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秦岭太白山及周围地区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多样性研究

中国秦岭太白山及周围地区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多样性研究

论文摘要

秦岭位于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生态过渡带,是我国南北气候、水系、动植物区系的天然分界。太白山,秦岭山脉的最高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生态环境孕育了秦岭丰富而奇特的生物多样性。其土壤中有机质成份的多样,真菌含量丰富,因而对该地区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进行多样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是中国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分类研究课题的一部分,旨在对秦岭主峰太白山及周围地区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属、种调查及生态学分析,较详细的了解该地区暗色丝孢菌种群及分布特点,为暗色丝孢真菌研究研究积累资料。从秦岭太白山及周围地区共采集土样160份,采用稀释平板法和土壤平板法获得199个菌株,经鉴定属于25个属,43个种。其中,新种3个,新记录属2个,新记录种7个。对本文所包含的所有种均作了详细的形态、分布、生境描述,并对相似的属种作了对比讨论。新种:短瓶疣瓶孢Eladia pachyphialis W. Song, J. F. Yu & T. Y. Zhang,浅色粘鞭霉Gliomastix pallescens W. Song, J. F. Yu & T. Y. Zhang,色浅齿梗孢Scolecobasidium pallescens W. Song, J. F. Yu & T. Y. Zhang。中国新记录:小束拟枝顶孢Acremoniula sarcinellae,镉黄小阿氏霉Allescheriella crocea,粪状金孢Chrysosporium merdarium,毡状金孢Chrysosporium pannorum,黄色粉孢Oidiodendron flavum,平截粉孢Oidiodendron truncatum,纸帚霉Scopulariopsis chartarum为新记录种。其中:拟枝顶孢Acremoniula Ciferri,小阿氏霉Allescheriella P. Hennings。所有研究过的真菌标本(干制,玻片,活菌种)均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馆。由于秦岭太白山地势陡峭,从上而下植物带分布明显,所以我们针对该特点研究真菌与海拔和生境的关系,经研究我们发现:无论是真菌的种类还是数量和海拔及温度有一定关系,随着海拔的上升,暗色丝孢菌的种类和数量均较有规律的减少。而不同的植被类型内,暗色丝孢菌的分布也不同,阔叶林土中分布较针叶林多。利用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等指标对土壤暗色丝孢真菌在太白山南、北坡不同林带土壤中的群落结构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暗色丝孢菌各物种在南、北坡各林带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环境梯度格局。海拔和植物林带类型是决定太白山土壤暗色丝孢菌分布的主要因素。暗色丝孢真菌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的升高呈明显降低的趋势。对暗色丝孢菌各物种的生态位研究结果还表明,在北坡,枝孢Cladosporium,链格孢Alternaria ,漆斑霉Myrothecium,葡萄穗霉Stachybotrys,齿梗孢Scolecobasidium,矛束霉Doratomyces等属的生态位宽度较宽,在北坡属于广适应种。而节菱孢Arthrinium,侧多格孢Pleurophragmium,假葡萄孢Pseudobotrytis等属的生态位宽度较低,属狭适应种。在南坡,腐质霉Humicola,维郎那菌Veronaea,帚霉Scopulariopsis,链格孢Alternaria,属广适应种。腐质霉Humicola,黑乌霉Memnoniella,漆斑霉Myrothecium,葡萄穗霉Stachybotrys,维郎那菌Veronaea属于较广适应种。而侧多格孢Pleurophragmium,假葡萄孢Pseudobotrytis,色串孢Torula,短梗蠕孢Trichocladium属于狭适应种。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 土壤真菌的研究概况
  • 2 土壤真菌的研究方法
  • 2.1 分离方法
  • 2.2 培养基
  • 2.3 土壤真菌的计数方法
  • 2.4 真菌的提取
  • 2.5 真菌的纯化
  • 3 现代分类技术在真菌分类中的应用
  • 3.1 次生代谢产物的应用
  • 3.2 可溶性蛋白凝胶电泳
  • 3.3 DNA 水平上的真菌分类学
  • 3.4 DNA 中G+Cmol%含量测定
  • 3.5 基于PCR 基础上的DNA 多态性分析
  • 3.6 DNA 序列分析
  • 4 土壤真菌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 5 真菌群落多样性及生态位研究
  • 6 秦岭地区真菌研究概况
  • 7 本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中国秦岭太白山及周围地区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土样来源
  • 1.2 培养基
  • 1.3 实验方法
  • 1.3.1 土样的采集
  • 1.3.2 土壤真菌的分离
  • 1.3.3 土壤真菌的纯化
  • 1.3.4 土壤真菌的培养鉴定
  • 2 结果与讨论
  • 2.1 丝孢目Hyphomycetales
  • 2.2 束梗孢目 Stilbellales
  • 2.3 瘤座孢目Tuberculariales
  • 3 总结与讨论
  • 第三章 秦岭太白山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群落多样性及生态位研究
  • 1 研究方法
  • 1.1 太白山梯度格局
  • 1.2 土壤样品的采集
  • 1.3 暗色丝孢菌的分离方法
  • 1.4 数据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件
  • 相关论文文献

    • [1].锦纶6红相特黑色丝的试制[J]. 合成纤维 2017(09)
    • [2].郑州郊区枯枝上的3种暗色丝孢菌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28)
    • [3].行呤青岛(组诗)[J]. 青岛文学 2017(05)
    • [4].原配色丝纺丝技术研究[J]. 纺织器材 2020(01)
    • [5].神马首批尼龙66工业用色丝下线[J]. 合成纤维 2020(01)
    • [6].广西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Ⅰ(英文)[J]. 菌物学报 2014(04)
    • [7].色母粒法制备聚乳酸色丝的研究[J]. 合成技术及应用 2020(03)
    • [8].中国南方地区暗色丝孢真菌三个新记录种(英文)[J]. 菌物学报 2016(08)
    • [9].色丝潮起[J]. 纺织科学研究 2015(08)
    • [10].贵州省凋落枝中暗色丝孢菌的初步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4(14)
    • [11].枯腐林木暗色丝孢真菌分类鉴定方法评述[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08)
    • [12].贵州省暗色丝孢菌中六个省级新记录种[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09)
    • [13].暗色丝孢菌Kylindria中一个新记录种—Kylindria obesispora[J]. 湖北农业科学 2014(14)
    • [14].太白山土壤淡色丝孢真菌群落多样性及生态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9(02)
    • [15].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土壤淡色丝孢菌群落多样性及物种生态位研究[J]. 菌物学报 2010(02)
    • [16].藏北羌塘草原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英文)[J]. 菌物学报 2009(05)
    • [17].辽宁省土壤中暗色丝孢菌初查[J]. 菌物学报 2012(01)
    • [18].无染锦纶色丝的研发现状与应用[J]. 合成纤维 2016(09)
    • [19].河南郑州玉米田4种暗色丝孢真菌的鉴定[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13)
    • [20].大亨出没,请注意[J]. 中国企业家 2008(16)
    • [21].中国南方地区暗色丝孢真菌两个新种(英文)[J]. 菌物学报 2017(11)
    • [22].云南热带地区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初查[J]. 菌物学报 2012(01)
    • [23].着色粘胶短纤维发生混色丝的原因及解决措施[J]. 人造纤维 2008(03)
    • [24].河南土壤中的3种暗色丝孢真菌[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25].吉林松辽平原暨西部草原湿地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J]. 菌物学报 2012(01)
    • [26].柴达木盆地中西部土壤中暗色丝孢菌群落多样性分析[J]. 菌物学报 2009(03)
    • [27].海南省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Ⅰ(英文)[J]. 菌物学报 2014(05)
    • [28].四川省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英文)[J]. 菌物学报 2009(05)
    • [29].湖南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Ⅰ(英文)[J]. 菌物学报 2014(03)
    • [30].家蚕天然复合彩色丝的研究与发展[J]. 江苏丝绸 2012(01)

    标签:;  ;  ;  ;  ;  

    中国秦岭太白山及周围地区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多样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