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公有产权变革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公有产权变革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

论文题目: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公有产权变革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国际贸易学

作者: 刘宛晨

导师: 李松龄

关键词: 新制度经济学,公有产权,公平,效率

文献来源: 湖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新制度经济学由于其对交易成本为零和完全信息假设的修正以及制度问题的阐述更贴近现实而逐渐渗入到主流经济学中,引起经济学者对诸多经济问题开始重新思考。本文即力图在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基础上证明制度公平与经济效率的正相关并以此提出我国公有产权变革的原则。 对于一个给定的产出,组织交易的费用大小反映了交易的效率,提高效率就要节约交易成本,而产权制度和产权结构的变化能够降低一个经济系统运行的交易成本,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也就是说,只要交易成本不为零,就可利用明确界定的产权间的自愿交换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佳效率。这就是科斯的交易成本与产权理论。但他并未谈到公平性问题,更没谈到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只是以交易成本为中介,引出了产权与经济效率的关系。但我们可以从另一制度经济学大师诺思的国家与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推导。诺思说产权的本质是一种排他性的权利,在暴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组织处于界定和行使产权的地位,而国家正是在暴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组织。因此,国家权力就构成有效产权安排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另一方面,国家权力介入产权安排和产权交易,又是对个人财产权利的限制和分割,会导致无效的产权安排和经济衰退。也就是说,国家权力的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产权安排,从而影响交易成本导致经济效率的增减。这种得当与否实质就是公平与公正与否。因为诺思在其意识形态理论中认为意识形态是种节约机制,并且每个人的意识形态的一个固有部分乃是关于制度的公平与公正的评判。意识形态由于各人对交换关系的公正与不公正认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规则的执行费用。 故成功的意识形态能克服“搭便车"问题与机会主义行为,从而节约交易成本提高经济的效率;但另一方面,由于任何意识形态都内含着公平感,故成功的意识形态是建立在公正的制度之上的。由此推导出公平与经济变化的联系:公平对效率具有重大影响。 诺思虽然阐述了公平与经济效率的联系,但他并没有具体论证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并且,所有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都没有对此予以论证。因为公平与效率关系界定的困难在于公平本身众说纷纭,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故对公平内涵的界定至关重要。本文先从词典意义上说明公平、公正、正义基本上是一组可以互相替换的同等概念,忽略其区别和差异。其次通过对比法哲学史上不同学派对公平含义的论述及马克思、恩格斯对公平内涵的历史文化性阐述,并参照布坎南的“公正机会",界定了本文的公平内涵。通过这些我们推导出新制度经济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文章框架与逻辑结构

1.3 需要澄清的三个模糊与混乱思想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新制度经济学公平与效率理论基础

2.1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制度内涵

2.1.1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1.2 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的内涵

2.2 交易成本与产权理论

2.2.1 新古典模型的片面性

2.2.2 交易成本理论

2.2.3 产权理论

2.2.4 非财富最大化动机及国家中立假说

2.3 诺思的国家理论、意识形态理论

2.3.1 国家的性质及诺思的国家模型

2.3.2 国家两个矛盾的目的及意识形态理论的导出

2.3.3 从诺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到公平与效率的联系

第3章 新制度经济学的公平与效率关系推导

3.1 新制度经济学与法律的关系

3.1.1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过程看其与法律的关系

3.1.2 从科斯的有关论述看新制度经济学与法律的关系

3.2 公平的内涵

3.2.1 词典意义上的公平、公正与正义

3.2.2 法哲学史上公平的含义

3.2.3 马克思主义对公平正义内涵的历史与文化因素的论述

3.2.4 布坎南对“公正机会”的阐述

3.2.5 五种公平观的分歧与统一——规则的公平

3.3 效率的内涵及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3.3.1 效率的一般定义

3.3.2 布坎南的“一致同意”的效率定义

3.3.3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第4章 俄罗斯、东欧各国私有化历程及转轨绩效分析

4.1 俄罗斯、东欧各国私有化概述

4.1.1 俄罗斯、东欧各国私有化的起点

4.1.2 俄罗斯、东欧各国私有化方式比较

4.2 俄罗斯、东欧各国私有化历程

4.2.1 俄罗斯私有化历程

4.2.2 捷克私有化历程

4.2.3 匈牙利私有化历程

4.2.4 波兰私有化历程

4.3 俄罗斯、东欧各国转轨绩效分析

4.3.1 各种私有化方法形成的公司治理结构比较

4.3.2 制度变迁的经济绩效分析

第5章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公平效率观评各国私有化

5.1 非正式制度分析

5.1.1 文化背景

5.1.2 政治传统

5.1.3 私有经营传统

5.2 正式制度分析

5.2.1 正式法律、政策

5.2.2 私有化方式的差异

5.3 制度实施机制的分析

5.3.1 私有化执行机构

5.3.2 证券市场发育情况

第6章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必要性及存在问题研究

6.1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必要性研究

6.1.1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

6.1.2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的缺陷

6.2 非规则公平下的国企产权改革问题研究

6.2.1 非规则公平下的股市问题研究

6.2.2 贱卖国资的实质是规则的不公平

6.2.3 管理层收购(MBO)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6.2.4 没有事前约定的事后激励的荒谬

第7章 必须在规则公平下进行我国的产权改革

7.1 从非正式制度看,产权改革实为新旧契约转换

7.2 从正式制度看,必须落实公众在国有经济中的产权问题

7.3 从制度实施机制看,大部分国有资产必须公平地“民营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发布时间: 2005-09-27

参考文献

  • [1].“适应性效率”理论的研究与创新[D]. 巫威威.吉林大学2008
  • [2].理解制度的演化[D]. 王蓉.辽宁大学2008

标签:;  ;  ;  ;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公有产权变革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