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956年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研究

1949年-1956年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研究

论文摘要

腐败现象是一个世界性、历史性的难题。腐败现象是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相抵触的。如果腐败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就会危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进而危及到国家的政权基础。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进(?)反腐倡廉建设。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初掌全国政权之时,中国共产党更是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了反腐倡廉建设。本文拟运用文献法、分析归纳法和跨学科研究(?)法对1949年—1956年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背景、主要内容、特点、影响、局限(?)及其原因、经验及其启示进行系统论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期,中国共产党的党情和中国的国(?)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党情方面,中国共产党逐步由革命党向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转变;中国共产党自身党员、干部队伍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国情方面,经(?)形势极为严峻;不法资产阶级无孔不入,腐蚀党员干部;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在社会上(?)很大的消极影响。党情、国情的转变促使中国共产党及时开展反腐倡廉建设。1949年—1956年,中国共产党主要是通过共产主义和共产党员标准教育,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开展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培训,增强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落后思想,防止腐朽思想对革命队伍的侵蚀这三种途径进行反腐倡廉的思想建通过整顿党员队伍,建立健全党内监督机构进行反腐倡廉的组织建设。通过制定处理污腐败行为的条例、法律规定,改革干部待遇制度,完善人民监督制度进行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1949年—1956年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有:从历史环境来看具有鲜明的时(?)性;从性质来看被视为一场阶级斗争;从内容来看已经初步形成惩治、预防相结合的反腐倡廉体系;从形式来看以群众运动为主。1949年—1956年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新生人民政权;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之展;促进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增强了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信心。由于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1949年—1956年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在开展过程中也曾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主要是:第一,反腐倡廉建设过程中一度出现了过“左”的倾向;第二,反腐倡廉建设并未形成长期有效的反腐机制。出现这些偏差和失误的原因有: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面临着由革命党向全国范围内执政党转型的困境;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局势。1949年一1956年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取得重大胜利,并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历史经验对指导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工作有重要启示:要对反腐败斗争形势保持清醒认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反腐倡廉建设要坚持群众路线,走制度化、法制化道路。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导论
  •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二) 研究现状分析
  • (三) 研究的时限、对象、方法
  • 1. 研究的时限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方法
  • (四)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 腐败
  • 2. 廉政
  • 3. 官僚主义
  • 4.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
  • 一、1949年—1956年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背景分析
  • (一) 中国共产党党情的重大变化
  • 1. 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 2. 中国共产党的党员队伍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
  • (二) 建国前后复杂的社会状况
  • 1. 严峻的经济形势和爱国增产节约运动的开展
  • 2. 不法资产阶级无孔不入,腐蚀党员干部
  • 3. 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在社会上有很大的消极影响
  • 二、1949年—1956年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主要内容
  • (一) 1949年—1956年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思想建设
  • 1. 进行共产主义和共产党员标准教育,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 2. 开展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培训,增强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
  • 3. 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落后思想,防止腐朽思想对革命队伍的侵蚀
  • (二) 1949年—1956年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组织建设
  • 1. 大力整顿党员队伍
  • 2. 建立、健全党内监督机构
  • (三) 1949年—1956年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
  • 1. 制定处理贪污腐败行为的条例、法律规定
  • 2. 结束机关生产,改革干部待遇制度
  • 3. 完善人民监督制度
  • 三、1949年—1956年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
  • (一) 从历史环境来看,1949年—1956年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 (二) 从性质来看,1949年—1956年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被视为一场阶级斗争
  • (三) 从内容来看,1949年—1956年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已初步形成惩治、预防相结合的反腐倡廉体系
  • (四) 从形式来看,1949年—1956年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以群众运动为主
  • 四、1949年—1956年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影响
  • (一) 加强和改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 (二) 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新生人民政权
  • (三)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四) 促进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信心
  • 五、1949年—1956年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局限及其原因分析
  • (一) 1949年—1956年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局限性
  • 1. 反腐倡廉建设过程中一度出现了过"左"的倾向
  • 2. 反腐倡廉建设过程中并未形成长期有效的反腐机制
  • (二) 1949年—1956年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局限性的原因分析
  • 1. 中国共产党自身由革命党向全国范围内执政党转型的困境
  • 2. 中国共产党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局势
  • 六、1949年—1956年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经验及其启示
  • (一) 对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保持清醒认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
  • (二)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反腐倡廉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
  • (三)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 (四) 反腐倡廉建设要坚持群众路线,走制度化、法制化道路
  • 注释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1949年-1956年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