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税收中性的理论与实践

论税收中性的理论与实践

论文摘要

经济发展必然要经历从繁荣至衰退的周期性变化,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经济周期主要靠市场机制的自身调节作用,运用供求比例来自发地调节经济周期,使经济发展达到均衡点,但进入资本垄断阶段,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市场机制在调节经济周期性变化中的作用已大大削弱,世界各国政府必须运用各种经济杠杆来协助市场机制解决周期性经济问题,当市场机制失灵时,宏观经济调控成为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税收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的宏观调控系统是调节经济周期性变化不可或缺的工具,正因为如此三百多年来西方经济界一代代经济学家致力于研究税收经济学,旨在发掘出一种损失最小、效益最大的最优税制。税收中性理论体系一直以来是税收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体系,税收经济学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中性税制,税收中性理论随着中性税制的不断实践一步步得以深化,从开始的绝对中性理论发展为相对中性理论,从一味地否定税收调控到强调中性与调控的有机结合,从一味追求最优效应到结合实际地追求次优效应,税收中性理论正逐渐走向完善。税收中性的本质是使纳税人和社会的税收超额负担最小化,即税收成本最小化,一直以来不管是税收超额负担论还是最优税收论都是从超额负担最小化来阐述最优税制模式的,超额负担论的基本观点是只有需求弹性为零,超额负担才能达到最小值,税收只有收入效应没有替代效应,不改变均衡价格,这样的税收是最优的,最优税收论也是从需求弹性角度论述了税种、税率的最优配置问题。这两大理论为最优税制的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可以从之后的各国税收实践中看到这两大理论的影子,所以本文将在第二章着重描述这两大代表性理论的原理。本文共分六章,以税收中性为切入点,通过理论基础——政策实践——立法实践——制度实践将税收中性原理的理论与实践加以详细阐述。在导论部分,主要通过写作目的和意义引出税收中性的理论综述,回顾了近三百年来西方各经济学派在研究税收中性原理中提出的一些理论流派和理论观点,将税收中性理论的发展脉络呈现给读者,在综述了税收中性理论的发展脉络后,笔者对税收中性理论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自己对税收中性的理解,同时也阐述了税收中性理论的不足和进一步发展方向。第二章主要是衔接导论部分的理论综述对在税收中性理论发展过程中有重要影响的两大代表性理论进行详细阐述,一方面是证明了税收中性原理的坚实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后几章的税收中性实践进行了理论铺垫。本章主要讨论了两大代表性理论,税收超额负担理论是运用税收效率分析来加以阐述的,通过对所得税、商品税的效率分析并进一步扩展到劳动力市场,通过税收效应分析,得出了相关税收超额负担形成及最小值取得的结论,这一结论引发了经济界对最优税收的研究,也引出了本章第二节对最优税收理论的讨论,最优税收理论起源于福利经济学,通过对最优所得税和最优商品税的研究,通过线性和非线性方法,得出了最优边际税率的倒U型曲线,为之后各国的税制改革提供了税种、税率最优配置的理论基础。从这两大理论的阐述和论证引出了第三章关于税收中性理论的宏观政策实践,通过第一节关于税收中性和税收调控的讨论,表述了笔者对税收中性的理解,即税收中性应该是中性与调控相结合的相对中性,在第二节中以实证分析的方法论述了各经济学派的税收中性政策实践,主要以凯恩斯学派与供应学派的实践为主线来论述,这两大学派主要通过有效需求理论与拉弗曲线为理论基础,展开政策实践,同时也可以看到其实践的目的是产生超额负担最小的最优税制。税收制度必须有法律保障,第四章对税收中性的立法实践进行了阐述,通过法律原则的理论内涵与应用,通过实证分析,对税收中性立法的目标体系和优化选择,特别在国民待遇原则的实证分析中,对我国目前税制中较敏感的两大课题,出口退税制度和国民待遇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出口退税制度中论述了立法的不足之处,以及中性建设的目标和方法,在国民待遇问题中运用大量数据论证了我国的“超国民待遇”只存在于税收政策中,在实践中并不存在内外资的重大税负差异,这对于今后我国的税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章第二节税收中性立法的国际比较,直观地从日、美、德三国的立法实践中体现了税收立法程序的中性程度,为我国税收立法的中性建设提供了实证借鉴。税收中性理论最终目标是建立中性税制,第五章税收中性制度实践是本文的重点,本章首先通过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证分析,讨论了税收中性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税制建设中的重要目标地位,第二节主要通过日美两国的税制中性实践,阐述了税收中性理论制度实践的国际比较,由于日本的税制实践是以借鉴美国税制为主的,而在税基上又没有美国的税基宽广,税源也不丰富,同样的税收制度在两国的实践取得了不同的效果,可见税制的中性是要体现国情民意的,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的经济结构,不同的国家体制会造成类似的税收制度完全不同的中性程度。所有关于税收中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目的只是为了建立我国的中性税制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最后一章以较大篇幅,阐述了我国税制的发展和改革进程,通过对我国税制建设和改革的分析,对新一轮税制改革提出了笔者的建议和制度设想,从税种、税率、立法、税制等方面详细地进行剖析,同时提出了借助第三方力量大力发展税收代理制度的设想,旨在中国建立公平与效率兼顾,中性与调控相统一的税收中性制度。

论文目录

  •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导论
  • 一、选题的目的和本文的创新点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三、对税收中性理论的评析
  • 第二章 税收中性思想的主要代表性理论论述
  • 第一节 税收超额负担理论
  • 第二节 最优税收理论
  • 第三章 税收中性理论的宏观政策实践
  • 第一节 税收中性与税收调控
  • 第二节 各税收中性理论宏观政策实践
  • 第四章 税收中性理论立法实践
  • 第一节 税收立法原则的中性内涵
  • 第二节 税收立法中性实践的国际比较
  • 第五章 税收中性理论的制度实践
  • 第一节 税收中性原理与世界各国税制改革
  • 第二节 税制中性理论制度实践的国际比较
  • 第六章 税收中性理论在中国的实践
  • 第一节 税收中性理论在中国的立法实践
  • 第二节 中国税收制度的中性实践
  • 第三节 中国税收制度的中性改革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湿地草本植物冠层昆虫群落的中性理论验证[J]. 陕西林业科技 2009(04)
    • [2].新凯恩斯主义的非中性理论简析[J]. 中国证券期货 2013(08)
    • [3].发展中国家货币中性理论研究述评[J]. 经济论坛 2015(04)
    • [4].群落中性理论及其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J].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11(02)
    • [5].古典货币中性理论的逻辑[J]. 特区经济 2013(04)
    • [6].群落构建的中性理论和生态位理论[J]. 生物多样性 2009(06)
    • [7].税收中性理论下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税收政策选择[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05)
    • [8].货币中性理论及对当前的借鉴意义[J]. 债券 2017(12)
    • [9].货币如何影响经济[J]. 中国金融 2010(12)
    • [10].理性预期学派货币中性理论在中国的实证检验[J]. 经济问题 2011(03)
    • [11].PNAS发文提出新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理论[J]. 地球科学进展 2014(06)
    • [12].中性理论的应用和竞争[J]. 太原科技 2009(02)
    • [13].植物多样性促进种支配局域空间多样性结构[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4(06)
    • [14].浅析中性理论、生态位、竞争排斥原理三个有争议的生态学概念[J]. 四川林勘设计 2013(04)
    • [15].应用中性理论分析局域群落中的物种多样性及稳定性[J]. 生态学报 2010(06)
    • [16].遗传等距离现象:分子钟和中性理论的误读及其近半世纪后的重新解谜[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3(04)
    • [17].山东半岛潮上带沙草地的物种多度格局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13(06)
    • [18].侦查、预防、服务三位一体的理论运用基础研究[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03)
    • [19].理性预期学派的货币中性评析[J]. 时代金融 2013(24)
    • [20].通过种群互作阐释森林群落多样性格局[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4(06)
    • [21].金融衍生工具使用对机构投资者影响的理论分析[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 [22].税收与婚姻[J]. 中国税务 2010(09)
    • [23].丛枝菌根真菌生物地理学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18(04)
    • [24].基于DNA分子的现代人起源研究35年回顾与展望[J]. 人类学学报 2018(02)
    • [25].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对乔木树种多样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5(23)
    • [26].环境和扩散对草地群落构建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3(14)
    • [27].寻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形成机制[J]. 自然杂志 2010(05)
    • [28].对税收相对中性原则的进一步思考[J]. 经济研究导刊 2012(01)
    • [29].植物群落构建机制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16(15)
    • [30].扩散限制和环境筛选对子午岭森林群落构建的相对贡献[J]. 中国农业科学 2013(22)

    标签:;  ;  ;  ;  ;  ;  ;  ;  

    论税收中性的理论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