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黑数论文-张梦林,张治国,刘一鸣

犯罪黑数论文-张梦林,张治国,刘一鸣

导读:本文包含了犯罪黑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犯罪,统计学,犯罪黑数

犯罪黑数论文文献综述

张梦林,张治国,刘一鸣[1](2018)在《浅析犯罪黑数的成因与预防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犯罪统计学领域内,犯罪黑数是较为受关注的一个概念,犯罪黑数的过量存在,不能正确反映现阶段刑事政策的实施效果与社会稳定情况。本文将从案件性质、司法机关、受害人、相关知情人、犯罪行为人角度剖析其产生原因。从立案质量、权利意识、侦查技术等方面提出预防措施。(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8年23期)

王震[2](2015)在《刑法的宣示性:犯罪黑数给我们带来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严格来说犯罪黑数的准确数值也许永远无法获得,但是现有国内外犯罪黑数问题研究成果公认的是犯罪黑数存在的客观性及其数量的庞大。这就为我们怎样看待刑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刑法是社会秩序得以正常维系的核心力量吗?由此引出的刑法的宣示性特征需要我们加以认识和把握,同时,在人们对待犯罪的态度等问题上都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季超逸[3](2015)在《论我国腐败犯罪黑数的刑事法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腐败犯罪黑数是指腐败犯罪的发生率大于腐败犯罪的查处率所形成的差额,它是制约反腐败的内生性因素,具有司法视野不能及的严重后果。我国腐败犯罪黑数的程度令人堪忧。控制腐败犯罪黑数,在观念上要树立腐败犯罪"零容忍"的刑事政策观;在刑事立法上强化刑罚的威慑力,控制选择性侦查的标准和条件;并配置以专门的犯罪存疑统计机构和线索收集途径。(本文来源于《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期刊2015年04期)

修真[4](2013)在《犯罪黑数之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犯罪黑数是指未计入统计数据的案件。其存在不仅使案件数据统计出现问题,更不利于社会各方的权利保护。本文从犯罪黑数引发的原因说起,通过对原因和危害的分析来探求解决的办法。从而使犯罪黑数在实践中得到一定的控制,提高司法的公信力以及落实权利的保障。(本文来源于《现代妇女(下旬)》期刊2013年06期)

洪流[5](2013)在《“犯罪黑数”与肖申克的救赎》一文中研究指出究竟是宁可错抓一百个无辜,也不放过一个罪犯,还是宁可放过一百个罪犯,也不错抓一个无辜,这不仅是警察需要选择的命题,同时更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也需要选择的命题。有一部美国电影名叫《肖申克的救赎》,讲的是一个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和她的情人被杀而受牵连,蒙冤被判无期徒刑,在Shawshank监狱服刑。在监狱中,他凭借自己的超人能力,改善了自己在监狱中的生存条件,成为囚犯和狱警眼中的红人。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安(本文来源于《新民周刊》期刊2013年07期)

袁庆鑫,高超,孙梦宁[6](2012)在《浅谈我国犯罪黑数原因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犯罪黑数又称犯罪暗数或犯罪隐匿数,指的是实际已经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纳入警方记载的犯罪数量。犯罪黑数问题无论对社会治安形势,还是公安队伍建设,执法机关信誉、形象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究其原因主要有执法方面的原因、被害人方面的原因、社会公众方面的原因和案件本身的原因。应根据犯罪黑数形成的原因采取合适的措施与对策以减少犯罪黑数。本文试从我国犯罪黑数的原因入手探究犯罪黑书的对策。(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2年02期)

王迎红[7](2011)在《浅谈涉林犯罪黑数的成因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涉林犯罪黑数的含义作为犯罪学而非刑法学意义上的概念,涉林犯罪是对涉林行政违法和犯罪的总称,既包括违反林业法律规范应受行政处罚的行政违法行为,也包括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前者如盗伐林木,滥伐林木,在幼林地和特种用(本文来源于《森林公安》期刊2011年05期)

王橄[8](2011)在《职务犯罪黑数的特征和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职务犯罪已成为我国政府反腐败工作的重中之重,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是关系到党政各项事业顺利进行的重大课题。职务犯罪黑数主要是针对已实际发生而未被计算到司法犯罪统计数据中的或未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职务犯罪数,它是衡量国家反腐败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应从实例中探究职务犯罪黑数的特征及原因,对当前反腐败工作的开展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庞旭[9](2011)在《职务犯罪黑数的解读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职务犯罪黑数是指应当依法追究而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职务犯罪行为数。职务犯罪黑数具有客观性、法定性、隐蔽性、动态性等特征。应当充分认识职务犯罪黑数产生的原因及危害,采取相应对策控制其增长。(本文来源于《河南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杨书[10](2011)在《青少年犯罪黑数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犯罪问题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而其中,青少年犯罪的频发也使得其逐渐成为当代世界各国政府所重视的一个突出问题,不仅关系到子孙后代是否能够健康成长,更关系到社会能否和谐稳定地发展,国家能否长治久安。以往对青少年犯罪研究,更集中于对青少年犯罪原因及矫正措施的研究;而在对犯罪黑数的研究方面,更多偏重于将犯罪黑数作为犯罪统计的一部分,从统计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与探讨,本文将突破传统视角,重点考察犯罪黑数在青少年犯罪范围内所体现出来的特性,将犯罪学中上述俩部分理论研究整合,阐述青少年犯罪黑数的产生原因,并且提出减少该部分犯罪黑数所应该采取的综合措施。论文共分五个部分:前言部分首先对于“青少年”这个中心概念做出界定,其次将通过呈现给读者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论述青少年犯罪黑数研究的重要性。第一部分将以阐述犯罪黑数基本概念为基础,从犯罪黑数的发展沿革以及各国对于犯罪黑数的研究概况谈起,以求丰富本文的理论基础。然后重点从青少年犯罪的定义出发,论述青少年犯罪黑数是对由于各种原因未被计入官方统计的犯罪总量的估计值,通过现有的统计犯罪数量估测得到,无法也不可能是一个确定明确的数值,最后该部分还将说明研究青少年犯罪黑数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强调其重要性。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将探讨产生青少年犯罪黑数的原因。青少年犯罪黑数的存在原因,既包括一般犯罪黑数产生的原因,也包括青少年犯罪黑数特有的原因。第叁部分在上文分析了可能产生青少年犯罪黑数的原因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为了减少青少年犯罪黑数应当采取的一些综合措施,主要提出完善我国青少年司法制度,包括健全报警机制、鼓励报警、提高刑事司法机关与统计部门的工作效率、完善相关立法等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政法大学》期刊2011-03-01)

犯罪黑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严格来说犯罪黑数的准确数值也许永远无法获得,但是现有国内外犯罪黑数问题研究成果公认的是犯罪黑数存在的客观性及其数量的庞大。这就为我们怎样看待刑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刑法是社会秩序得以正常维系的核心力量吗?由此引出的刑法的宣示性特征需要我们加以认识和把握,同时,在人们对待犯罪的态度等问题上都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犯罪黑数论文参考文献

[1].张梦林,张治国,刘一鸣.浅析犯罪黑数的成因与预防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8

[2].王震.刑法的宣示性:犯罪黑数给我们带来的思考[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3].季超逸.论我国腐败犯罪黑数的刑事法控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5

[4].修真.犯罪黑数之小议[J].现代妇女(下旬).2013

[5].洪流.“犯罪黑数”与肖申克的救赎[J].新民周刊.2013

[6].袁庆鑫,高超,孙梦宁.浅谈我国犯罪黑数原因与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2

[7].王迎红.浅谈涉林犯罪黑数的成因及对策[J].森林公安.2011

[8].王橄.职务犯罪黑数的特征和控制[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1

[9].庞旭.职务犯罪黑数的解读与控制[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

[10].杨书.青少年犯罪黑数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

标签:;  ;  ;  

犯罪黑数论文-张梦林,张治国,刘一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