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征信体系建设的制度安排研究

中国征信体系建设的制度安排研究

论文摘要

征信体系是维系现代市场体系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征信制度可以有效解决信用市场上一个根本问题,即由于信用双方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而降低社会的交易成本。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信用意识和信用制度的缺失,信用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运行。良好的信用体系和征信制度是现代金融体系、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以及整个社会良好运行的重要制度保障。目前中国正在建设自己的征信体系,其征信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于健全和完善,从理论上探讨中国征信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把征信问题作为一个制度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征信问题是中国面临的新的制度设计问题。论文在对信用、征信和征信体系的相关概念、内涵进行明确界定的基础上,追溯我国征信体系发展的历程,分析了中国目前征信体系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和交易费用等经济学理论,从理论上分析建立征信体系的必要性;在实证方面,介绍以美国、欧洲、日本为代表的征信体系的建设情况,总结其征信体系建设的经验,结合我国目前征信体系现状,提出建立我国征信体系的战略及政策建议;在中国征信制度建立的途径选择上,从征信模式、征信监管和法律、征信机构及征信数据、信用道德教育以及失信惩戒机制建设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征信体系的建设提出政策建议。本文认为征信制度可以节约和降低交易成本;征信制度可以有效解决信用交易和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声誉机制可以约束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征信制度具有制度对经济活动规范和激励的功能;建议中国的征信体系按照“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总体思路,加强征信机构、数据库、法律、产品和市场等方面的建设。本文创新之处体现在:在研究视角上,把征信问题锁定为一个制度问题进行研究;在理论应用上,借用信息经济学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和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建立征信体系的必要性;在研究方法上,创造性的运用博弈理论分析征信问题,包括声誉博弈分析、失信惩戒机制博弈分析和交易成本模型分析;在政策建议上,从模式选择、征信机构及其服务、数据库建设、法律建设、征信教育等方面对中国征信体系建设的制度建设提出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目前研究的不足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第2章 信用、征信及征信体系概述
  • 2.1 信用的概念
  • 2.2 信用的基本要素
  • 2.3 信用的主要形式
  • 2.4 征信的定义
  • 2.5 征信市场
  • 2.6 征信体系
  • 第3章 建立征信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 3.1 征信制度与交易成本理论
  • 3.1.1 交易成本理论
  • 3.1.2 征信制度与交易成本
  • 3.1.3 征信机制减少交易成本模型分析
  • 3.2 征信制度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 3.2.1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 3.2.2 信用关系的信息经济学解释
  • 3.3 建立征信制度的声誉模型博弈分析
  • 3.3.1 声誉是一种无形资产
  • 3.3.2 模型条件假设
  • 3.3.3 单阶段博弈
  • 3.3.4 T阶段重复动态博弈
  • 3.3.5 模型结论及分析
  • 3.4 征信的制度变迁理论分析
  • 3.4.1 制度变迁理论的涵义
  • 3.4.2 征信制度是一种制度变迁
  • 3.4.3 征信制度对市场经济的作用
  • 3.5 失信惩戒机制的理论分析
  • 3.5.1 失信行为的原因分析
  • 3.5.2 建立失信惩罚机制的博弈分析
  • 3.6 发展我国征信市场的必要性实证分析──淄博案例
  • 第4章 中国征信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 4.1 中国征信业历史回顾
  • 4.2 中国征信体系建设现状
  • 4.2.1 企业征信体系现状
  • 4.2.2 个人征信体系现状
  • 4.3 我国征信体系建设实例──上海、浙江和深圳征信模式
  • 4.3.1 上海模式:以个人征信为起点、市场化运营为基本特征
  • 4.3.2 浙江模式:以企业信用建设为突破口、公益性服务为基本特征
  • 4.3.3 深圳模式:以市场运作和政府建设相结合为基本特征
  • 4.3.4 三地社会信用建设情况比较分析及启示
  • 第5章 国外征信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 5.1 以私营征信服务为特征的美国征信体系模式
  • 5.1.1 私营模式概述
  • 5.1.2 美国征信体系的发展状况
  • 5.1.3 美国信用法律体系及执法机构
  • 5.2 以公营征信服务为代表的欧洲征信体系模式
  • 5.3 以会员制征信机构为代表的日本模式
  • 5.4 国外信用征信体系运行模式的比较
  • 5.4.1 三种征信模式运行的共同点
  • 5.4.2 三种征信模式运行的不同点
  • 5.5 国外征信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5.5.1 征信体系模式与经济运行特点相适应
  • 5.5.2 信息共享制度及完备的征信数据库
  • 5.5.3 完善的征信法律体系
  • 5.5.4 明确的政府和行业监管职能
  • 5.5.5 完善的失信惩戒机制
  • 5.6 国外征信状况案例分析──邓白氏公司案例
  • 第6章 中国征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 6.1 总体思路
  • 6.1.1 战略原则
  • 6.1.2 征信体系建设的起步重点
  • 6.2 中国征信模式选择
  • 6.2.1 坚持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征信模式
  • 6.2.2 在银行征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中介征信的模式
  • 6.2.3 分别建立企业征信体系和个人征信体系的模式
  • 6.3 加强征信行业建设
  • 6.3.1 培育专业的征信机构
  • 6.3.2 加强征信数据管理
  • 6.3.3 加强信用评级工作
  • 6.4 加强征信法律建设
  • 6.5 加强社会信用文化培育
  • 6.5.1 加强信用道德教育
  • 6.5.2 人才培育和队伍建设
  • 6.6 失信惩戒机制建设
  • 6.6.1 法律惩戒
  • 6.6.2 经济惩戒
  • 6.6.3 信誉惩戒
  • 第7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主要研究结论
  • 7.3 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中国征信体系建设的制度安排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