与条约内涵的和谐一致为视角[J]. 南京社会科学 2012(02)
    • [8].“法上之法”与法治[J]. 西部学刊 2014(06)
    • [9].论公民行政法上的协助义务[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3)
    • [10].美国法上禁止双重危险原则简述[J]. 法制与社会 2011(33)
    • [11].论环境法上权利的异质性及其类型化的方法论功能[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12].大陆法对英美法上LIEN制度的误解及LIEN的本意探源[J]. 比较法研究 2009(01)
    • [13].行政法上不当得利的举证责任研究[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6)
    • [14].论公司法上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依据[J]. 法制与社会 2008(33)
    • [15].澳大利亚行政法上的程序公平规则及其在移民法领域的发展[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09(01)
    • [16].解读罗马法上的民事主体[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 [17].“くらい”和“ほど”[J]. 日语知识 2008(11)
    • [18].侵权法上假设因果关系问题研究[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2)
    • [19].although和though在用法上的一些异同点[J]. 中学生英语(高中版) 2012(14)
    • [20].论行政法上的意思表示[J]. 政治与法律 2014(07)
    • [21].论经济法上的知情权[J]. 经济研究导刊 2008(02)
    • [22].“其他”与“其它”的区别[J]. 甘肃教育 2011(03)
    • [23].罗马法上的人格制度探析[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03)
    • [24].行政法上的公法权利探讨[J]. 法制博览 2016(26)
    • [25].中国人的法上之“法”[J]. 杂文月刊(原创版) 2010(11)
    • [26].罗马法上的“诉”:构造、意义与演变[J]. 中外法学 2013(03)
    • [27].美国法上的“冷却期”制度及其借鉴意义[J]. 孝感学院学报 2011(02)
    • [28].论侵权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J]. 法制与社会 2008(32)
    • [29].论行政法上的治理责任[J]. 法制与经济 2019(11)
    • [30].美国油气法上的联营规则启示[J].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14(01)

    标签:;  ;  ;  ;  

    论侵权法上的严格责任 ——比较研究与立法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