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和应用研究

建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和应用研究

论文题目: 建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和应用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作者: 吴星

导师: 张智慧

关键词: 建筑,环境影响评价,生命周期评价,社会支付意愿

文献来源: 清华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其中,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在其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减少建筑物整个生命周期的能耗和环境负担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任务。但是,建筑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如何评价建筑物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是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建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和应用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建筑工程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的子课题之一。本文有两个目标:第一,完善本课题组先前提出的BEPAS模型。本文试图从生命周期评价(LCA)的理论框架出发,重新诠释BEPAS的基本理论。同时,修正完善BEPAS。本文扩展了BEPAS模型,将环境影响类型由先前的8种扩大到12种,并提出了一个衡量各环境影响类型的权重系统。该权重系统基于社会支付意愿的原理和目前我国征收的排污费和资源税,反映了社会对环境影响的支付意愿(以北京为例)。基于该权重系统,各种类型的环境影响值可以归一到一个确定的综合环境影响值。第二,广泛搜集建筑工程环境影响数据,基于改进的BEPAS模型,测算样本建筑物不同阶段的环境影响值,并通过统计分析,检查BEPAS模型的适用情况,进而分析我国当前建筑环境影响值的在不同类型和不同高度建筑物之间分布的特点。进一步探讨减少我国建筑工程环境影响的方法。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工作,我们希望能建立一个适合在中国推广的建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以推动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建筑物的环境问题

1.2 建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1.2.1 环境影响评价概念的提出

1.2.2 建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系统的提出

1.3 国外建筑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及实施情况

1.3.1 英国的建筑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及实施

1.3.2 美国的建筑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及实施

1.3.3 绿色建筑挑战(Green Building Challenge)

1.3.4 其他国家的建筑环境影响评价标准

1.4 我国目前建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现状

1.4.1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

1.4.2 香港建筑物环境评估方法(HK-BEAM)

1.4.3 住宅价值工程测评指标体系

1.4.4 建筑工程环境表现评价系统(BEPAS)

1.5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概述

2.1 生命周期评价的背景

2.2 生命周期评价的定义和理论框架

2.2.1 国际环境毒理学和化学学会(SETAC)的定义和理论框架

2.2.2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和理论框架

2.2.3 两个理论框架的比较和分析

2.3 目的和范围的确定

2.3.1 研究目的

2.3.2 研究范围

2.4 清单分析

2.4.1 数据的收集

2.4.2 数据质量

2.4.3 清单分析的分配方法

2.5 影响评价

2.5.1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的主要方法

2.5.2 分类

2.5.3 特征化

2.5.4 加权评估

2.6 解释

2.7 生命周期评价的局限性

2.8 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趋势

第3章 建筑工程环境表现分析体系(BEPAS)

3.1 建筑工程环境的影响评价

3.2 研究目标和范围的确定

3.2.1 物化阶段的环境影响

3.2.2 使用阶段的环境影响

3.2.3 拆除阶段的环境影响

3.2.4 建筑物附属物的环境影响

3.2.5 建筑物附属物的划分

3.3 清单分析

3.4 影响分析

3.4.1 分类

3.4.2 特征化

3.4.3 加权评估

3.5 解释

第4章 建筑工程环境表现分析体系的权重系统的确定

4.1 目前常用的权重系统

4.1.1 专家打分法的应用

4.1.2 目标距离法的应用

4.1.3 货币化方法的应用

4.2 环境税的经济意义

4.2.1 污染物质的影子价格

4.2.2 中国的污染物质排放总量计划和污染税

4.2.3 环境税的修正

4.2.4 自然资源的影子价格

4.3 权重的定义

4.3.1 全球气候变暖

4.3.2 臭氧层损耗

4.3.3 酸化

4.3.4 富营养化

4.3.5 大气悬浮物和固体废弃物

4.3.6 光化学烟雾

4.3.7 水体毒性和水体悬浮物

4.3.8 水资源损耗

4.3.9 化石能源消耗

4.3.10 其他矿物资源和木材的消耗

4.3.11 各环境影响类别权重小结

4.4 权重系统的应用

4.4.1 新型干法生产的水泥的环境影响

4.4.2 五种钢材的环境影响

4.4.3 水泥、钢材、铝材、玻璃和PVC 五种材料的环境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案例调查和分析

5.1 建筑物环境影响

5.2 调查数据的获得

5.3 建筑物物化环境影响研究

5.3.1 建筑物物化环境影响的定义

5.3.2 建筑物物化环境影响评价流程

5.3.3 样本的选取、计算与分析

5.4 建筑物使用阶段的环境影响

5.4.1 建筑物使用阶段的定义和评估流程

5.4.2 样本的选取、计算和分析

5.4.3 样本值分布分析

5.5 建筑物拆除阶段的环境影响

5.6 数据汇总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6.1 本文的结论

6.2 今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 2006-06-29

参考文献

  • [1].产业发展对环境影响的多准则模糊评价及污染治理冲突分析[D]. 贾桂红.大连理工大学2009
  • [2].危险废物填埋场环境影响后评价方法研究与实践[D]. 商均明.清华大学2015
  • [3].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识别方法与应用研究[D]. 司马文卉.清华大学2012
  • [4].桥梁工程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成本的研究[D]. 郝万福.吉林大学2013
  • [5].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研究[D]. 毛怡倩.苏州科技大学2016
  • [6].桥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模糊综合评价研究[D]. 高宏伟.武汉理工大学2008
  • [7].基于LCA的不同交通出行方案对环境影响的研究[D]. 宋洋.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 [8].矿山采选类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D]. 王丽.河南大学2011
  • [9].石化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方法及案例研究[D]. 邓晴雯.大连理工大学2015
  • [10].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及实例分析[D]. 方金生.合肥工业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建筑施工的环境影响分析及评价研究[D]. 周舒.成都理工大学2008
  • [2].工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 张念华.四川大学2006
  • [3].城市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 苗蕾.同济大学2006
  • [4].高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 吴佳瑛.吉林大学2007
  • [5].建筑材料生命周期中物化环境状况的定量评价研究[D]. 龚志起.清华大学2004
  • [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 黎华梅.吉林大学2006
  • [7].房地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 王玉春.天津大学2005
  • [8].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建筑物环境影响分析[D]. 武慧君.大连理工大学2006
  • [9].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D]. 张海华.吉林大学2006
  • [10].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和案例研究[D]. 段勇.吉林大学2006

标签:;  ;  ;  ;  

建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和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