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野下“花儿”的传承研究 ——以岷县二郎山花儿会为个案

传播学视野下“花儿”的传承研究 ——以岷县二郎山花儿会为个案

论文摘要

花儿是流行于西北地区的有着悠久历史的一种民歌。从花儿文化生态的巨变着手,在文化传播过程的视野中考量,笔者呈现了当下传承中各种主客观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以及可取与不足之处。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练地对研究的缘起、目的与意义进行论述。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综述也是为本文找到行文的逻辑起点并突出本文的创新之处。因为论文涉及的学科范围比较广,所以有必要对一些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主要是介绍了花儿的传播扩散与功能。在第三部分,从整体上论述花儿的现实困境并从文化传播过程来考量,多维度呈现花儿的式微。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笔者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切入,以二郎山花儿会为个案,以田野调查中收集的资料为基点,论述传播过程中的几个基本因素对传承主体参与意愿的作用;之后,探讨民间自然传承和学校教育两种途径来开拓传承主体的参与;最后,在阐释花儿融入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再上升到传承主体的文化自觉的高度。第五部分是本文的总结与余论。在整个论述过程中,笔者始终以人为本,因为从根本上说,人既是文化的传播者又是文化的接受者。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是最重要的媒介,花儿也正是通过人的迁移和流动才得以传播与扩散的。这也是本研究聚焦传承的原因所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 绪论
  • 1.1 研究的缘起、目的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有关文章研究方法的说明
  • 1.3.1 个案选择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1.5 有关概念的界定
  • 二 传播学视野下的花儿简介
  • 2.1 花儿的传播扩散
  • 2.2 花儿的传播内容与功能
  • 2.2.1 花儿的传播内容
  • 2.2.2 花儿的传播功能
  • 三 传播学视野下花儿的现实困境
  • 3.1 传播环境的改变
  • 3.2 传播主体的缺失
  • 3.3 传播内容的陈旧
  • 3.4 传播渠道的单一
  • 3.5 传播功能的嬗变
  • 3.6 传播的效果:无可奈何"花"落去
  • 3.7 小结与思考
  • 四 传播学视野下花儿的传承研究
  • 4.1 二郎山花儿会简介
  • 4.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二郎山花儿会
  • 4.3 传播学视野下花儿的传承
  • 4.3.1 传承主体的参与
  • 4.3.1.1 传播环境的改善
  • 4.3.1.2 传播内容的易接受
  • 4.3.1.3 传播渠道的多元
  • 4.3.1.4 传播的功能开发
  • 4.3.2 传承主体参与的途径
  • 4.3.3 花儿与日常生活
  • 4.3.4 传播者和受众的主体性与文化自觉
  • 五 总结与余论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附部分访谈名单及照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传播学视野下“花儿”的传承研究 ——以岷县二郎山花儿会为个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