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填充Skutterudite热电材料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

La填充Skutterudite热电材料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

论文摘要

CoSb3Skutterudite化合物因具有较大的Seebeck系数和电导率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其热导率较高,因而如何降低热导率(尤其是晶格热导率)是提高热电性能的关键。向Skutterudite结构的空隙中填充大质量的稀土原子或碱土金属,形成所谓的Filled-Skutterudite化合物结构,通过填充原子在晶格中的“扰动”(rattling)大幅度降低晶格热导率,从而有效提高材料的热电性能。本文采用机械合金化(MA)和热压烧结(HP)的方法制备了名义成分为LaxFeyCo4-ySb12(y=1,2,3,4)的p型填充Skutterudite和名义成分为LaxNi0.2Co3.8Sb12(x=0.1, 0.3, 0.5, 0.7)n型填充Skutterudite化合物热电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观察(FE-SEM)、能谱分析(EDAX)、Seebeck系数和电阻率及热导率测试(TC-7000)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填充Skutterudite热电材料的制备工艺、组织结构、热电性能、热稳定性能及抗氧化性能。本文的绪论部分对热电材料特别是填充Skutterudite热电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等作了详细的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基于虚拟仪器技术,自行设计制作了一套HGTE-I型Seebeck系数和电阻率复合测试仪。该测试仪包括温度控制系统、样品台、数据采集系统和测试软件。对参考样品的Seebeck系数和电阻率测量表明,它具有测试温度高(R.T.~800K)、自动化程度高,全自动控温、数据采集和处理,测试精度高等优点, Seebeck系数误差在6%以内,电阻率误差在5%以内。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球磨时间、热压时间、热压温度、退火温度及退火时间)对名义成分为La0.4FeCo3Sb12材料的相组成及微观组织结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热压时间超过2h并且热压温度超过650℃,热压样品为单相Skutterudite化合物。对其断口形貌观察表明,试样中明显存在着两种不同形状的组织,一种是由等轴状晶粒组成的纳米基体,晶粒大小约为70nm;另一种是基体上随机分布呈放射状珊瑚状组织,它由许多长条状的晶粒聚集在一起,晶粒的长轴尺寸大约在200nm-800nm之间;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晶粒长大并趋于均匀化,珊瑚状组织逐渐消除。采用机械合金化-热压烧结(MA-HP)工艺制备了不同填充量名义成分为LaxFeyCo4-ySb12(y=1,2,3,4)的p型Skutterudite和名义成分为LaxNi0.2Co3.8Sb12(x=0.1, 0.3, 0.5, 0.7)n型Skutterudite结构化合物,热电性能研究表明,p型La1.5Fe4Sb12退火样在750K左右能得到最大的ZT值0.51,而n型La0.5Ni0.2Co3.8Sb12热压样在750K左右能得到最大的ZT值0.33。采用DBWS-9807程序,对CoSb3及LaxFeyCo4-ySb12退火样品进行了Rietveld结构精修研究。结果表明La原子具有异常大的热振动参数,证明了填充原子在晶格空隙中处于“扰动”状态;对Skutterudite化合物的键长、键角以及空隙半径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随着La填充量及Fe置换量的增加,Sb-Sb键的键长逐渐增加,特别是较短的Sb-Sb键的键长增加较明显,空隙半径逐渐增大。考察了MA-HP工艺制备的CoSb3及LaxFeyCo4-ySb12样品的热稳定性能,并研究了CoSb3和La1.5Fe4Sb12Skutterudite化合物的抗氧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La填充量及Fe置换量的增加,Skutterudite相的包晶分解温度降低,热稳定性下降。首次通过Arrhenius方程计算CoSb3和La1.5Fe4Sb12在350℃-650℃温度范围内氧化反应的活化能,计算结果表明CoSb3和La1.5Fe4Sb12氧化反应活化能Q分别为149.32±15.38kJ/mol和126.95±11.81kJ/mol。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热电效应及其应用
  • 1.2 热电材料的输运性能
  • 1.3 热电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 1.4 SKUTTERUDITE 系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
  •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 2 HGTE-I 型SEEBECK 系数和电阻率复合测试仪的研制
  • 2.1 测试原理与方法
  • 2.2 测试装置及测试软件
  • 2.3 误差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0.4FECO3SB12 化合物热电性能的影响'>3 工艺条件对P 型LA0.4FECO3SB12化合物热电性能的影响
  • 0.4FECO3SB12 粉末的机械合金化研究'>3.1 LA0.4FECO3SB12粉末的机械合金化研究
  • 0.4FECO3SB12 相组成及热电性能的影响'>3.2 热压时间、温度及球磨时间对LA0.4FECO3SB12相组成及热电性能的影响
  • 0.4FECO3SB12 相组成及热电性能的影响'>3.3 退火温度和时间对LA0.4FECO3SB12相组成及热电性能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XFEYCO4-YSB12 化合物热电性能的影响'>4 材料成分对P 型LAXFEYCO4-YSB12化合物热电性能的影响
  • XFECO3SB12 (X=0.2,0.4,0.6,0.9)化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4.1 LAXFECO3SB12(X=0.2,0.4,0.6,0.9)化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XFE2CO2SB12 (X=0.4,0.7,1.0)化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4.2 LAXFE2CO2SB12(X=0.4,0.7,1.0)化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XFE3COSB12 (X=0.5,0.9,1.2) 化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4.3 LAXFE3COSB12 (X=0.5,0.9,1.2) 化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XFE4SB12 (X=0.5,1.0,1.5) 化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4.4 LAXFE4SB12 (X=0.5,1.0,1.5) 化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5 LA 填充NI 置换 N 型SKUTTERUDITE 热电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5.1 实验方法
  • XNI0.2CO3.8SB12(X=0.1,0.3,0.5,0.7)化合物的热电性能研究'>5.2 LAXNI0.2CO3.8SB12(X=0.1,0.3,0.5,0.7)化合物的热电性能研究
  • 5.3 本章小结
  • 6 SKUTTERUDITE 化合物的RIETVELD 结构精修
  • 6.1 引言
  • 6.2 实验方法
  • 6.3 精修结果与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SKUTTERUDITE 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及抗氧化性研究
  • 7.1 SKUTTERUDITE 化合物的热稳定性研究
  • 7.2 SKUTTERUDITE 化合物的抗氧化性研究
  • 7.3 本章小结
  • 8 全文总结和展望
  • 8.1 论文的创新点
  • 8.2 全文总结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相关论文文献

    • [1].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的临床经验与应用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16)
    • [2].La及La相关蛋白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J]. 医疗装备 2020(19)
    • [3].脑白质疏松(LA)对脑梗死预后影响研究[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6(03)
    • [4].蛇纹石/La复合粉体的制备及其摩擦性能[J]. 硅酸盐学报 2012(01)
    • [5].La(Ⅲ)与酸雨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复合影响[J]. 大豆科学 2009(04)
    • [6].镧(La)改性吸附材料脱除水体磷酸盐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 2019(11)
    • [7].添加La、B对钛基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规律(英文)[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6(12)
    • [8].La相关蛋白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 实用医学杂志 2017(07)
    • [9].La微合金化对42CrMo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 中国重型装备 2017(03)
    • [10].稀土元素La对金刚石钻头胎体的性能影响[J]. 超硬材料工程 2014(04)
    • [11].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的可行性及其优点[J]. 中国保健营养 2013(03)
    • [12].La~(3+)对室内观赏植物降醛能力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4(03)
    • [13].缺氧诱导因子-la和整合素连接激酶在外阴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J]. 当代医学 2010(02)
    • [14].亲纤维型酸性染料匀染剂LA的应用工艺[J].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09(04)
    • [15].离子液体[Bmim]BF_4-NaH_2PO_4-偶氮胂Ⅲ体系中La(Ⅲ)的存在形态及测定[J]. 稀有金属 2008(03)
    • [16].稀土La掺杂对新型二维材料磷烯光电性质的影响[J]. 安顺学院学报 2020(04)
    • [17].La_(0.75)K_(0.25)M_(1-x)Fe_xO_3/CeO_2催化净化柴油车尾气[J]. 石油化工 2015(04)
    • [18].氧转移系数K_(La)的计算机数据采集与计算[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02)
    • [19].La掺杂TiO_2/电气石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J]. 人工晶体学报 2014(08)
    • [20].稀土La对纯净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热加工工艺 2010(24)
    • [21].溶胶-凝胶法制备La~(3+)、碳纳米管掺杂纳米TiO_2及光催化性能[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8(10)
    • [22].N与La共掺杂纳米TiO_2/电气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J]. 复合材料学报 2016(04)
    • [23].La改性羊粪生物炭吸附水体磷酸盐特性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10)
    • [24].壳聚糖-La(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对芦笋茎枯病菌抑菌活性研究[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1(11)
    • [25].La的不同施用方法对酸雨胁迫下小麦保护酶系统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0(03)
    • [26].La掺杂TiO_2(101)面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20(04)
    • [27].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的效果[J]. 当代医学 2020(26)
    • [28].La~(3+)掺杂TiO_2薄膜制备及其电致变色特性研究[J]. 硅酸盐通报 2016(04)
    • [29].脑白质疏松(LA)对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影响[J]. 中国疗养医学 2016(11)
    • [30].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绿僵菌LA菌株对东亚飞蝗的致病力[J]. 中国生物防治 2010(04)

    标签:;  ;  ;  ;  ;  ;  

    La填充Skutterudite热电材料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