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高尿酸血症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尿酸是嘌呤代谢产物,人类进化过程中尿酸酶基因突变,导致功能失活,使人的血尿酸水平较其它哺乳动物高。临床观察到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有密切联系。流行病研究发现,人群中随血尿酸水平升高,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等的发病率随之升高。多项研究显示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始动因素,而关于尿酸影响血管内皮损伤的基础研究较少,尚存在一定分歧。目的:1)通过人群研究进一步证实高尿酸血症与其他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并探索单纯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人体内是否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伤;2)利用尿酸酶抑制剂氧嗪酸钾升高大鼠血清尿酸水平,建立动物模型,并在动物模型观察单纯高尿酸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3)通过建立长期高尿酸血症模型,观察单纯高尿酸血症能否造成大鼠主动脉及肾脏的病理变化。方法:1)多因素分析法分析2008年某体检人群病史、查体资料和生化检测指标,探讨高尿酸血症和各代谢异常的相关性;并选取单纯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94人,研究单纯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关系。2)使用2%的氧嗪酸饲料和1OOumol/L的尿酸水建立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并使用别嘌醇阻止尿酸的升高,以NO、ET-1、ICAM作为血管内皮损伤的血清学指标,观察单纯升高尿酸对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3)通过先使用2%的氧嗪酸饲料和1OOumol/L的尿酸水,后增加氧嗪酸灌胃的方法建立长期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使用HE染色下内膜-中膜厚度、内皮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脂纹、脂斑的形成作为血管损伤的早期指标及肾叶间小动脉增殖、小动脉管壁增厚作为肾脏损伤的指标,分析高尿酸血症对大鼠主动脉及肾脏的病理变化,并通过对主动脉和肾脏的eNOS、ET-1、ICAM等的免疫组化染色和血清NO、ET-1、ICAM的检测进一步寻找血管损伤的证据。结果:1)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14.3%,男性21.4%,女性11.5%;高尿酸血症组各代谢异常的患病率均较非高尿酸血症组高(P<0.01),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高尿酸血症增加各代谢异常的发生危险,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血清尿酸水平和肥胖、高血压、低HDL-C、高TG、脂肪肝显著独立相关。高尿酸血症组hs-CRP血清浓度较非高尿酸血症组明显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两组TNF-α浓度差异无显著性;高尿酸血症组血清NO浓度较非高尿酸血症人群明显降低(P<0.01),血清ET-1水平及ICAM水平均较非高尿酸血症人群明显升高(P<0.01)2)造模17天时单造模组ET-1、ICAM浓度较对照组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分别较单治疗组和造模+治疗组升高,提示高尿酸血症能够升高ET-1、ICAM,且降尿酸治疗,可以降低ET-1、ICAM:造模17天时单造模组NO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分别较单治疗组和造模+治疗组降低,提示高尿酸血症能够降低NO浓度,且降尿酸治疗,可以使NO浓度恢复。3)模型组部分大鼠可见动脉壁内皮细胞内膜-中膜厚度轻度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P=0.067);浸润于内膜的炎性细胞数轻度增多,差异无显著性(P=0.12);模型组1只动物动脉内膜出现小脂斑,表现为大量泡沫细胞聚集成堆,周边可找到单核巨噬细胞。但病灶内未找到变性的胶原纤维。模型组主动脉内膜eNOS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ET-1、ICAM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肾脏小动脉增殖和小动脉管壁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模型组ET-1、ICAM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但eNOS表达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高尿酸血症与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紊乱、脂肪肝等多项代谢异常均有显著相关性,是其独立危险因素。单纯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伤,高尿酸血症可能通过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和刺激C反应蛋白的产生而参与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2)短期高尿酸血症(2周)可以降低大鼠血清NO值,轻度升高ET-1和ICAM值。3)长期高尿酸血症(12周)可以造成S-D大鼠主动脉早期内皮损伤,但不能形成典型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引起叶间小动脉增殖及小动脉管壁增厚,但短期内并未影响肾脏功能。

论文目录

  • 主要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实验材料
  • 第一部分 高尿酸血症与代谢异常及血管内皮损伤的人群研究
  • 第一节 某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与其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 第二节 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人群血管内皮损伤指标检测
  • 结论
  • 第二部分 长期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的的建立及尿酸对血管损伤的探讨
  • 第一节 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的建立
  • 第二节 长期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的建立
  • 第三节 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内皮损伤血清学指标变化
  • 第四节 高尿酸血症大鼠主动脉及肾脏病理变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子痫前期血管内皮损伤与其相关物理检查预测子痫前期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1(24)
    • [2].血管内皮损伤标记物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意义[J]. 黑龙江医药 2020(04)
    • [3].肺动脉高压关键的发病机制:肺血管内皮损伤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5(02)
    • [4].血管内皮损伤可能是血管钙化和骨质疏松的共同始动因素[J]. 医学争鸣 2017(01)
    • [5].3种血管内皮损伤指标血清水平与冠心病病变范围的关系探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35)
    • [6].C反应蛋白和原发性高血压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08(23)
    • [7].炎症与血管内皮损伤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5(01)
    • [8].肺血管内皮损伤与肺动脉高压[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2(04)
    • [9].4,5,7-三羟异黄酮减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1(03)
    • [10].非血脂因素致血管内皮损伤时黏附分子变化的研究进展[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7(03)
    • [1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与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07)
    • [12].糖尿病前期患者生化指标与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J]. 四川医学 2020(09)
    • [13].冠心病血管内皮损伤与血管重构的研究进展[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4)
    • [14].血管内皮损伤与抗磷脂综合征[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03)
    • [15].川崎病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研究[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7(01)
    • [16].黄芪甲苷对缺血缺氧性脑血管内皮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J]. 重庆医学 2019(21)
    • [17].血管内皮损伤标记物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意义[J].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7(01)
    • [18].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尿酸致早期慢性肾脏疾病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J]. 中国临床医学 2010(02)
    • [19].复方七芍降压片保护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的作用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 2016(12)
    • [20].重叠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损伤机制及靶向治疗进展[J]. 天津医药 2017(11)
    • [21].微粒诱导中性粒细胞活化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的研究进展[J].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20(04)
    • [22].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01)
    • [23].膜突蛋白抗体与血管内皮损伤相关疾病的初步研究[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3(02)
    • [24].2型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18)
    • [25].大动脉炎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机制研究[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0(05)
    • [26].慢性肾脏病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微炎症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03)
    • [27].黏附分子在OSAHS患者血管内皮损伤中的研究进展[J]. 实用医学杂志 2018(03)
    • [28].超声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测定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11)
    • [29].冠心病患者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探讨[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06)
    • [30].OSAHS患者相关血管内皮损伤标记物的研究进展[J]. 临床肺科杂志 2018(02)

    标签:;  ;  ;  

    高尿酸血症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