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事故法律责任分析

高校事故法律责任分析

一、高校学校事故的法律责任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金礼杰,李柏[1](2022)在《基于Haddon模型的高校运动伤害事故预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结合Haddon模型研究高校运动伤害事故的预防。结果显示:高校运动伤害事故的预防具有较高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此类事故的致因可依照Haddon模型从"3阶段、3因素"两个维度进行归纳总结。结合致因分析结果,从"3阶段"出发,提出了相应的预防策略,以期为高校运动伤害事故的预防提供参考。

于田生,汤卫东[2](2022)在《自甘风险条款在学校体育中的适用范围》文中研究指明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民法典》自甘风险条款在学校体育中的适用范围。认为,"自愿参加"并非必然要求参与者完全了解风险且自愿承担风险,"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涵盖了学校体育竞赛、教学、训练、考试等,"其他参加者的行为"不代表自甘风险仅适用于需2人以上参与的同一体育活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中,对一般过失与重大过失的判定应结合项目规则与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学校与学生之间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特殊关系,学生参与学校体育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也不能完全否定自甘风险的适用。具体来说,体育竞赛、课外体育活动、学生观看比赛以及不同项目间发生的伤害事故建议适用自甘风险,而体育教学、体育训练、体质测试、体育考试等活动发生的伤害事故应按实际情况有限适用自甘风险。

薛文传,王建强,薛奥传,肖长征[3](2021)在《休闲体育专业户外伤害事故分析及相关法律问题研究》文中指出为了解决休闲体育专业适应国内休闲体育产业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和专业高风险、乏师资、难解决之间的矛盾问题,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分别采用了文献资料、访谈、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一方面通过探讨法律适用来处理休闲体育专业发生的伤害事故,并查阅了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开设现状及存在的相关安全事故隐患、分析了司法实践中休闲体育专业出现伤害事故的法律问题。在侵权法的视角下得出了针对休闲体育户外实践课程伤害事故不适用表见代理和公平责任原则,而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和增设自冒风险法律适用原则的结论并提出相应解决机制:(1)成立类似于裁判的专门的调解委员会;(2)建立相关专业人员陪审制度;(3)建立特色的体育仲裁制度解决机制。另一方面为规避休闲体育专业伤害事故风险提出了相应策略:(1)成立休闲体育相关行业协会监管机制;(2)高校责任风险转移例如:免责声明与风险提示、建立多元化的休闲体育保险保障、校企合作分担责任、成立社会基金的专项救济渠道。

林鸿潮,赵艺绚[4](2021)在《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及优化——《以案说法——安全生产法》(连载一)》文中认为2021年9月1日《安全生产法》(修正案)开始实施。本刊从本期开始转载中国政法大学应急管理法律与政策研究基地主任、教授林鸿潮主编的《以案说法——安全生产法》一书的部分内容,以案例为依托,深入浅出地解读《安全生产法》的主要内容与执法实践。事实概要2018年12月26日,北京交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室发生爆炸燃烧,事故造成3人死亡。

王东苑[5](2021)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法律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的高校学生伤害事故频频发生,没有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得很多高校学生的人身安全受到了严重侵害,破坏了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同时我国相关法律对于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中的责任性质划分又不明确,这就给事故的处理造成了更大的难度。因此,国家应当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的法律对策来保障高校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

任海涛[6](2021)在《论教育法法典化的实践需求与实现路径》文中认为现阶段我国教育法体系呈现分散性特征,表现在教育单行法的立法思路和公法私法分立的总体面貌。分散式教育立法造成教育法体系的臃肿化、教育法规范的碎片化和教育法内容的对立冲突等结构性缺陷。教育法法典化可消解教育法律复杂化、促进教育法原则统一、促进教育立法现代化,是教育立法由分散走向体系的理想路径。教育法法典化有着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因。在编纂思路上,教育法典应当是一部突破公法和私法界线的法律,应当以教育法律关系作为教育法典的编排主线,选择体系型编纂模式,以"总则——分则"建构教育法典内部体系,协调教育法典与司法实践的关系,并实现教育法典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融贯。

彭时君[7](2021)在《浅析高校安全事故处理的法律保障》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急剧增多,已严重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给社会和谐造成负面影响。本文结合《关于完善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意见》,探讨该文件的出台对高校安全事故处理的积极意义,并提出相关法律缺位等问题。

王瑶[8](2021)在《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外交布局全方位展开。作为跨国交流的重要载体,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群体数量不断壮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关注对象。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是国家形象的代言人,在树立国家形象、增进国际交流、维护国家利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总体上,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能够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但受个体成长经历、海内外复杂环境以及多元价值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部分赴海外留学生的价值观念变化不定,一些不端行为屡禁不止,甚至出现有辱国家形象的异常行为,这损害了国家形象与利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作为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以政治教育为核心,关注个体的思想、道德和心理,是引导思想观念和规范言行举止的综合教育实践活动。关注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的思想状况,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和引导效用,是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时代课题。当前,针对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群体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或散落分布于留学前的培训讲座,或流于形式,既缺乏实质内容,又未形成系统化的教育体系。因此,强化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弥补其“缺位”造成的各种问题,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在对主题研究进行基本概述的前提下,梳理了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从时代特征、政策支持及教育管理等方面寻求经验借鉴。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世界历史理论为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根本的价值指引。同时,推拉理论、承认理论以及跨文化理论等西方相关理论为研究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参照视角。在对留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其他学科的教育内容与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跟踪调查和访谈等途径,以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治观和道德观为多元考察视角,充分了解并挖掘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状况,探明该群体的现实需要和面临的现实困扰,寻求与该群体相契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入点。因留学生行前准备工作不充足、留学教育体系缺乏思想政治教育观照、留学应急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国外负面舆情的不良诱导以及种族主义带来的多元文化冲突等因素,中国赴海外留学生在思想政治层面主要暴露出爱国言行备受争议、文化认同漂浮不定、政治态度相对漠然、心理状态孤独失序以及法治素养较为薄弱等问题。中国赴海外留学生面临的各种思想政治问题是多种因素交互的结果。分析影响因素,挖掘问题本质,并据此提出有效规范中国赴海外留学生言行的对策建议,有助于规范中国赴海外留学生言行,使其自觉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侵蚀与渗透,增强自身的国家认同感。针对出国前、留学中和回国前三个教育场域,本文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制度体系四个层面提出相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案。一是教育主体层面,加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留学前以思政课教师协同专业课教师为主体,加强行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留学中以使馆工作人员带动公派教师为主体,强化留学生思想动态关注;回国前以学历认证人员对接学联组织为主体,合力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对接工作。二是教育内容层面,实现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留学前以课程思政做好行前思想教育;留学中以问题为抓手把控留学生动向;回国前以职业规划促进留学生再社会化。三是教育方式层面,链接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功能:留学前以“反向内省”助力留学教育顺利开展,通过留学生乐于接受的实证教育方式,推动留学生行前思想政治教育落地有声;留学中以海外服务协同教育推进教育方式转化,建构互信基础上以服务功能向教育功能过渡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回国前以共情引导教育方式有效激发留学生报国热情,通过发挥同辈群体效应、榜样示范作用以及优化回国软硬件设施,引导留学生学成归国。四是制度体系层面,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分阶段落实,重在构建全方位的机制保障,最终形成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这能够切实解决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列难题,提高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

李恒[9](2021)在《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科技的迅速发展、工程问题复杂性的提升以及工程活动利益相关者的增加,使得工程师在工程实践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工程伦理问题。在高等工程教育中,作为工程师培养核心环节之一的“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程伦理教育被以美英为代表的世界工程强国视为培养伦理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末,现阶段,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缔约国以及“新工科”项目的扎实推进为我国的工程伦理教育提供了重要契机。尽管如此,我国工程伦理教育仍面临三个重大挑战:一是工程伦理教育在供需对接上未实现动态平衡;二是工程伦理教育治理手段乏善可陈;三是工程伦理教育与我国工程情境的适配性不高。针对上述现实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特征,提炼关键机制。本研究围绕“系统分析符合工程伦理教育内在发展规律的关键机制”这一核心议题开展研究,并由此展开三个环环相扣的子研究:第一,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建构;第二,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估;第三,完善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首先,本文运用系统文献综述法和文献计量法对工程伦理教育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其次,运用扎根理论、多案例分析与比较分析法对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理论结构和实现路径进行建构性研究;再次,以本研究提出的关键机制为指标来源,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为方法指导,针对113份评价样本,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实施现状开展实证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作出以事实为导向的客观判断;最后,整合所有研究结论,消除理论话语和实践话语的阻隔,归纳用于完善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得到了以下四个结论:(1)工程伦理教育的复杂性决定了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复杂性,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优化教育策略、汇聚协同力量、把握国内国际动向等核心要点,主要涵括培养机制、协同机制和情境机制三个维度。(2)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是“合理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在“合理性”方面,情境机制契合了价值合理性的意蕴,培养机制和协同机制则契合了工具合理性的表征。在“合规律性”方面,情境机制是控制单元,情境机制通过构建了一个包括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和精神因素在内的场域而成为关键机制的“指挥控制中心”;协同机制是存储单元,通过“各种协议”(如,伦理准则)和“软硬件”(如,经费资源)的配合而成为了“制度池”和“资源池”;培养机制则是运算单元,高校根据“情境机制”的“指令”并在“协同机制”的干预下,整合各类教育要素、深入本土教育实践、打造教育新模式。(3)本研究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实施现状进行评估。实证评估结果显示,按权重由大到小排序,依次是情境机制(36.0%)、协同机制(33.7%)和培养机制(30.3%);按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培养机制(71.711分)、情境机制(70.319分)和协同机制(68.339分);按优秀(80-100分)、良好(70-79分)、合格(60-69分)和不合格(≤59)进行等级分类,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现状的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好”(70.074分)。(4)深入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发展的特殊情境,立足“培养机制”、“协同机制”和“情境机制”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细化培养机制,在供需对接上实现动态平衡;强化协同机制,丰富工程伦理教育的治理手段;深化情境机制,适应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阶段和独特需求。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其一,通过扎根理论研究、规范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揭示了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实现路径及其规范性特征;其二,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价体系并开展了实证评估;其三,立足中国情境,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实践启示。

邓宁[10](2021)在《美国高校校园警察制度:特点、问题及启示》文中指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我国高校在校园安全治理方面尚存问题和可改进空间。作为美国高校校园安全治理模式的选择,高校校园警察制度在美国高校校园安全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以立法推动制度建设、身份带有警察属性、职业化的队伍管理、紧随美国警务改革步伐等特点,但同时也面临着警察权与学术自由、成本预算与治理效果、行政监管与隐私保护间的诸多矛盾。美国高校校园警察制度之得失,从立法保障、职业化建设等角度为我国高校安全治理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借鉴。

二、高校学校事故的法律责任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学校事故的法律责任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Haddon模型的高校运动伤害事故预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运动伤害事故预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1.1 高校运动伤害事故预防的可能性
        1.1.1 理论支撑
        1.1.2 现实可能
    1.2 高校运动伤害事故预防的必要性
        1.2.1 学生层面
        1.2.2 高校层面
        1.2.3 国家层面
2 Haddon模型概述
3 基于Haddon模型的高校运动伤害事故致因分析及预防策略
    3.1 致因分析
    3.2 预防策略
        3.2.1 事故发生前
        3.2.1. 1 追踪学生体质状况,建立学生健康档案
        3.2.1. 2 定期维护器材设备,制定场馆安全条例
        3.2.1. 3 普及运动安全教育,构建平安校园文化
        3.2.2 事故发生时
        3.2.2. 1 做好运动热身环节,重视防护装备作用
        3.2.2. 2 规范体育教学管理,强化教师监护意识
        3.2.3 事故发生后
        3.2.3. 1 快速启动救护响应,提供充足医疗支持
        3.2.3. 2 重视伤者心灵创伤,提供必要心理援助
        3.2.3. 3 明确事故责任归属,完善事故保障体系
4 结束语

(2)自甘风险条款在学校体育中的适用范围(论文提纲范文)

1 《民法典》自甘风险条款的解读
    1.1 “自愿参加”的解读
    1.2 “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的解读
    1.3 “其他参加者的行为”的解读
    1.4 “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的解读
2 学校体育伤害适用自甘风险的挑战
    2.1 学校体育参与的自愿性与强制性
    2.2 自甘风险与《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3 自甘风险在学校体育中的具体适用
    3.1 自甘风险在体育教学、训练伤害中的适用
    3.2 自甘风险在学生观众伤害中的适用
    3.3 自甘风险在不同项目间伤害中的适用
    3.4 自甘风险在体质测试、体育考试伤害中的适用
4 结语

(3)休闲体育专业户外伤害事故分析及相关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开设休闲体育专业存在的问题
    1.1 休闲体育伤害事故的频发制约休闲体育专业的发展
    1.2 休闲体育专业伤害事故统计分析
2 关于休闲体育专业伤害事故法律问题探讨
    2.1 不适用表见代理【案例1】
    2.2 适用过错责任。【案例2】
    2.3 不适用公平责任原则
    2.4 适用自冒风险原则
3 解决机制
    3.1 成立类似于裁判的专门的调解委员会
    3.2 建立特色的体育仲裁制度
    3.3 建立相关专业人员陪审制度
4 结论与建议
    4.1 成立休闲体育相关行业协会监管机制
    4.2 高校责任风险转移
        4.2.1 免责声明与风险提示
        4.2.2 休闲体育保险多元化
        4.2.3 校企合作分担责任
        4.2.4 成立社会基金的专项救济渠道

(4)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及优化——《以案说法——安全生产法》(连载一)(论文提纲范文)

事实概要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
    对个别基本问题认识不清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分配不明确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相关部门的安全监督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优化
    树立依法管理理念
    健全高校安全责任体系
    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强化落实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

(5)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法律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类型
    (一)高校直接侵权型伤害事故
    (二)高校间接侵权型伤害事故
    (三)高校无侵权责任型伤害事故
二、现行学生伤害事故相关法律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层级低效力有限
    (二)学生伤害事故中高校承担责任性质认定不清
三、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对策
    (一)立法部门应当完善相关的立法
    (二)高校应当为立法建言
    (三)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心理辅导
    (四)建立正确的法律教学管理制度

(6)论教育法法典化的实践需求与实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中国教育立法的分散性及其结构性缺陷
    (一)教育法分散性特征的表现
        1. 教育单行法的立法思路
        2.公法私法分立的总体面貌
    (二)分散式教育立法的结构性缺陷
        1. 教育法体系的臃肿化
        2.教育法规范的碎片化
        3.教育法内容的对立冲突
二、教育法法典化的提出与理论证成
    (一)法典化是教育立法由分散走向体系的理想路径
    (二)对教育法法典化的合理性论证
        1.内生动力
        第一,公私法相互交融的现实趋势。
        第二,教育法的行业法属性。
        2. 外部动因
        第一,依法治教观念对教育法法典化的推进。
        第二,时代发展对教育法体系提出新要求。
三、中国教育法典的编纂思路
    (一)作为一部突破公私界线的教育法典
        第一,教育法典横亘公法私法两大法域。
        第二,教育法典宜采取统合式立法。
    (二)以教育法律关系作为教育法典的编排主线
        第一,总则编确立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责任等诸要素。
        第二,教育法典分则确立教育法律关系的具体内容。
    (三)教育法法典化的模式选择
        第一,编纂教育法典的条件基本成熟。
        第二,汇编型编纂模式不符合统合性教育法的价值预设。
        第三,教育法律关系相对稳定。
        第四,体系型编纂模式并不排斥教育单行法。
    (四)教育法典应采取“总则——分则”的结构体例
        1.总则部分
        第一,逻辑主线。
        第二,立法技术。
        第三,抽象与具象的平衡。
        2.分则各编
        第一,分则与总则的关系。
        第二,分则各编的体例安排。
    (五)协调教育法典与司法实践的关系
        第一,司法解释关乎教育法典的实践品格。
        第二,司法实践融入教育法典。
    (六)融贯教育法典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第一,教育法典与教育学的关系。
        第二,教育法典与哲学及其他学科的关系。

(7)浅析高校安全事故处理的法律保障(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安全事故难以处理的根本原因
二、《意见》出台的作用与意义
三、高校安全事故处理的相关法律缺位
四、结语

(8)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第2章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2.1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解读
        2.1.1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
        2.1.2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2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构成
        2.2.1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2.2.2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2.2.3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
    2.3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2.3.1 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
        2.3.2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3.3 贯彻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
第3章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依据
    3.1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3.1.1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3.1.2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
    3.2 以西方社会相关理论为参照
        3.2.1 推拉理论
        3.2.2 跨文化适应理论
        3.2.3 承认理论
    3.3 以其他学科相关理论为借鉴
        3.3.1 社会学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借鉴
        3.3.2 教育学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知识借鉴
        3.3.3 法学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方法借鉴
第4章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演变
    4.1 新中国成立前留学生思想教育的早期萌芽(1872—1948)
        4.1.1 晚清时期专制化的留学生思想教育
        4.1.2 民国时期多元复杂的留学生思想教育
    4.2 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初步探索(1949—1977)
        4.2.1 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教育发展历程
        4.2.2 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发展
    4.3 改革开放时期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调整(1978—2011)
        4.3.1 改革开放时期留学教育的规范调整
        4.3.2 改革开放时期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发展
    4.4 社会主义新时代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创新(2012 至今)
        4.4.1 新时代留学生教育发展状况概述
        4.4.2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走向
第5章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分析
    5.1 留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的多元视角
        5.1.1 世界观考察
        5.1.2 政治观考察
        5.1.3 人生观考察
        5.1.4 法治观考察
        5.1.5 道德观考察
    5.2 留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问题表征
        5.2.1 备受争议的爱国言行
        5.2.2 漂浮不定的文化认同
        5.2.3 相对漠然的政治态度
        5.2.4 孤独失序的心理状态
        5.2.5 较为薄弱的法治素养
    5.3 留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问题成因
        5.3.1 留学生行前准备工作不充足
        5.3.2 留学教育体系缺乏思政观照
        5.3.3 留学应急管理机制尚未形成
        5.3.4 国外负面舆情产生不良诱导
        5.3.5 种族主义带来多元文化冲突
第6章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路径
    6.1 确定教育主体:加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6.1.1 留学前——以思政课教师协同专业课教师为主体
        6.1.2 留学中——以使馆工作人员带动公派教师为主体
        6.1.3 回国前——以学历认证人员对接学联组织为主体
    6.2 完善教育内容:实现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
        6.2.1 留学前——以课程思政做好行前思想教育
        6.2.2 留学中——以问题为抓手把控留学生动向
        6.2.3 回国前——以职业规划促进留学生再社会化
    6.3 创新教育方式:链接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功能
        6.3.1 留学前——以“反向内省”助力留学教育顺利开展
        6.3.2 留学中——以海外服务协同教育方式建构互信关系
        6.3.3 回国前——以共情引导教育方式有效激发报国热情
    6.4 健全制度体系:构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
        6.4.1 优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政策布局
        6.4.2 加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法治建设
        6.4.3 构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访谈提纲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问题工程”的频发引起人们对工程伦理的广泛关注
        1.1.2 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1.3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框架
        1.3.1 章节安排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关键概念解读
        2.1.1 伦理与道德的辨析
        2.1.2 工程伦理的内涵
    2.2 工程伦理教育的现实演绎:基于系统文献综述法的分析
        2.2.1 研究方法
        2.2.2 工程伦理教育的目标(Q1)
        2.2.3 工程伦理的教学策略(Q2)
        2.2.4 工程伦理教育效果的评估手段(Q3)
        2.2.5 工程伦理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Q4)
        2.2.6 本节述评
    2.3 中国工程伦理教育研究的主题聚类:基于文献计量的分析
        2.3.1 文献计量方法概述
        2.3.2 资料收集
        2.3.3 共词分析
        2.3.4 共词网络分析
        2.3.5 多维尺度分析
        2.3.6 本节述评
    2.4 文献述评
3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构成
    3.1 扎根理论研究设计
        3.1.1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与流程
        3.1.2 资料采集
    3.2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理论结构
        3.2.1 开放式编码
        3.2.2 主轴式编码
        3.2.3 选择性编码
        3.2.4 理论饱和度检验
        3.2.5 本节小结
    3.3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实现路径
        3.3.1 微观维度的培养机制:以认知发展为指导再造教育要素
        3.3.2 中观维度的协同机制:以协同优势为指导赋能中介对象
        3.3.3 宏观维度的情境机制:以现象学为指导调适多元场域
    3.4 本章小结
4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案例分析
    4.1 案例研究方法概述
    4.2 培养机制的案例分析
        4.2.1 知识生成:聚焦伦理教育知识建构者的职能重构
        4.2.2 具身认知:创设面向真实世界的“开放式”学习情境
        4.2.3 学习进阶:用“全周期”课程序列搭建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梯
        4.2.4 伦理体验:强化解决工程伦理现实困境的实践基质
        4.2.5 案例分析讨论
    4.3 协同机制的案例分析
        4.3.1 工程社团在工程伦理教育中的作用
        4.3.2 政府在工程伦理教育中的作用
        4.3.3 案例分析讨论
    4.4 情境机制的案例分析
        4.4.1 美英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职业主义催化的路径选择
        4.4.2 德国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对技术负责的民族传统
        4.4.3 法国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消解”在精英工程师的培养中
        4.4.4 中日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二元构造”下的层序互补
        4.4.5 案例分析讨论
5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估
    5.1 调研对象
    5.2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
        5.2.1 评估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5.2.2 初始评估指标的选取
        5.2.3 问卷设计与预测试
    5.3 现状的实证评估
        5.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权重赋值
        5.3.2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
    5.4 结果与讨论
        5.4.1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估结论
        5.4.2 延伸讨论:我国工程伦理教育面临的潜在障碍
    5.5 本章小结
6 完善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
    6.1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规范性审视
        6.1.1 合理性的审视
        6.1.2 合规律性的审视
    6.2 细化培养机制,在供需对接上实现动态平衡
    6.3 强化协同机制,丰富工程伦理教育的治理手段
    6.4 深化情境机制,适应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阶段和独特需求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评估问卷
附录3 评估指标赋权表
附录4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课程大纲
附录5 弗吉尼亚大学课程大纲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10)美国高校校园警察制度:特点、问题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国高校校园警察制度的特点
    (一)以立法推动校园警察制度建设
    (二)带有警察属性的特殊雇员
    (三)队伍管理的专业化与职业化
    (四)紧随美国警务改革步伐
二、美国高校校园警察制度面临的问题
    (一)警察权与学术自由间的矛盾
    (二)成本预算与治理效果间的矛盾
    (三)行政监管与隐私保护间的矛盾
    (四)校园内持枪与否间的矛盾
    (五)责任与角色间的矛盾
三、给我国高校校园安全治理的启示
    (一)完善高校校园安全立法
    (二)构建职业化的校园安保队伍

四、高校学校事故的法律责任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Haddon模型的高校运动伤害事故预防研究[J]. 金礼杰,李柏. 辽宁体育科技, 2022(01)
  • [2]自甘风险条款在学校体育中的适用范围[J]. 于田生,汤卫东.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22(01)
  • [3]休闲体育专业户外伤害事故分析及相关法律问题研究[J]. 薛文传,王建强,薛奥传,肖长征. 四川体育科学, 2021(06)
  • [4]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及优化——《以案说法——安全生产法》(连载一)[J]. 林鸿潮,赵艺绚. 劳动保护, 2021(12)
  • [5]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法律对策研究[J]. 王东苑. 法制博览, 2021(32)
  • [6]论教育法法典化的实践需求与实现路径[J]. 任海涛. 政治与法律, 2021(11)
  • [7]浅析高校安全事故处理的法律保障[J]. 彭时君. 决策探索(中), 2021(09)
  • [8]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王瑶. 吉林大学, 2021(01)
  • [9]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研究[D]. 李恒. 浙江大学, 2021(01)
  • [10]美国高校校园警察制度:特点、问题及启示[J]. 邓宁.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1(04)

标签:;  ;  ;  ;  ;  

高校事故法律责任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