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小蠊生活史的季节控制机理

德国小蠊生活史的季节控制机理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对各种光周期及温度的反应,探讨了其生活史策略及其控制机理。 光周期对德国小蠊若虫发育的影响。德国小蠊无论是高温30℃,还是低温20℃,短日条件(LD 12:12h)都能诱导其若虫产生滞育。德国小蠊的光周期反应模式属于长日型反应,长日条件(LD 16:8h)下快速发育,短日条件下进入滞育状态。孵化后30日,从长日条件转移至短日条件若虫发育变缓,反之则加快。 光周期、温度对若虫龄数发育的影响。成虫羽化时,LD 16:8h的条件下若虫经历7个龄期,LD 14:10h为8龄,而LD 12:12h为9龄。短日条件下,不仅若虫发育较慢,若虫龄数也随之增多。30℃和25℃完成若虫发育经历7个龄期,而20℃的温度条件下需经历9个龄期。 光周期和温度对德国小蠊繁殖的影响。成虫羽化后,于25℃不同光周期的条件下饲养,产卵前期间、产卵间隔及每个卵鞘的若虫孵化数量无显著差异,说明德国小蠊的卵不存在滞育现象。而在短日条件下,每个卵鞘的孵化若虫数以25℃为最高,其次是20℃,30℃条件下最低。说明25℃是德国小蠊繁殖的最适合温度,高温和低温对其繁殖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温度对德国小蠊存活率的影响。无论是长日条件还是短日条件下,25℃的卵鞘存活率最高,分别为78%(LD 16:8h)和100%(LD 12:12h);其次为20℃,分别为25%(LD 16:8h)和73%(LD 12:12h):在30℃的温度条件下卵鞘的存活率最低,长日条件全部卵鞘死亡,短日条件下仅为18%。说明温度对卵鞘存活率有明显影响。 若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在10-13℃之间,成虫繁殖发育起点温度为8.3℃,比若虫发育起点温度低2℃以上。 德国小蠊在株洲地区1年发生1代,以若虫越冬。整个生活史形成了以滞育、蜕皮和卵存活率为主要手段的季节适应策略,而这些策略又要受到光周期和温度的控制,从而其使生活史与季节保持同步,使其种群得到很好的繁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1 蜚蠊的生物学、习性及危害
  • 1.1 蜚蠊的形态特征
  • 1.2 蜚蠊的生物学特性
  • 1.3 蜚蠊的习性
  • 1.4 蜚蠊的危害
  • 2 温度对蜚蠊生活史的影响
  • 2.1 影响蜚蠊体内的代谢速度
  • 2.2 温度对蜚蠊滞育的影响
  • 2.3 影响越冬若虫的耐寒能力
  • 3 蜚蠊发育的光周性
  • 3.1 光周期对蜚蠊滞育的诱导
  • 3.2 光周期对蜚蠊若虫龄数的影响
  • 4 滞育与蜚蠊的生活史的关系
  • 4.1 蜚蠊不同虫态滞育的复杂性
  • 4.2 蜚蠊不同虫态滞育的适应意义
  • 正文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虫源及饲养方法
  • 2.2 连续光周期对若虫发育的影响
  • 2.3 变化光周期对若虫发育的影响
  • 2.4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若虫发育
  • 2.5 光周期对成虫产卵前期间及产卵间隔的影响
  • 2.6 温度对成虫产卵前期间及产卵间隔的影响
  • 2.7 温度和光周期对德国小蠊卵鞘存活率的影响。
  • 2.8 若虫发育、成虫繁殖及卵发育与温度的关系
  • 2.9 野外越冬虫态及生活史状况调查
  • 3 结果和分析
  • 3.1 连续光周期对若虫发育的影响
  • 3.2 变化光周期对若虫发育的影响
  • 3.3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若虫发育
  • 3.4 光周期对成虫产卵前期间及产卵间隔的影响
  • 3.5 不同温度的成虫产卵前期间及产卵间隔
  • 3.6 母代光周期对德国小蠊卵孵化的影响
  • 3.7 温度对德国小蠊卵孵化的影响
  • 3.8 温度和光周期对卵鞘存活率的影响
  • 3.9 发育起点温度
  • 3.10 野外越冬虫态及生活史
  • 4 讨论
  • 4.1 若虫发育缓慢
  • 4.2 若虫发育明显受到光周期及温度的控制
  • 4.3 温度对德国小蠊卵鞘存活率的影响
  • 4.4 若虫的滞育、蜕皮次数及卵鞘存活率的适应意义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术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2013-2017年南京市德国小蠊抗药性与实验室胶饵杀蟑效果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9(13)
    • [2].呋虫胺对德国小蠊的杀灭效果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7(06)
    • [3].德国小蠊抗药性及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5(S1)
    • [4].德国小蠊引诱物质的提取及活性测定[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 [5].让孩子爱上科普 从阅读科普书开始[J]. 中华家教 2017(06)
    • [6].长春花碱类物质对德国小蠊的杀灭效果测定[J].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19(05)
    • [7].毕节市两地城区德国小蠊的抗药性调查[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9(01)
    • [8].深圳市大鹏新区德国小蠊抗药性及与抗药性相关的几种酶活性关系的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19(09)
    • [9].5种胶饵对德国小蠊实验室连锁杀灭效果的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8(05)
    • [10].2014年张家港市德国小蠊的抗药性调查[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5(05)
    • [11].德国小蠊综合研究进展[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3(01)
    • [12].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在德国小蠊控制中的应用[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1(06)
    • [13].河南省新记录种:拟德国小蠊[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0(03)
    • [14].宾馆德国小蠊的药物防治效果观察[J]. 浙江预防医学 2009(03)
    • [15].河北省德国小蠊野外种群抗药性水平与酶活性关系的通径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06)
    • [16].西安市德国小蠊携带病毒调查[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8(01)
    • [17].湖北省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02)
    • [18].2011—2016年锦州市城区德国小蠊监测分析[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8(02)
    • [19].德国小蠊的抗药性机制及预防控制策略[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8(06)
    • [20].一株沙雷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德国小蠊的毒力测定[J]. 生物学通报 2019(03)
    • [21].2家高档宾馆德国小蠊的调查及药物防治观察[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8(10)
    • [22].混配杀虫剂防治德国小蠊的探讨[J].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2008(06)
    • [23].杀蟑胶饵室内药效及德国小蠊对氟虫腈抗药性研究[J]. 应用昆虫学报 2018(05)
    • [24].饵料蛋白质水平对德国小蠊营养效应及氮代谢的影响[J]. 昆虫学报 2019(08)
    • [25].高温气调处理对德国小蠊致死作用的研究[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8(03)
    • [26].溴氰菊酯对德国小蠊碱性磷酸酶抑制效应[J]. 中国公共卫生 2018(11)
    • [27].德国小蠊及美洲大蠊对杀虫剂的抗性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7(01)
    • [28].宜昌市城区嶂螂密度季节消长及德国小蠊抗药性分析[J]. 华中昆虫研究 2018(00)
    • [29].迎战德国小蟑螂入侵[J]. 家庭医药 2011(05)
    • [30].大型宾馆德国小蠊防制效果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 2010(01)

    标签:;  ;  ;  ;  ;  

    德国小蠊生活史的季节控制机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