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孤独的猎手》的存在主义解读

《心是孤独的猎手》的存在主义解读

论文摘要

卡森﹒麦卡勒斯是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发表于1940年的《心是孤独的猎手》是她的代表作。小说以聋哑人辛格为轴心描述了五位主要人物。其他四人分别向辛格吐露无人理解的心声:米克是一个十三岁,拥有音乐梦想的女孩;黑人医生考普兰德一心想振兴自己的种族;布朗特,二十九岁的激进的工人运动领袖;还有一位孤独的生活观察者——咖啡店老板比夫。上世纪,尼采预言上帝死了。他指出上帝不再是西方人的心灵归宿。进入二十世纪,在工业化和现代文明的影响下,美国南方经历了一次彻底的变革。商业利益成为人人追求的东西,新价值观取代了过去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逐渐物质化。人们感到孤独和无助。卡森就出生并生活在这样一个年代里。过去作为精神支柱的宗教信仰开始在人们心中摇摇欲坠,接二连三的灾难给美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似乎万能的上帝也不能把人们从沮丧中解救出来。在大萧条的阴影下,宗教显得如此苍白和无力。卡森深刻地感受到了人们的孤独、空虚和困惑,与此同时,她自己也深受信仰危机的困扰。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每个人都在努力逃离孤独困境,但却徒劳无功。失去了信仰,人们失去了自我救赎的能力,剩下的只有孤独和空虚。人们觉得在这茫茫的世界里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进而认为世界是荒诞的。在很多方面,存在主义就是对现代西方人心理状态独特而明确的描述。二战后,存在主义在法国思想界占据了重要地位。法国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萨特认为,没有了上帝,旧的伦理也就要灭亡了,那些旧价值观将找不到生存下去的土壤。如果上帝不在天堂,那么“他的”价值观也就没有了来源。依照萨特的责任观,我不单单选择了某种行为,我是按照这种方式来塑造自己,从最根源上说,我选择了成为这样一种人。因此,我们不是被上帝创造成某种人的,而是自己创造了自己。(Myerson, 2002:168)很多人认为存在主义是一种毫无希望而言的悲观主义哲学,其实不然,存在主义思想家通常对人类的未来是充满信心的。本书中的主人公虽然认为生活是荒诞的,人生是虚无的,却都具有无畏的精神,在痛苦中积极寻求生命的意义,以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麦卡勒斯在这一点上与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是一致的。这部作品展现了现代人类对自我存在和价值的探索和追求,充满了强烈的现代意识。本文第一、第二章从美国南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现实入手,主要探讨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人们孤独的原因。第三章运用存在主义理论挖掘隐藏在麦卡勒斯文字中的哲学思想,并从存在主义的角度重新审视《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主要人物,认为他们并不是人们所说的颓废消极的人物,而是从内心塑造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存在主义者,麦卡勒斯对人类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求自我的能力是充满信心的。

论文目录

  •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 1.2. Definition of Existentialism
  • Chapter Two Existentialism, American South and Carson McCullers
  • 2.1. Existentialism and the American South
  • 2.2. Existentialism and Carson McCullers
  • Chapter Three The Existentialist Analysis of the Novel
  • 3.1. From the Point of Singer’s Friends
  • 3.2. From the Point of Singer’s Dream
  • 3.3. From the Point of Singer’s Death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
  • Publications
  • 相关论文文献

    • [1].《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辛格与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初期“种族平等”的解构[J]. 海外英语 2020(07)
    • [2].《心是孤独的猎手》[J]. 书城 2017(09)
    • [3].无法摆脱的孤独——《心是孤独的猎手》的主题解析[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01)
    • [4].一个孤独到极致的故事——《心是孤独的猎手》[J]. 经济 2015(13)
    • [5].从绝望中找寻新的希望——浅析《心是孤独的猎手》之孤独[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2010(04)
    • [6].心是孤独的猎手(评论)——读禹德志的诗[J]. 海燕 2017(01)
    • [7].《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社会性别研究[J]. 北方文学 2016(17)
    • [8].论《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孤独意识[J]. 唐山文学 2017(04)
    • [9].《心是孤独的猎手》中对孤独的诠释[J]. 长江丛刊 2017(31)
    • [10].心是孤独的猎手(四首)[J]. 诗歌月刊 2014(03)
    • [11].生存与孤独——简析《心是孤独的猎手》中无法排解的孤独[J]. 作家 2014(22)
    • [12].心是孤独的猎手[J]. 八小时以外 2012(12)
    • [13].空间表征与身份表演:《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双重变奏[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14].心是孤独的猎手[J]. 艺术界 2016(01)
    • [15].《心是孤独的猎手》的存在主义解读[J]. 青年文学家 2015(23)
    • [16].试论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理想主义[J]. 青年文学家 2013(32)
    • [17].《心是孤独的猎手》的人物分析[J]. 考试周刊 2012(84)
    • [18].浅析《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叙事视角[J]. 考试周刊 2011(09)
    • [19].心是孤独的猎手(节选)[J]. 疯狂英语(阅读版) 2011(03)
    • [20].无法排遣的孤独——读《孽子》、《斯普特尼克恋人》、《心是孤独的猎手》[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2(07)
    • [21].《心是孤独的猎手》中象征手法的运用[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0(02)
    • [22].《心是孤独的猎手》中“孤独”的矛盾双重性[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23].恐惧之源——《心是孤独的猎手》的“阈限空间”阐释[J]. 国外文学 2015(02)
    • [24].卡勒斯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疏离与孤独[J]. 青年文学家 2015(27)
    • [25].《心是孤独的猎手》孤独主题解析[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3(07)
    • [26].论《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空间与权力[J]. 当代外国文学 2015(04)
    • [27].论《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反讽艺术——驳“反犹太主义”误读[J].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9(02)
    • [28].人物关系的叙事模式对孤独主题的书写——分析《心是孤独的猎手》的孤独内蕴[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30)
    • [29].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人物形象解读[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3(02)
    • [30].基于弗洛姆理论对《心是孤独的猎手》孤独意识解读[J]. 新余学院学报 2013(04)

    标签:;  ;  ;  ;  ;  

    《心是孤独的猎手》的存在主义解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