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品德教育,育德明行促发展

重视品德教育,育德明行促发展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新城明德小学730600

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必修课,也是学校进行德育的主要基地。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新的品德课程不仅要从德育知识体系更要从学生的生活层面构建学习内容,来培养学生爱生活、会生活的情感与能力。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情感生活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目标强调要关注学生健康发展,促使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以提高学生的品行素养为重点,潜心钻研教学方法,切实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着想,让学生在生活中言语更有素养、品行更加高尚。

一、重视情感投入

教师除了能在课堂上以言语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知识,还会在平时以自身的言行影响到学生价值观、情感观等的判断。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以身示范、严于律己,才能以德服人、以礼育人。其次,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行业,特殊之处在于它并不是除了工作之外就可以置身事外的,可以说它是无私的行业,除了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还有情感的投入。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尤其要对学生充满关怀与爱心,以真心打动真心是最好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于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和情感正在成型,这时,教师就要对每一个学生付出足够的耐心,可以通过细心的观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填补品德养成中的不足或空白。还有,教师传授品德教育的方式也可以多从感情的切口入手。品德与社会课并不像其他学科一样一成不变,它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方向的指引,教育学生能够判断是非并做出正确选择。因此,只有当教师认真投入情感,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将《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融入学生心里,才能发挥出这门课程更大的作用,真正对学生品德与社会的教育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学科联系,真情演绎,拓展生活

蔡元培先生曾说过:“人人都有情感,但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情感推动力的薄弱。”所以,在《思品和社会》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一个个充满情感、易于沟通、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中获得体验、陶冶情操、得到启迪,使美好的情感体验内化为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们知道,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可能独自完成全面发展教育的任务,这就要求各学科协调统一、互相渗透。

如:语文学科是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立体式的综合性学科,其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了文、史、哲、数、理、化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方面的知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与音乐、数学、美术、体育等其他学科内容紧密结合与联系,尽力演绎一个个美好、和谐的情感体验氛围,使每一个孩子在感动中感悟、在体会中学会。“学科联系,真情演绎,拓展生活”,学生对学习始终充满好奇,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去探索,使《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更富有趣味性、要有吸引力,加强了该与其它学科的整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促使学生顺利和谐的全面发展。

三、品德教学活动化

课程标准对《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性质定位是“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形式,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实践来实现的。《品德与社会》虽然在课程性质中去掉了“活动性”,但在实施建议中仍要求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强调教师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学习主体的体验只能在他自身直接参与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只能在他自身的感知或操作行为中产生。就品德与社会而言,学生只有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才能产生具体深切的体验,进而使品德得以内化;如果没有自身的参与,没有活动作为依托,体验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道德品质的形成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尽情地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的表现机会。这些表现机会就是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动手写作,调动全身感官表演以及开展多方合作的活动。具体来说,包括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欣赏、游戏、故事等活动。

四、关注课后践行,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学生通过实际练习或动手操作,获得的知识、体验是深刻的,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基础。

例如:教学《家人的爱》一课,在学生充分谈论家人对自己的关怀后,我请学生谈谈:你觉得自己可以为家人做些什么?学生们开始热烈讨论,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我与学生商定:我们开展一次“让我为您分忧”活动。要求每位学生为父母或者长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事无巨细,贵在坚持。为了真正落实这一活动,我还设计发放活动记录表,对活动情况进行检测评价。课后,学生各自行动起来。一段时间后,很多家长向教师反映,自己的孩子最近长大了许多。学生从活动中获得了真切的体会和认识,不仅产生了共鸣,而且加强了对行为习惯的培养:我体会到妈妈平时做家务真的很辛苦!我帮爸爸做事,爸爸很高兴,我也很开心!……原来我也可以为父母做一些事情,我真高兴!我要继续为父母做点事!“让我为您分忧”活动使学生把在课堂学习中所获得的认识转化为真正的行动,不再只停留在“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状态。通过课后践行活动,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指导了他们的生活。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对人们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强调生活、活动、开发的课程,需要我们教者将其综合,为学生开辟一条通向生活的道路,使他们在生活的内在联系中获得整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晓艳试论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效果的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15,(08)。

[2]张锋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活动课的实施[J].教育教学研究,2014,(11)。

[3]毛爱春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科技展望,2015,(02)。

标签:;  ;  ;  

重视品德教育,育德明行促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