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比湖水底地形遥感研究

艾比湖水底地形遥感研究

论文摘要

遥感具有覆盖面广、较强的实效性、经济性和获取方便等优点,可以实现水深的宏观动态观测。通过遥感反演,能够在像元级尺度上对面宽、水浅、水位变化大,交通不便的干旱区草型湖泊水底地形进行动态地监测。本文在水体遥感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测水深与ASTER影像相关分析,确定了ASTER反演艾比湖水深的最佳波段为波段1(0.52~0.60μm)。构建了水深遥感反演模型Z = 2.5983x2—57.069x+312.98,R2 =0.8652,x为波段1的自然对数。反演结果表明,全湖平均水深0.94m,最大水深3.68 m。通过典型实测水深数据进行了验证,绝对误差在-0.36~0.20m之间,平均误差为0.03m,模型可以用于艾比湖遥感水深反演。湖面高程减去水深DTM,构建了艾比湖水底地形DEM,并通过空间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全湖长度大于850m的水下沙堤共38条。博尔塔拉河河口三角洲,面积0.39km2。精河两条支流形成一大一小的扇型河口三角洲,面积分别为0.23,0.79 km2。艾比湖湖水蓄积量为8.26亿m3,构建了水位—蓄水量模型V = 1.0241h2 - 381.08h + 35452,R2 = 0.9994,h≤189。水面面积—蓄水量模型V= 5E-05 S2 - 0.0091 S + 0.5316,R2 = 0.9846,S< 550。V为蓄水量(亿m3),S为水面面积(km2),h为水位高程(m)。预测出湖体萎缩状况。当水面高程188.38m,水面面积450.00km2时,蓄水量3.91亿m3,水深最小值0.06m,最大值3.68m,平均1.85m。湖东南和西北部出露,其中,湖东南部将演变为面积67.68 km2,呈新月状的干涸湖底。当水面高程187.00m,水面189.84km2时,水深最小值1.18m,最大值3.60m,平均2.43m,蓄水量0.81亿m3。湖体退缩至以点(655981,4971925,大致为湖体中央)为中心,长轴(长约23.5Km),短轴(长约7.7Km)的椭圆形区域内(海拔185.52~187.00m)。当水面高程186.00m,水面面积10.96km2时,水深最小值0.63m,最大值3.51m,平均2.61m,蓄水量0.03亿m3,湖体退缩至精河口水下洼地,基本干涸。湖体长、短轴方向上,水底地形坡度的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1.230、0.130, 0.11与1.460、0.160, 0.14。各项统计指标,短轴方向NS均大于长轴方向EW,表明短轴方向上水底地形起伏较大,地形较破碎,这也充分说明长轴方向EW塑造水底地形的主动力为来自阿拉山口盛行西北风。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水深遥感研现状和进展
  • 1.2.2 水下地形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研究区概况
  •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
  • 2.2 研究区自然概况
  • 2.2.1 地貌、地质概况
  • 2.2.2 气候特征
  • 2.2.3 水文特征
  • 2.2.4 土壤
  • 2.2.5 动植物资源
  • 2.3 社会经济情况
  • 3 数据来源与处理
  • 3.1 数据来源
  • 3.1.1 遥感数据
  • 3.1.2 非遥感数据
  • 3.2 数据处理
  • 3.2.1 大气校正
  • 3.2.2 几何校正
  • 3.2.3 图像镶嵌
  • 3.2.4 研究区域提取
  • 4 艾比湖水深遥感及反演水底地形构建
  • 4.1 遥感反演水深原理
  • 4.1.1 水深遥感物理原理
  • 4.1.2 水体光谱特征
  • 4.1.3 水体光谱特征与水深的关系
  • 4.2 水深特征波段选取
  • 4.3 遥感水深模型构建
  • 4.3.1 因子选取
  • 4.3.2 模型构建
  • 4.4 反演结果及分析
  • 4.4.1 模型精度检验与误差分析
  • 4.4.2 水深空间分布特征
  • 4.4.3 主要河流入湖后主流向分析
  • 4.5 水底地形构建
  • 4.5.1 数字高程模型(DEM)
  • 4.5.2 水底地形图
  • 4.5.3 DEM 精度分析和评价
  • 4.5.4 蓄水量模型及其未来湖体范围预测
  • 5 水底地形空间分析
  • 5.1 空间分析
  • 5.1.1 空间分析
  • 5.1.2 GIS 与空间分析
  • 5.2 水底主要地形因子空间分布特征及分析
  • 5.2.1 坡度分析
  • 5.2.2 坡向分析
  • 5.2.3 水下沙堤分布特征与分析
  • 5.2.4 河口三角洲分布特征与分析
  • 5.2.5 水上沙洲
  • 5.3 水底地形空间分布特征
  • 5.3.1 地形剖面分析
  • 5.3.2 水底地形空间分布特征
  • 5.4 水底地形成因分析
  • 5.4.1 沉积物来源
  • 5.4.2 基于DEM 的水底地形成因分析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扩展领域的地形学中“线”的作用与呈现[J]. 建筑学报 2020(Z1)
    • [2].泡沫轻质土在高速公路山区复杂地形中的运用[J]. 工程技术研究 2019(09)
    • [3].某陆航旅复杂地形低空突袭训练[J]. 兵器知识 2016(02)
    • [4].精彩试读[J]. 课堂内外(小学版) 2012(Z1)
    • [5].我看好的地形[J]. 野草 2009(05)
    • [6].多山地形风场流动数值模拟[J]. 热力发电 2020(06)
    • [7].城镇地形地籍图更新测量探讨[J]. 低碳世界 2017(18)
    • [8].克服地形障碍 美科学家用3D打印造出软机器人[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7(05)
    • [9].深度强化学习在地形自适应运动技能上的应用[J]. 科技风 2017(07)
    • [10].地形建筑的形态设计策略研究[J]. 河南建材 2016(02)
    • [11].复习中国地形之我见[J]. 新课程(中) 2016(05)
    • [12].拟态的地形建筑解析[J]. 艺术研究 2013(03)
    • [13].基于地形瓦片的地形分析快速计算方法研究[J]. 矿山测量 2020(04)
    • [14].时间域电法测量地形响应研究[J].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15(02)
    • [15].地球表面的地形[J]. 中国环境管理丛书 2008(03)
    • [16].基于空间技术的北京市地形部位区划研究[J]. 中国农技推广 2020(01)
    • [17].基于倾斜摄影测量的矿产地形三维可视化建模研究[J].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20(03)
    • [18].浅谈园林地形[J]. 科技资讯 2018(06)
    • [19].地形在景观设计的应用初探[J]. 现代园艺 2016(12)
    • [20].相邻地形对地震动特性的影响分析[J]. 中国地震 2015(04)
    • [21].基于地形单元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研究[J]. 农业机械学报 2015(04)
    • [22].不可思议的地形地貌[J]. 青年博览 2014(19)
    • [23].中国的地形专题[J]. 新高考(高三政史地) 2011(Z2)
    • [24].利用有利地形实现快速灭火[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02)
    • [25].MODIS产品估算复杂地形下的光合有效辐射[J]. 遥感学报 2009(05)
    • [26].拟态地形建筑的自然哲学表达[J]. 中外建筑 2019(11)
    • [27].一种基于GPU Tessellation的地形无缝绘制算法[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7(03)
    • [28].倾斜摄影三维模型与大场景地形的融合算法[J]. 测绘科学 2016(11)
    • [29].不同地形条件下架空配电线路的防雷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07)
    • [30].四川羚牛春季地形选择特征的初步研究[J]. 动物学杂志 2015(03)

    标签:;  ;  ;  ;  ;  

    艾比湖水底地形遥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