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多倍体种质创新及鉴定评价研究

苹果多倍体种质创新及鉴定评价研究

论文摘要

苹果是世界性果树,世界上相当多的国家都将其列为主要消费果品。由于果树多倍体一般具有生长旺盛、果实大且少籽或无籽、产量高、适应性和抗逆性强等特点,且能够利用无性繁殖的方式固定其优良性状,使之保持稳定而不分离,所以多倍体育种一直被认为是创造苹果新品种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金冠、嘎拉、富士苹果的成熟胚和寒富、烟嘎1号的离体叶片为试材,通过秋水仙素诱变技术和二倍体与多倍体杂交的方法,获得苹果多倍体新种质。同时在分子水平上探究苹果四倍体与二倍体之间的差异,为阐明苹果多倍体基因组进化机理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苹果成熟胚离体诱导四倍体的技术体系。金冠的成熟胚在0.5%的秋水仙素+1%二甲基亚砜的混合溶液中浸泡48h后接种在MS+TDZ 1.0 mg·L-1+IBA 0.5 mg·L-1培养基上进行再生培养,诱变率达10.6%。2.建立了以寒富、烟嘎苹果的试管苗叶片离体诱导四倍体的技术体系。寒富苹果叶片在附加15、30、60、120 mg·L-1秋水仙素的液体再生培养基(MS+1.0 mg·L-1 TDZ+0.5 mg·L-1 NAA+200 mg·L-1 LH)中静置暗培养5 d,各个浓度处理均诱导出四倍体植株,诱变率在5.3%~22.2%之间。寒富、烟嘎1号苹果叶片在附加50 mg·L-1秋水仙碱固体再生培养基上处理5 d亦获得了四倍体植株,诱变率分别为20.0%和15.0%。3.将诱变获得的倍性嵌合体植株的叶片接种到MS+TDZ 1.0 mg·L-1+IBA 0.5 mg·L-1+蔗糖30 g·L-1+琼脂6 g L-1培养基上进行再生,从金冠、嘎拉、富士的倍性嵌合体中均分离出了同质突变体。4.比较了3种获得苹果三倍体的方案:(1)通过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获得三倍体;(2)通过三倍体与二倍体杂交获得三倍体;(3)在三倍体实生后代中筛选三倍体。表明最好的方法是二倍体与四倍体间的杂交,出现三倍体比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5.苹果多倍体植株生长健壮,枝条粗壮,叶片大而圆,粗糙,叶厚,叶边锯齿较多,节间较短。多倍体的气孔比二倍体和非整倍体的气孔大得多,在气孔密度上,多倍体小于二倍体和非整倍体。苹果三倍体实生后代中不同倍性植株在形态上差异显著,根据植株形态和叶形指数,可以容易地将多倍体(三倍体、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和非整倍体植株区分开来。6.二倍体苹果品种富士和烟嘎1号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分别低于其同源四倍体天星和四倍体烟嘎1号品种,但叶绿素a/b比值与倍性没有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对二倍体品种富士和烟嘎1号及其各自同源四倍体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规律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二倍体品种富士和烟嘎1号Fo日平均值分别为214.6和208.0,分别较天星和四倍体烟嘎1号高出9.4和8.3。二倍体品种富士和烟嘎1号的PI值分别小于其同源四倍体品种天星和四倍体烟嘎1号。7.通过电镜观察,二、四倍体苹果花粉的大部分侧面观均为长椭圆形,极面观为三角形,具3纵沟孔;花粉表面为纵向条状纹饰,有穿孔。四倍体花粉量明显比二倍体少,非椭圆形花粉粒特别多。四倍体P/E值为1.8,二倍体为2.0,差异显著。四倍体胚囊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结构。8.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富士、烟嘎1号、寒富的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进行PCR扩增。8条引物共扩增出65条180~2500bp谱带,其中24条带具有多态性,占36.9%,每个引物可扩增出0~5条多态性带,平均为3条。三组苹果(富士和天星、寒富和四倍体寒富、烟嘎1号和四倍体烟嘎1号)之间有所差异,但富士、烟嘎1号、寒富的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全部为1,不能区分。9.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了苹果二倍体品种及其同源四倍体叶片DNA水解样中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的含量。四倍体天星与二倍体富士相比,天星的DNA甲基化程度降低,为29.33%,富士为35.34%。四倍体寒富和二倍体寒富甲基化程度分别是14.37%和14.49%,差异不大。10.本研究共获得金冠、嘎拉、富士成熟胚诱导的同质四倍体251株,寒富叶片诱导的四倍体20株,烟嘎1号叶片诱导的四倍体13株。从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后代、三倍体与二倍体杂交后代及三倍体实生后代中共筛选出三倍体46株、四倍体5株。上述多倍体种质的获得为选育苹果多倍体品种奠定了重要基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多倍体获得的主要途径
  • 1.1.1 从自然界中发掘天然变异
  • 1.1.2 人工杂交
  • 1.1.3 物理诱变多倍体
  • 1.1.4 化学方法诱变多倍体
  • 1.1.5 离体培养获得多倍体
  • 1.2 果树多倍体鉴定方法
  • 1.2.1 染色体计数鉴定法
  • 1.2.2 细胞流式仪鉴定法
  • 1.2.3 梢端组织发生层细胞特征进行鉴定
  • 1.2.4 生物学特性鉴定
  • 1.2.5 生理生化特性鉴定
  • 1.2.6 解剖结构特征鉴定
  • 1.2.7 分子标记鉴定
  • 1.3 多倍体基因组进化及四倍体与二倍体DNA遗传结构的差异
  • 1.3.1 多倍体基因组进化
  • 1.3.2 同源四倍体与其起源二倍体DNA遗传结构的差异
  • 1.4 多倍体植物的表观遗传现象
  • 1.4.1 植物多倍化过程中的表观遗传现象
  • 1.4.2 表观遗传变异在植物多倍体化过程中的作用
  • 1.5 展望
  •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二章 离体诱导苹果四倍体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植物材料
  • 2.1.2 培养基配制和培养条件
  • 2.1.3 秋水仙素处理及植株再生
  • 2.1.4 倍性鉴定
  • 2.1.5 嵌合体分离
  • 2.1.6 生根和移栽
  • 2.1.7 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苹果成熟胚离体诱导四倍体
  • 2.2.2 苹果叶片离体诱导四倍体
  • 2.2.3 再生植株倍性鉴定
  • 2.2.4 利用叶片离体再生植株进行苹果嵌合体分离
  • 2.2.5 试管苗生根及移栽
  • 2.2.6 苹果四倍体植株的形态
  • 2.3 讨论
  • 2.3.1 四倍体的诱导及鉴定
  • 2.3.2 嵌合体的分离方法
  • 2.3.3 四倍体试材的应用前景
  • 2.4 小结
  • 第三章 苹果三倍体培育体系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方案
  • 3.1.2 植株倍性鉴定
  • 3.1.3 植株的形态学观察
  • 3.1.4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试验方案获得三倍体苹果植株情况
  • 3.2.2 不同倍性苹果植株的形态差异
  • 3.2.3 三倍体苹果种质形态学评价
  • 3.3 讨论
  • 3.3.1 三倍体种质的获得途径
  • 3.3.2 三倍体种质的形态学评价
  • 3.4 小结
  • 第四章 苹果四倍体特性及基因组进化的初步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比较
  • 4.2.2 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
  • 4.2.3 不同倍性苹果花粉粒的特征观察
  • 4.2.4 不同倍性苹果胚胎特征观察
  • 4.2.5 苹果多倍体进化的ISSR分析
  • 4.2.6 DNA甲基化水平测定
  • 4.3 讨论
  • 4.3.1 叶绿素荧光特性
  • 4.3.2 苹果花粉倍性鉴定及进化
  • 4.3.3 多倍体胚囊结构的变化
  • 4.3.4 DNA甲基化与植物多倍体进化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及创新点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下一步研究设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苹果多倍体种质创新及鉴定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