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振声伤寒学术特色的初步研究

时振声伤寒学术特色的初步研究

论文摘要

时振声先生之治伤寒学,谨承《内经》、《伤寒论》经旨,在深刻领悟原文的基础上,提出了十分有见解的看法。时振声先生认为:伤寒六经辨证源于《内经》,同时又高于《内经》的理论,与临床实际相吻合,是从《内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伤寒论》六经的实质是急性热病全过程中正邪消长变化的反映,而六经辨证的实质反映了正邪双方力量对比和病情变化的关系,二者是不能混淆的。时振声先生对六经病的认识没有专执一家之论,而是客观的论述了伤寒六经病的实质所在。尤其是对厥阴病的论述,更是发前人之所未发,时振声先生认为:厥阴病的落脚点应该是在阴尽阳生和肝与心包病上,那治疗上当然也要以二者为主了,这是符合临床实际的。这正是时振声先生提出的很有创见的地方。正如先生提倡不要单一纠缠文字之争,要紧密结合临床一样。这些值得我们深思。时振声先生临床治疗中,主张寒温统一,提出以六经辨证统领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认为三种辨证方法在理论渊源上是一致的,只是临床上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已。时振声先生认为伤寒温病实为外感疾病的统称,并且系统的划分了急性热病的六经辨证证型,将外感热病融入六经辨证之中,使得外感热病有法可循,还创造性提出外感热病治疗十二法。热病治疗十二法涵盖了伤寒的六经证治,温病的卫气营血证治和三焦证治,这也是今天中医临床中治疗外感急性热病应用最广泛的原则。时振声先生不但为寒温统一提出了治则,还提出了十分符合临床实际的治疗方法,自成体系。时振声先生深厚的临床功底,来源于先生对经旨的深刻领悟。时振声先生遣方用药十分考究,无论伤寒方、温病方信手拈来,时方、经方随意化裁。时振声先生治疗肾病声名远扬,他治疗内科杂症更是别具一格,打破了伤寒宗仲景、内伤法东垣、杂病尊丹溪的界限,以伤寒方、温病方治疗外感急性热病和内科杂症,尤其是在肾病临床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可谓:“执一以为天下牧”。为我辈后学学习的典范。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正文
  • 1 承先圣六经理论,师古不泥古
  • 1.1 时振声先生对六经辨证的认识
  • 1.1.1 六经辨证以《内经》理论为基础
  • 1.1.2 《伤寒论》的六经实质
  • 1.1.3 六经顺序与临床传变之间的关系
  • 1.1.4 《伤寒论》的传经理论
  • 1.1.5 急性热病按六经辨证的传变规律
  • 1.2 时振声先生对六经及六经病的认识
  • 1.3 时振声对仲景脉法的认识
  • 1.3.1 仲景脉诊的辨证意义
  • 1.3.2 仲景脉法与其他脉书中的不同点
  • 2 倡伤寒温病统一,出古人窠臼
  • 2.1 三种辨证方法的统一性
  • 2.1.1 脏腑经络定位上的统一
  • 2.1.2 临床表现上的统一
  • 2.1.3 发展变化的统一
  • 2.2 急性热病的六经证治
  • 2.2.1 太阳病证型
  • 2.2.2 阳明病证型
  • 2.2.3 少阳病证型
  • 2.2.4 太阴病证型
  • 2.2.5 少阴病证型
  • 2.2.6 厥阴病证型
  • 2.3 急性热病的治法
  • 2.3.1 解表法
  • 2.3.2 清气法
  • 2.3.3 和解法
  • 2.3.4 化湿法
  • 2.3.5 通下法
  • 2.3.6 清营法
  • 2.3.7 凉血法
  • 2.3.8 开窍法
  • 2.3.9 熄风法
  • 2.3.10 滋阴法
  • 2.3.11 助阳法
  • 2.3.12 固脱法
  • 3 重理论联系实际,活学亦活用
  • 3.1 一方多病,认证准确
  • 3.2 一病多方,随证化裁
  • 3.3 承用经方,出奇制胜
  • 3.4 辨证拟方,不拘定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伤寒”其病[J]. 辽宁中医杂志 2020(02)
    • [2].2005—2018年山西省伤寒 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 2020(04)
    • [3].近现代左海伤寒名家介绍与闽派特色探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18)
    • [4].遏止伤寒流行是我们的使命——回顾我省上个世纪末扑灭伤寒高发疫情的经历[J]. 江苏预防医学 2019(05)
    • [5].国家缺位的防疫——1958—1964年河北伤寒疫情的政府应对[J]. 医疗社会史研究 2017(02)
    • [6].“伤寒有五”涵义新释[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11)
    • [7].2012—2018年乌鲁木齐市伤寒和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J]. 职业与健康 2019(15)
    • [8].伤寒的涵义及《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涵义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09)
    • [9].重症伤寒患者的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 2010(06)
    • [10].灰色模型在我国伤寒副伤寒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0(05)
    • [11].2017年广州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 2019(12)
    • [12].2015-2016年全国和高发省份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分析[J]. 疾病监测 2018(05)
    • [13].急性粟粒性肺结核误诊为伤寒10例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 2016(05)
    • [14].2004-2013年新疆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5(15)
    • [15].2004~2010年福建省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 2012(05)
    • [16].小儿伤寒35例临床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21)
    • [17].斑诊伤寒误诊为肾病综合征出血热12例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0(23)
    • [18].2004-2017年郑州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9(08)
    • [19].1950—2017年沿海高流行区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 2018(06)
    • [20].全国第二届"学伤寒、背伤寒"基本功大赛(第一轮通知)[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08)
    • [21].纵看伤寒:伤寒的三焦辨证[J]. 环球中医药 2018(09)
    • [22].贵州省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医院诊断能力调查[J]. 医学动物防制 2017(10)
    • [23].云南省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发病危险因素研究[J]. 职业与健康 2016(09)
    • [24].岭南伤寒名家陈庆保《伤寒类篇》学术思想概略[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1)
    • [25].“1+2”健康教育对于预防伤寒、副伤寒的效果评价[J].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01)
    • [26].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治疗夏暑伤寒5例[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02)
    • [27].尼日尔国家伤寒236例诊疗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22)
    • [28].浦江县2007年伤寒流行特征[J]. 浙江预防医学 2008(11)
    • [29].贵州省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诊断符合率调查[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03)
    • [30].从《伤寒论》形成渊源探究伤寒其貌[J]. 辽宁中医杂志 2020(10)

    标签:;  ;  ;  

    时振声伤寒学术特色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