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国西藏方志研究

清代民国西藏方志研究

论文摘要

中华民族在5000年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极其灿烂的文化,始终没有中止,同有一种历史不断的重要因素一直起着维系作用休戚相关,这一重要因素就是积有累世不绝的文字记载和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据学界估算,我国古代典籍约10万余种,其中,地方志约占十分之一,有9000多种,据《联目》统计现存8264种,不下11万卷。地方志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最古老、也最重要的一个类别。法国和前苏联等有地方博物馆,而无地方志书;西方国家有地域地理志,而无以行政区划为主兼赅地理、历史、人物、文献的中国特有形式的方志。这种优异的文化传统是我国的骄傲,是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我国历朝历代盛世无不修志,发展到清代,方志编纂达到鼎盛,清人公私修志有5685种;民国也有1255种,共有6940种。这其中,根据笔者的搜罗与界定,清代民国西藏方志有46种,这46种藏志分别集中产生于三个时期:第一次集中产生于康熙末年至乾隆初年(约1720——1750年),计有9种;第二个时期是乾隆末年至道光末年(约1791——1850年),计有8种;第三个涌现期是英军侵藏战争至抗日战争结束(约1888——1945年),计有29种。这三批藏志每一次出现对应的时代背景恰是西藏的多事之秋,这与内地省份的修志背景迥然不同,内地省份一般是盛世修志,藏志的出现则是志随事出,即藏乱起,藏志出。当然,在修志宗旨上,藏志和内地志乘则又是基本一致的,都是政府了解地情的反映,都是以昭天下一统无外之模,都是为了资治、存史和教化。清代民国时期的藏志有着鲜明的藏地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主要表现为:方志名称丰富、篇目命名新奇、体例编纂特异以及私撰多于官撰、他撰多于己撰、略志多于繁志、通志多于县志。此外,还出现了合志。本文第一章阐述题义,回顾藏志研究学术史,介绍本文资料来源;第二、三、四章分别阐述清代民国三批藏志的历史背景、条件、概况、特征、价值和影响;第五、六章分别考述《藏纪概》和《西藏志》的著者、成书时间、成书地点等问题;第七章概述前六章内容。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一、题目释义
  • 二、清代民国西藏方志概况
  • 三、民国以来藏志学术史研究的回顾
  • 四、本文主要内容
  • 五、本文研究的主要文献来源
  • 第二章 康末乾初首批藏志(约1720——1750年)
  • 一、首批藏志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条件
  • 二、首批藏志分类略析
  • 三、首批藏志的特征
  • 四、首批藏志的价值与影响
  • 第三章 乾隆末至道光末年第二批藏志(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 一、第二批藏志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条件
  • 二、第二批藏志概况
  • 三、第二批藏志的特征
  • 四、第二批藏志的价值和影响
  • 第四章 第三批藏志(19世纪末至1945年)
  • 一、第三批藏志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
  • 二、第三批藏志概况
  • 三、第三批藏志的特征
  • 四、第三批藏志的价值和意义
  • 第五章 藏志个案研究之一:《藏纪概》考述
  • 一、《藏纪概》的著者是李凤彩
  • 二、《藏纪概》为雍正《四川通志·西域》所参借
  • 三、《藏纪概》为乾隆《雅州府志·西域》所攻玉
  • 四、《藏纪概》成书的大致经过以及在川省流布的可能性
  • 五、《藏纪概》的文献价值(以油印本三卷为据)
  • 六、《藏纪概》的成书时间及其在清代藏志史上的地位
  • 第六章 藏志个案研究之二:《西藏志》考述
  • 一、《西藏志》著者考
  • 二、《西藏志》撰述地点分析
  • 三、《西藏志》的撰述时间
  • 四、《西藏志》的版本简述
  • 五、小结
  • 第七章 结语
  • 附录:清代民国藏志发展大事记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清代民国西藏方志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