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思维的概念

论法律思维的概念

论文摘要

目前法律思维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问题,首先便是法律思维的概念的混乱。学界对法律思维的定义各不相同,有些甚至差别很大,表面看来都是在研究法律思维的文章,实际其研究对象之间有种种微妙的区别。这使法律思维研究间的沟通和借鉴十分困难,更无法形成统一的体系,对法律思维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对法律思维进行研究的第一步就是确定法律思维是什么,如果研究对象尚不确定,进一步的研究就十分困难。而之所以出现法律思维概念的混乱状况,是因为我们对概念的认识有偏颇。文章共分四部分,具体安排如下:导论部分列出了法律思维概念的研究现状及进一步研究的意义。第一章深入探讨了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如何形成的、法律思维的概念应当如何来研究。对法律思维的概念的研究分为两个层面,之所以对第一个层面的概念的研究被长时间的忽略遗忘是因为对概念的认识不够透彻。概念是人们将事物归类的过程,是一类事物或过程在人脑中的映像。名词是概念的名字,定义是概念的语言描述。日常使用中往往将概念和定义混用。因此概念最基本的作用不是反应事物的本质属性,而是阐释事物是什么。第二章是对文化角度的法律思维的研究。之所以将这些法律思维归为一类并称之为文化角度的法律思维,是因为这些法律思维研究具有共同的研究目的及研究思路,即通过培养公民根据法律思维的习惯来促成法治社会的实现。这种法律思维与法律文化基本一致,其根本特点在于根据法律思维并且这种思维成为一种习惯。这种法律思维的实现需要相应的经济基础和道德方面的教化。第三章是对法律职业角度的法律思维的研究。这一类法律思维的研究对象都是法律职业者的法律思维。但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侧重点的不同,这类法律思维还可以分为法律职业标准的法律思维和法律职业者实际的法律思维。目前我国的法律思维研究以对法律职业者标准的法律思维重点,这是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中的必然阶段,这方面研究的目的在于推进法治建设和限制法官专断。对法律职业者实际的法律思维的研究则是对法律职业者实际思维过程的实证性研究。随后对法律思维结构的研究中尝试着融合两种研究思路。总之,这篇文章应当说是一篇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再加以发挥的文章,并对为何这样梳理进行了细致的论证。笔者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只是做了一些很不成熟的论述,希望能为后来的法律思维研究打下一点基础。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论:法律思维概念问题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 第一章 概念以及如何研究法律思维的概念
  • 一、概念的本质
  • 二、概念是由什么决定的
  • (一) 名词如何在概念的基础上产生出来
  • (二) 名词如何具有相对固定的概念
  • (三) 定义(即含义)是什么?
  • 三、法律思维的概念应当如何研究
  • (一) 法律思维的字面意思对法律思维概念的影响
  • (二) 根据法律思维研究的研究目的和研究进路来分析法律思维的概念
  • 第二章 文化角度的法律思维的概念
  • 一、文化角度的法律思维的研究目的及研究思路
  • (一) 治国的最高理想
  • (二) 一种治国的具体方法——法治
  • (三) 一种实现法治的方法——培养法律思维
  • 二、对文化角度的法律思维的研究文章的分析
  • 三、文化角度的法律思维的概念与根本特点
  • (一) 文化角度的法律思维的概念
  • (二) 文化角度的法律思维的根本特点——根据法律思维
  • 四、对"文化角度的法律思维的概念"的评析
  • 第三章 法律职业角度的法律思维
  • 一、法律职业角度的法律思维的研究目的及研究思路
  • 二、对法律职业角度的法律思维的研究文章的分析
  • (一) 对法律职业标准的法律思维的研究文章的分析
  • (二) 对法律职业者的实际法律思维的研究文章的分析
  • 三、法律职业角度的法律思维的概念与根本特点
  • (一) 法律职业标准的法律思维的概念与根本特点
  • (二) 法律职业者的实际法律思维的概念与根本特点
  • 四、对法律职业角度的法律思维的评析
  • (一) 对法律职业标准的法律思维的评析
  • (二) 对法律职业者的实际法律思维的评析
  • (三) 将法律职业标准的法律思维和法律职业者实际的法律思维结合研究
  • 五、法律职业角度的法律思维的结构
  • (一) 纯粹的法律思维
  • (二) 非纯粹的法律思维
  • 参考文献
  • 谢辞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非法律职业者知识产权素养与培育问题[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1(09)
    • [2].《变动时代的法律职业者:中国现代司法官个体与群体(1906—1928)》[J]. 近代史研究 2018(04)
    • [3].法律职业者的伦理道德剖析[J]. 法制与社会 2011(01)
    • [4].论法律职业者的法律信仰[J]. 法制与社会 2009(13)
    • [5].法律职业者的特质及其培养[J]. 法制与经济(下旬) 2010(04)
    • [6].法官为何应为文化人[J]. 法制资讯 2011(06)
    • [7].法律信仰是法律职业道德的基础[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4(04)
    • [8].论法律职业化[J]. 宁夏社会科学 2008(01)
    • [9].试论法理学教学的理念[J]. 新西部 2010(06)
    • [10].法治思维的承载主体与实现路径分析[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 [11].法律实践技艺的定位、标准与养成[J]. 法学 2012(09)
    • [12].行走在法治进程中的中国法官[J]. 中国审判 2012(10)
    • [13].司法统考制度对构建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化的意义[J]. 法制与社会 2009(14)
    • [14].法律方法在具体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探讨——以郑某案为例[J].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 2013(11)
    • [15].中国语境下“法律信仰”的内涵——从伯尔曼的《法律与宗教》谈起[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 [16].司法考试体制下法科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0(04)
    • [17].论法治、法律职业共同体与法学教育改革[J]. 中外企业家 2012(11)
    • [18].法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法研究[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1(09)
    • [19].中国法治社会下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J]. 法制博览 2015(23)
    • [20].法律逻辑[J]. 商 2015(33)
    • [21].司法伦理的实效性探析[J]. 学理论 2017(01)
    • [22].坚持能力本位 培养法律人才[J]. 职教论坛 2010(35)
    • [23].法律职业者法律信仰的价值[J]. 法制与社会 2008(33)
    • [24].人工智能时代法律职业的机遇与挑战[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 [25].司法改革应当理顺律师与法官的关系[J]. 学术论坛 2016(05)
    • [26].论新世纪日本的法律教育改革及其问题——以美国式法科大学院制度的导入为中心[J]. 外国法制史研究 2013(00)
    • [27].基于应用的法律诠释——兼论法律诠释与法律解释的区别[J]. 黑河学刊 2011(06)
    • [28].法律思维与司法实务[J]. 法制与社会 2020(01)
    • [29].律师的自我辩护——律师职业伦理的困境[J]. 法制博览 2016(11)
    • [30].法律的方法与地方的法制[J]. 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 2010(00)

    标签:;  ;  ;  

    论法律思维的概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