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1号”中国对虾不同世代间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黄海1号”中国对虾不同世代间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选育群体为材料,采用形态学性状多元分析技术、微卫星DNA(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标记技术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技术对选育群体进行了分析研究。这些试验数据为中国对虾进一步的人工选育、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改良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其具体结果如下:1.随机选取第11代“黄海1号”中国对虾5月龄对虾100尾和6月龄对虾50尾,分别测量体重、全长、体长、头胸甲长、第1~6腹节长、尾节长、头胸甲宽、第1腹节宽、头胸甲高、第1腹节高共15个形态学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分别计算了这两个月龄对虾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进而对各性状的影响大小进行剖分。结果表明,5月龄和6月龄对虾的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5月龄对虾的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和第1腹节长的通径系数达到了显著的水平,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为体长、全长和头胸甲长的决定程度最大;6月龄对虾的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第6腹节长和第4腹节长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其中第4腹节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是反向的,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的变化趋势一致。经显著性分析,偏回归系数显著的变量对体重建立多元回归方程,5月龄和6月龄对虾回归方程分别为:Y=-37.429+0.326X2+0.306X3+0.669 X10+0.275 X14和Y=-38.556+0.668 X2-0.583 X6+0.605 X8+0.785 X10+0.931 X12,两个方程的回归关系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2.采用8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国对虾第711代选育群体及野生群体共180个个体进行PCR扩增,共得到69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获得515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获得8.625个等位基因,PIC值为0.6067570.882644。6个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7660、0.7530、0.7375、0.7578、0.7583、0.6717,选育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较野生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有所下降,但下降程度比较弱,各世代的平均观测杂合度依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Fis值的计算表明,有10个群体位点杂合度处于严重缺失状态,5个群体位点杂合度处于严重过剩状态,但对整体而言,6个群体均表现为杂合子缺失。配对比较的Fst值(<0.05)、6个群体间的相似性系数及彼此间的遗传距离都表明世代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弱,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仍具有一定的选育潜力。3.采用AFLP技术对中国对虾野生群体和第9、10代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进行分析,计算了3个群体间的遗传多态度、遗传距离及分化系数。结果显示,5对引物组合共产生了137条扩增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63条,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12.6条多态性条带。3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5.99%、40.57%和41.02%;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818、0.1807和0.1774;野生群体与选育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及分化都比较大,但选育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和分化都很小分别为0.0031和0.0206。结果表明,选育群体相较于野生群体多态位点比例和遗传多态度均有所下降,随着选育时间的延长,相邻世代群体间遗传距离和分化也均有所下降,出现趋同现象,显示出“黄海1号”新品种具有遗传上的稳定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生物多样性的涵义
  • 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2.1 形态学标记
  • 2.2 细胞学标记
  • 2.3 生化标记
  • 2.4 分子标记
  • 3 微卫星 DNA 标记主要流程及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
  • 3.1 微卫星DNA 标记的主要流程
  • 3.2 微卫星DNA 标记在水产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 4 AFLP 标记主要流程及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
  • 4.1 AFLP 标记的主要流程
  • 4.2 AFLP 标记在水产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 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黄海1 号”中国对虾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测量方法
  • 1.3 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各性状的表型参数
  • 2.2 各性状的相关分析
  • 2.3 各性状对体重影响的通径系数
  • 2.4 相关系数的剖分
  • 2.5 各性状对体重的决定程度分析
  • 2.6 多元回归方程的建立
  • 3 讨论
  • 3.1 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分析的特点及联系
  • 3.2 影响体重的重点性状的确定
  • 3.3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三章 “黄海1 号”中国对虾不同世代间的微卫星分析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SSR 引物
  • 1.3 实验方法
  •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
  • 2.1 PCR 扩增结果及各位点的遗传多态性
  • 2.2 世代群体间的遗传变化
  • 2.3 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
  • 3 讨论
  • 3.1 选育各世代的遗传变化
  • 3.2 群体杂合度的缺失与过剩分析
  • 第四章 “黄海1 号”中国对虾不同世代间的 AFLP 分析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
  • 2.1 AFLP 多态位点检测结果
  • 2.2 3 个群体遗传多态度的分析
  • 2.3 遗传距离、系统树及遗传分化的分析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黄海1号”中国对虾不同世代间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