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事和解制度的瓶颈问题与程序设计

中国刑事和解制度的瓶颈问题与程序设计

论文摘要

本文中所要探讨的刑事和解制度,是指在犯罪行为发生后,在司法机关的监督与协调下,加害人在认罪、悔罪的基础上通过与被害人的沟通、协商,并对其进行物质与精神上的补偿以换取被害人的谅解并达成和解协议,从而使国家司法机关从轻、减轻或免除对加害人的刑事处罚的一种刑事司法制度。中国刑事和解制度正处于其艰难的瓶颈时期,其问题主要包括:第一,在研究思路及路径选择上,存在着重大误区与理论盲点,表现为:一、将刑事和解的中西方司法资源与其产生的真实动因相混淆;二、刑事和解研究的单一化与孤立化倾向严重;三、刑事和解研究方法的逻辑混乱现象。第二,在对刑法基础理论的传承上,存在一定的冲突与摩擦,表现为:一、与罪刑法定原则之间的冲突与摩擦;二、与罪刑相适应原则之间的冲突与摩擦;三、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之间的冲突与摩擦。第三,在中国目前的司法框架下,其制度效益方面的价值难以体现,表现为:一、对司法效率可能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在日后的程序构建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二、并不能有效节省司法资源并有可能造成新的浪费;三、不但对抑制司法腐败起不到明显功效,反而有可能为产生新的腐败打开一扇窗户;四、由于没有一个清楚的定位,必然会给中国的司法改革带来许多困惑甚至是障碍。第四,在保障双方当事人基本权利上,存在诸多不足甚至是缺陷,表现为:一、被害人的自愿性与自主性难以保障;二、被害人的心理复原被忽视;三、加害人的赔偿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而建立国家补偿制度也难以解决该问题;四、加害人的非物质补偿方式单一,且不被重视或者流于形式。第五,在中国目前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过去支撑刑事和解制度的社会根基在逐步垮塌,表现为:一、和合性的司法文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虚伪性;二、支撑和合性文化的制度结构正在迅速瓦解;三、西方思潮的涌入带来了崭新的诉讼理念,即对抗制;四、国人的某些劣根性在市场经济的诱导下进一步破坏了和合文化的基础;五、社会矛盾的加剧极大削弱了国人的和合性;六、中国目前广大的地域与大量的流动人口使得和合文化难以全面普及。对瓶颈问题的深刻分析与反思,也是寻找中国刑事和解制度可能性出路的必然路径。针对上述问题,应在刑事和解制度设计时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以尽量解决、遏制或者规避这些问题为出发点,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构建刑事和解的配套性制度。具体内容包括:第一,在现行刑法中,将刑事和解纳入法定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情节,增加相应的非刑罚处罚种类,并将刑事和解作为一项明文规定的量刑依据写入法典。第二,在现行刑事诉讼法中,将刑事和解列为公安机关不予立案与撤销案件以及检察机关酌定不起诉的法定原因之一,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中增加关于刑事和解的内容,修改自诉制度,确立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中自诉权优先于公诉权的原则,删除“公诉转自诉”的规定,最终在适当的时候将刑事和解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写入刑事诉讼法典。第三,在司法实务的配套性制度中,打破行政化司法体制下的各种比率对刑事和解制度施行的限制,并将和解结案的案件排除出“错案”的范畴。第二步,构建刑事和解的框架性制度。具体内容包括:第一,刑事和解制度的司法定位与立法模式;第二,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阶段;第三,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范围;第四,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主体;第五,刑事和解制度的主持人员;第六,刑事和解制度的操作性程序;第七,刑事和解制度的监督程序。

论文目录

  • 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刑事和解制度构建的瓶颈问题
  • 一、刑事和解制度的中国化概念
  • 二、刑事和解制度的研究思路瓶颈
  • (一) 将刑事和解的中西方司法资源与其产生的真实动因相混淆
  • (二) 刑事和解研究的单一化与孤立化倾向严重
  • (三) 刑事和解研究方法的逻辑混乱现象
  • 三、刑事和解制度的刑法理论瓶颈
  • (一) 罪刑法定原则
  • (二) 罪刑相适应原则
  • (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 四、刑事和解制度的制度效益瓶颈
  • (一) 刑事和解与司法效率
  • (二) 刑事和解与司法资源
  • (三) 刑事和解与司法腐败
  • (四) 刑事和解与司法改革
  • 五、刑事和解制度的主体保障瓶颈
  • (一) 被害人的自愿性与自主性问题
  • (二) 被害人的心理复原问题
  • (三) 加害人的赔偿能力问题
  • (四) 加害人的非物质补偿问题
  • 六、刑事和解制度的社会文化瓶颈
  • (一) 和合性的司法文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虚伪性
  • (二) 支撑和合性文化的制度结构正在迅速瓦解
  • (三) 西方思潮的涌入带来了崭新的诉讼理念,即对抗制
  • (四) 国人的某些劣根性在市场经济的诱导下进一步破坏了和合文化的基础
  • (五) 社会矛盾的加剧极大削弱了国人的和合性
  • (六) 中国目前广大的地域与大量的流动人口使得和合文化难以全面普及
  • 第二章 刑事和解制度构建的配套性制度
  • 一、刑法中的配套性制度
  • (一) 纳入法定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情节
  • (二) 增加非刑罚处罚种类
  • (三) 增加量刑依据
  • 二、刑事诉讼法中的配套性制度
  • (一) 公安机关的不予立案与撤销案件
  • (二)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
  • (三) 酌定不起诉制度
  • (四) 自诉制度
  • (五)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 三、司法实务中的配套性制度
  • (一) 行政化司法体制下的各种比率
  • (二) 错案追究制
  • 第三章 刑事和解制度构建的框架性设计
  • 一、刑事和解制度的司法定位与立法模式
  • 二、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阶段
  • (一) 刑事和解不应局限于审查起诉阶段
  • (二) 刑事和解适用于侦察阶段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三) 刑事和解适用于审判阶段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四) 刑事和解不宜适用于执行阶段
  • 三、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范围
  • (一) 以双方当事人的情况对适用范围进行限定
  • (二) 以犯罪侵犯的法益对适用范围进行限定
  • (三) 以犯罪罪行的轻重对适用范围进行限定
  • (四) 以不同的诉讼阶段对适用范围进行限定
  • 四、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主体
  • (一) 国家和单位不具有作为刑事和解被害人的资格
  • (二) 个体被害人的权利代行与继承问题
  • (三) 个体犯罪人的义务代偿问题
  • 五、刑事和解制度的主持人员
  • 六、刑事和解制度的操作性程序
  • (一) 审核与告知
  • (二) 当事人的申请
  • (三) 主持者的选择
  • (四) 和解地点
  • (五) 基本流程
  • (六) 实体性效力
  • (七) 和解协议的履行
  • 七、刑事和解制度的监督程序
  • (一) 司法框架内的监督
  • (二) 司法框架外的监督
  • (三) 双方当事人的监督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刑事和解制度的重要价值[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6(11)
    • [2].论刑事和解制度本土化之困境[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9(03)
    • [3].刑事和解制度新解——以回应型法为视角[J].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0(01)
    • [4].论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和完善[J]. 法制与经济 2020(01)
    • [5].我国刑事和解制度探析[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0(01)
    • [6].论新刑事诉讼法背景下刑事和解制度[J]. 法制博览 2020(22)
    • [7].我国语境下的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困境及立法期待[J]. 法制博览 2020(26)
    • [8].新时期关于刑事和解制度的思考[J]. 法制博览 2019(20)
    • [9].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再探讨[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9(09)
    • [10].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与隐忧[J]. 法制博览 2019(30)
    • [11].刑事和解制度多元化格局及完善研究[J]. 法制与经济 2019(09)
    • [12].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J]. 法制博览 2019(29)
    • [13].浅论刑事和解制度的完善[J]. 法制博览 2018(02)
    • [14].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15].刑事和解制度的法理学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8(11)
    • [16].刍议刑事和解制度适用问题[J]. 广东蚕业 2018(05)
    • [17].刑事和解制度的困境与消解[J]. 法制与社会 2018(19)
    • [18].刑事和解制度运用于未成年人犯罪中的探究[J]. 法制与社会 2018(19)
    • [19].浅析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与完善[J]. 法制与社会 2018(23)
    • [20].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研究[J]. 法制与经济 2018(05)
    • [21].论藏族赔命价与刑事和解[J]. 法制博览 2017(06)
    • [22].刑事和解制度运行中的障碍与路径[J]. 法制与社会 2017(10)
    • [23].我国刑事和解制度与美国辩诉交易制度比较研究[J].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4)
    • [24].浅谈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及完善[J]. 法制与社会 2017(14)
    • [25].论刑事和解制度[J]. 法制与社会 2017(19)
    • [26].略论刑事和解制度的完善[J]. 中国检察官 2017(17)
    • [27].公诉环节刑事和解制度运行状况实证分析——以四川省检察机关不起诉为例[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 [28].刑事和解制度的困境与解决路径[J]. 知与行 2017(10)
    • [29].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问题分析[J]. 法制博览 2017(33)
    • [30].浅议我国刑事和解制度[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01)

    标签:;  ;  ;  ;  

    中国刑事和解制度的瓶颈问题与程序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