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长顺县人民医院贵州长顺550700)

【摘要】目的:探究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收取本次研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80例,时间为2015年9月—2017年12月,后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实施盆底肌肉训练;对照组——采取产后操锻炼。结果:观察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干预后盆底肌力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具有提高改善作用,值得研究。

【关键词】盆底肌肉训练;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效果;血清炎症因子

【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9-0132-01

在临床妇科疾病中,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十分常见,主要以性功能障碍和尿失禁等作为临床表现[1]。研究显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因素主要是由于经阴道分娩及妊娠导致女性盆底功能受到损伤所致。本院对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总结分析结果(2015—2017年),具体情况见下文描述。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院收取对象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9月—2017年12月之间对收取8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

观察组各项基本资料——年龄:年龄上下限值分别为28/21,平均年龄(24.54±1.85)岁;产次为1~3次,平均产次(2.01±0.12)次;病理类型:子宫脱垂伴尿失禁22例、不同程度尿失禁8例、子宫脱垂10例。

对照组各项基本资料——年龄:年龄上下限值分别为28/22,平均年龄(25.03±1.17)岁;产次为1~4次,平均产次(2.51±0.14)次;病理类型:子宫脱垂伴尿失禁23例、不同程度尿失禁7例、子宫脱垂10例。

两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在各项临床资料对比中无显著差异,即性别、年龄等,因此,可采用P大于0.05来表示,能进行对比。

1.2方法

观察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采取盆底肌肉训练,具体措施:

(1)门诊医生应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询问,并进行阴道检查,填写问卷调查表。采用多功能神经电生理定量诊断仿生治疗仪实施操作(仪器型号为法国PHENIXUSB4),并对患者盆底肌力进行分级和测定[2]。(2)盆底肌肉训练方法:训练方法主要包括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指导患者将膀胱排空后,取其膀胱结石位,于患者阴道内将探头置入,并叮嘱患者重复进行收缩阴道和提肛动作,对患者盆底肌收缩和舒张时的肌电图值进行记录。每周训练2次,每次20分钟~30分钟,共训练10次为一个疗程。

对照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实施常规产后操和健康教育。

1.3观察指标

对比且分析两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盆底肌力指标。

1.4统计学处理与判断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后,计量资料——(盆底肌力指标),采用t值来表示,两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在研究中对比各项资料具有统计学意义,用P小于0.05来表示本次研究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干预后盆底肌力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较,P<0.05。如表。

表两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肌力指标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P小于0.05。

3.讨论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为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分娩女性的增多,进而导致我国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若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易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3]。研究显示,该疾病的发生因素主要与女性分娩密切相关,其原因是由于女性分娩易对其盆底结构造成盆底神经损伤、盆底功能障碍以及盆底肌损伤等,对产后康复十分不利。而针对此类现象,实施一项有效的盆底肌肉训练十分重要,能够促进患者产后早期康复,改善预后情况。

研究表示,分娩和妊娠所致的盆底功能障碍和损伤均为可逆性,若患者在产后及时得到有效的盆底肌肉训练,能够促进其盆底功能的恢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盆底功能训练为传统训练方式,该方式虽然具有一定效果,能够促进患者盆底功能的恢复,但由于康复人员手法的差异和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易导致其临床疗效不佳,无法达到满意的康复效果。盆底肌肉训练为临床新型的康复手段,该方式具有作用持久、操作简便等优势,能够早期恢复患者盆底组织器官功能,提高康复效果。研究显示,伴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体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相比正常女性较高,且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程度呈正相关。

本次研究数据,观察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干预后盆底肌力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较,P<0.05。

总而言之,盆底肌肉训练能够显著提高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还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值得进一步探究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雪梅.健康宣教对女性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效果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22):4582-4583.

[2]杜文升,刘航娟.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探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2):156-157.

[3]于华丽.盆底肌肉锻炼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J].当代医学,2016,22(30):79-80.

标签:;  ;  ;  

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