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机制与防治的实验研究

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机制与防治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及防治方法。[方法]:20只新生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只。实验组P7置75%氧浓度环境中,P12返回正常空气中,对照组始终置于正常空气环境中,P17行荧光素灌注造影、视网膜铺片及病理切片,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情况;幼鼠P12、P14、P17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只,取视网膜,应用realtime-PCR定量检测各时间点Annexin A2mRNA和TPAmRNA水平;HSS治疗组10只OIR模型小鼠腹腔注射饱和氢盐水、HSS对照组10只OIR模型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正常组10只小鼠分别于P17用高分子量荧光素灌注造影观察血管分布与形态,HE染色计数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用realtime-PCR和免疫组化检测视网膜VEGF表达,并测定丙二醛含量。[结果]:1.荧光素灌注造影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视网膜中央呈无灌注区域,视网膜血管迂曲扩张、荧光素渗漏,对照组小鼠视网膜血管分布均匀,未见无灌注区和荧光素渗漏;病理切片可见实验组小鼠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为79.70±7.57,对照组为0.28±0.12,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2.P12和P17时,实验组与对照组Annexin A2mRNA和TPA mRNA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P14时,实验组Annexin A2mRNA和TPA mRNA表达量均比对照组高,且具有显著差异(P<0.01)。3.HSS治疗组荧光素灌注造影未见无灌注区、新生血管丛及荧光素渗漏;HSS对照组荧光素灌注造影视网膜视乳头周边可见大片无灌注区,视网膜血管不规则扩、迂曲,无灌注区周围可见大量新生血管丛,伴明显荧光素渗漏;正常组荧光素灌注造影视网膜未见无灌注区及荧光素渗漏。病理切片结果显示HSS治疗组、HSS对照组和正常组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分别为41.00±8.01、79.70±7.57和0.90±1.28,HSS治疗组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HSS治疗组与HSS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显示VEGF表达于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和色素上皮细胞层,VEGF蛋白阳性表达HSS治疗组、HSS对照组和正常组分别为1.46±0.01、2.92±0.70和1.30±0.06;HSS治疗组、HSS对照组和正常组VEGFmRNA表达量分别为1.94±0.12、7.40±0.04和1.00±0.03,HSS治疗组与正常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HSS治疗组与HSS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小鼠视网膜中MDA含量HSS治疗组为16.07±1.05 nmol/mg prot, HSS对照组为22.42±2.24 nmol/mg prot,正常组为5.17±4.23 nmol/mg prot, HSS治疗组与HSS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正常组与HSS对照组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稳定、可靠、重复性高,可做为研究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的动物模型;Annexin A2和TPA与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密切相关;饱和氢盐水对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的建立
  • 目的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Annexin A2与TPA在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
  • 目的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饱和氢盐水抑制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 目的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总结
  • 综述
  • Annexin A2与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进展
  • 饱和氢盐水的研究进展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早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前房荧光素渗漏情况研究[J]. 临床军医杂志 2016(07)
    • [2].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J]. 国际眼科杂志 2017(09)
    • [3].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继发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J]. 眼科 2020(03)
    • [4].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注射雷珠单抗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表现[J]. 眼科新进展 2015(12)
    • [5].激光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03)
    • [6].FFA中前房荧光素渗漏情况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的应用研究[J]. 实用防盲技术 2015(04)
    • [7].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视神经乳头炎58例[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06)
    • [8].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微小色素上皮脱离[J]. 眼科新进展 2010(07)
    • [9].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评估雷珠单抗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及其与视力相关性的研究[J].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6(01)
    • [10].吲哚青绿介导的光栓疗法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J]. 国际眼科杂志 2008(11)
    • [11].视网膜色素变性血眼屏障的完整性分析[J]. 广东医学 2009(02)
    • [12].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J]. 慢性病学杂志 2019(10)
    • [13].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红外线和自发荧光的影像特征[J]. 国际眼科杂志 2011(03)
    • [14].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眼底荧光造影表现[J]. 宁夏医学杂志 2013(05)
    • [15].硒酵母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临床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 2020(01)
    • [16].不同病变阶段中心性晕轮状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的临床表现[J]. 眼科学报 2017(03)
    • [17].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特征分析[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32)
    • [18].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分析[J]. 国际眼科杂志 2010(05)
    • [19].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相关危险因素关系的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 2009(17)
    • [20].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效果[J]. 医疗装备 2020(21)
    • [21].加减驻景方对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的干预研究[J].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08)
    • [22].不同浓度凉血化瘀中药对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态学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10)
    • [23].虹膜荧光素血管造影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随访中的应用[J]. 眼科新进展 2018(09)
    • [24].首诊眼科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J]. 临床眼科杂志 2009(06)
    • [25].试题与答案[J].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6(02)
    • [26].抗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8(08)
    • [27].1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4(01)
    • [28].光动力疗法治疗68例脉络膜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6(07)
    • [29].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眼底血管造影表现特征[J]. 基层医学论坛 2011(32)
    • [30].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观察[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5(01)

    标签:;  ;  ;  ;  ;  ;  

    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机制与防治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