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族肥胖儿童环境因素、FTO基因和肠道菌群的关联性研究

哈族肥胖儿童环境因素、FTO基因和肠道菌群的关联性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探寻生活环境因素、体脂量和肥胖症相关基因(FTO)多态性、影响能量吸收的肠道共生菌与哈萨克族学龄儿童发生肥胖之间的关联性,初步探讨FTO基因与肠道菌群间的关联,完善我国不同民族肥胖数据库信息,为公共卫生部门采取一级病因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运用病例-对照研究策略:①以哈萨克族主要居住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为调查地点,按照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从城市、县城、乡村共抽取14所学校,由培训过的调查员对全部小学生进行体格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填写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个人史、饮食习惯、活动时间等),按照“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筛选出超重肥胖儿童作为病例组及正常体重儿童作为对照组,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留取血样,检测肥胖相关代谢表型(采用全生化自动仪检测血糖、血脂,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浓度,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用免疫比浊法测定,采用稳态模型法评估胰岛素抵抗程度);②按经典酚-氯仿-异戊醇法提取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FTO基因rs9939609、rs9930506多态位点,采用软件SHEsis进行配对连锁不平衡分析及单体型分析;③病例组及对照组儿童中符合大便采样要求的留取大便,提取肠道细菌总DNA,建立肠道主要菌群硬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标准曲线,通过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研究对象的肠道硬壁菌门/拟杆菌门比例。结果: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7岁-13岁学龄儿童5360名(男2716名,女2644名),共检出超重儿童489名,肥胖儿童238名。肥胖的总检出率为4.40%(95%可信区间3.85%-4.95%),超重儿童总检出率为9.10%(95%可信区间8.71%-9.49%)。超重检出率男童(9.90%)与女童(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35,P=0.031),肥胖检出率男童(5.00%)与女童(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70,P=0.035)。各年龄组肥胖检出率(X2=46.121,P=0.000)、超重检出率(X2=47.106,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呈现随着年龄增长检出率下降趋势。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从高到低分别是城市、县城、乡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6.075,P=0.000;X2=195.814,P=0.000)。哈萨克族7岁-13岁儿童肥胖组儿童腰围、臀围和腰臀比值明显高于超重、正常体重组儿童,按性别分层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做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腰围(rs=0.811,P=0.000)、臀围(rs=0.783,P=0.000)与BMI呈线性相关。BMI与收缩压(rs=0.468,P=0.000)、舒张压相关(rs=0.371,P=0.000)。运用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腰臀比与血压(正常高值、高血压、正常血压)水平的关系,结果发现腰臀比与血压水平相关。BMI (rs=0.387, P=0.000)、腰围(r-=0.353,P=0.000)均与HOMA-IR呈正相关。有肥胖家族史的儿童发生超重或肥胖的风险是没有家族史的2.699倍;②FTO基因rs9939609、rs9930506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哈萨克族学龄儿童群体中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rs9939609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在哈萨克族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8,P=0.002);rs9930506位点多态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哈萨克族学龄儿童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1.781,P=0.410)。rs9939609中携带AA等位基因的人群SBP、BMI、腰围、臀围、HDL、FIN、HMOA-IR与TT、AT基因型人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控制性别、年龄的影响后,这种差异仍存在;而每增加1个危险等位基因可引起BMI增加0.490(kg/m2),腰围增加0.530cm, HDL减少0.09mmol/L。rs9930506中携带GG等位基因的人群控制协变量性别、年龄的影响后仅与FPG, FIN、HMOA-IR相关。rs9930506每增加1个危险等位基因所引起血糖增加0.134mol/L。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TO基因rs9939609位点A等位基因(OR=0.546,95%CI0.397-0.752)、rs9930506位点G等位基因(OR=0.450,95%CI0.236-0.858)与哈萨克族学龄儿童超重肥胖有关联。FTO基因2个SNPs处于不完全连锁平衡,可形成4种单体型:AG、AA、TA和TG,单体型组合的估计频率在哈萨克族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组和对照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Bacteroidetes数量在肥胖组、超重组和正常体重组三组间分别是(0.33±0.47)×107拷贝/ul、(1.37±1.76)×107拷贝/ul、(1.50±2.20)×107拷贝/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36,P=0.004);Firmicutes数量在肥胖组、超重组和对照组分别是(4.70±7.01)×107拷贝/ul、(2.05±3.01)×107拷贝/u1、(2.43±4.5)×107拷贝/ul,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0.232,P=0.793)。肠道Bact/Firm比值在肥胖组、超重组和对照组三组分别是0.48±0.52、1.03±0.82、1.06±0.62,肥胖组的两大菌门比例(Bact/Firm)低于超重组、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83, P=0.002)。Bacteroidetes、Firmicutes、Bact/Firm比例在rs9939609、rs9930506不同基因型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超重肥胖检出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存在男高女低特点,并随着年龄增长检出率下降;超重肥胖检出率从高到低仍然是城市>县城>乡村;哈萨克族学龄儿童BMI、腰围与HOMA-IR正相关;有肥胖家族史的儿童更易发生超重或肥胖;哈萨克族学龄儿童BMI、腰臀比均与其血压水平相关;②FTO基因rs9939609位点A等位基因、rs9930506位点G等位基因与哈萨克族学龄儿童超重肥胖有关联,很可能在该民族群体中有民族特异性肥胖易感单体型存在;③肠道菌群中的Bacteroidetes减少及Bact/Firm降低与哈萨克族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有关系,FTO基因SNPs与肠道菌群间暂未发现关联。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新疆哈萨克族学龄儿童肥胖超重流行病学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FTO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的关联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肠道菌群与新疆哈萨克族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的关联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哈族肥胖儿童环境因素、FTO基因和肠道菌群的关联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