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农业综合开发组织模式研究

莱芜市农业综合开发组织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

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为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结构,我国越来越提倡农业规模化、土地集约化经营,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农业综合开发计划。农产品公司为了赢得竞争,促进出口贸易,也越来越需要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因此,在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研究综合开发组织模式,对加快“三农”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莱芜市地处鲁中山地丘陵区域,人均耕地仅0.055公顷,低于全省人均水平,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是全省人均耕地最少的市之一,土地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显得更为迫切。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农业综合开发组织模式的研究,并结合莱芜市的实际情况,将政府的导向作用、公司的市场优势和农户切身利益及资源优势搭配,最后提出了适合莱芜市农业发展的综合开发组织模式,即联合政府、龙头企业、农户的合作形式,通过近几年的经济数据显示,此类农业组织模式对莱芜市的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此类模式具有一般性,可以在全国以农业为主的地市普及,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本文的创新之处:1、本文通过分析莱芜市作为农业市的基本情况,立足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任务,提出创新综合开发模式,为莱芜加快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基础,探索现实途径和有效措施。2、本文提出以强化科技为支撑,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的思想。针对莱芜市农业项目中技术相对落后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积极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和集成配套栽培技术以及发展协会组织力量,培育农产品企业,健全市场体系,这样有利于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本文的研究不足在于,调研莱芜市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由于莱芜市经济总量较小,农业生产相对落后,且发展不均衡,作为实际调查样本数量有限,这可能对本文的研究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在今后持续深入的分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0.绪论
  • 0.1 论文的背景和意义
  • 0.1.1 论文的背景
  • 0.1.2 论文的意义
  • 0.2 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 0.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0.3.1 研究方法
  • 0.3.2 技术路线
  • 0.4 创新点及存在的不足
  • 0.4.1 创新点
  • 0.4.2 存在的不足
  • 1.农业综合开发组织模式理论概述
  • 1.1 农业综合开发组织模式的含义
  • 1.2 农业综合开发组织模式的运作原理
  • 1.2.1 政府的主导与引导作用
  • 1.2.2 公司的市场与技术优势
  • 1.2.3 农户的资源优势
  • 1.2.4 合作社、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作用
  • 1.3 农业综合开发组织模式的发展进程
  • 1.4 当前农业综合开发存在的主要组织模式
  • 1.4.1 农户个体模式
  • 1.4.2 政府+农户模式
  • 1.4.3 行业协会+企业/农户模式
  • 1.4.4 公司+农户模式
  • 1.4.5 政府+公司+农户模式
  • 1.4.6 合作社模式
  • 1.5 农业产业化组织理论
  • 2.发达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组织模式经验分析
  • 2.1 荷兰的农业合作组织
  • 2.2 以色列的基布兹(Kibbutz)组织
  • 2.3 日本的农业协会
  • 2.4 美国的合同制
  • 2.5 发达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组织模式的启示
  • 2.5.1 发达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组织模式的共性
  • 2.5.2 发达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组织模式的启示
  • 3.莱芜市农业综合开发组织模式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莱芜市农业综合开发组织模式发展现状
  • 3.2 莱芜市农业综合开发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 3.2.1 联接机制不够紧密
  • 3.2.2 公司的带动作用不强
  • 3.2.3 信息不对称
  • 3.2.4 农户的经营意识相对落后
  • 4.莱芜市农业综合开发组织模式的发展对策
  • 4.1 莱芜市农业综合开发组织模式原则
  • 4.2 莱芜市农业综合开发组织模式完善的目标
  • 4.3 莱芜市农业综合开发组织模式完善的保障措施
  • 4.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汉中市农业综合开发调查[J]. 陕西综合经济 2008(03)
    • [2].坚定不移地推进重庆农业综合开发事业新发展[J]. 决策导刊 2011(12)
    • [3].四川首个农业综合开发长江绿色生态廊道项目开工[J]. 四川农业科技 2020(05)
    • [4].世界银行与中国农业综合开发[J].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0(05)
    • [5].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广告刊登启事[J].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0(01)
    • [6].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广告刊登启事[J].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0(02)
    • [7].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广告刊登启事[J].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0(03)
    • [8].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资金股权化改革对策建议[J]. 南方农业 2018(34)
    • [9].农业综合开发助力新农村发展[J]. 农业与技术 2019(02)
    • [10].农业综合开发投融资路径探讨[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04)
    • [11].探究地级市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项目管理[J]. 建材与装饰 2019(12)
    • [12].广西农业综合开发助力脱贫攻坚对策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 2019(04)
    • [13].农业综合开发中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乡村科技 2019(16)
    • [14].西藏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效益分析[J].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 [15].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研究[J]. 农场经济管理 2019(07)
    • [16].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效益的思考[J]. 农业工程技术 2017(32)
    • [17].推动农业综合开发深入发展[J]. 奋斗 2018(07)
    • [18].牢牢把握农业综合开发新常态[J]. 奋斗 2018(07)
    • [19].管理创新 推动农业综合开发转型升级[J]. 奋斗 2018(13)
    • [20].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区域布局问题及优化建议[J]. 山西农经 2018(14)
    • [21].我与农业综合开发之缘[J]. 新理财(政府理财) 2018(06)
    • [22].区域农业综合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为例[J]. 海峡科学 2018(07)
    • [23].充分发挥“综合”优势 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创新发展[J]. 奋斗 2018(15)
    • [24].广西13个果业课题将申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J]. 中国果业信息 2009(05)
    • [25].农业综合开发助力脱贫攻坚路径探析[J]. 中国财政 2016(24)
    • [26].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优势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J]. 中国财政 2017(01)
    • [27].农业综合开发产业经营项目财政资金投资改革的基本路径[J].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2017(01)
    • [28].内蒙古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绩效评价——基于预算绩效管理的视角[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7(02)
    • [29].全面提升开发水平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在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奋斗 2017(02)
    • [30].农业综合开发礼赞[J]. 奋斗 2017(08)

    标签:;  ;  ;  ;  

    莱芜市农业综合开发组织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