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参生物学特性和规范化研究技术研究

玄参生物学特性和规范化研究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玄参药材为玄参科多年生深根性草本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的干燥根,本文研究了玄参的生物学特性,为玄参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玄参营养器官的形态解剖学和种子萌发生物学特性;大田试验是在安康镇坪安得药业的玄参药源基地进行的,对不同种植密度,不同种植方式,不同播种同期,不同采收同期及摘蕾对玄参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及其生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获得如下结论:1.玄参种子具有快速吸水的特性,玄参种子入水后2h的吸水量是最大吸水量的55.05%,此时吸水量是种子原重量的63.47%,最大吸水率是115%;玄参种子适宜发芽温度是30℃,23/28℃变温更有利于种子的萌发;采用:PEG-6000引发和GA3浸种处理可明显提高种子的发芽率;采用滤纸床25℃时,一级种子的发芽率为72.50%,混级种子的发芽率为63.33%。2.通过对玄参开花习性,传粉方式,花粉形态和花粉活力等生殖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玄参的花粉活力均在80%以上,授粉时间对结实率的影响较小。玄参自然状况下自交结实率为72.21%,套袋后自交结实率是41.87%,说明玄参为常异花授粉植物。3.对不同采收期玄参的产量和有效成分的研究表明,玄参的有效成分积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9月中旬到10月20日为缓慢增长期,10月20日到11月2 0日为快速增长期,这之后到采收时有效成分含量变化不大。11月20日达到最大,哈巴俄苷的含量为0.445%。4.通过对玄参不同种植方式,不同播种日期以及摘蕾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冬播玄参以1月20日为宜,春播以3月12日为宜;采用宽垄双行错位密植和摘蕾的种植技术可明显提高玄参产量。不同种植密度对玄参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影响。以40cm×25cm的种植密度为佳,在此密度下,玄参的根产量可达166.75kg/亩,哈巴俄苷含量也可达O.532%。6.玄参根,茎,叶的形态和解剖结构观察。玄参茎和叶的表皮上都附有一层细小的白色绒毛,起到保水抗旱的作用;玄参的根中含有大量近长方形的石细胞,长约92μm。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玄参科植物的分类
  • 1.2.1 玄参属
  • 1.2.2 黄连属
  • 1.2.3 泡桐属
  • 1.2.4 苦玄参属
  • 1.2.5 地黄属
  • 1.3 玄参的生物学特性
  • 1.4 玄参的种质资源及分布
  • 1.5 玄参繁殖特性
  • 1.5.1 芽头繁殖
  • 1.5.2 种子繁殖
  • 1.6 玄参的田间管理
  • 1.6.1 中耕除草
  • 1.6.2 追肥
  • 1.6.3 培土
  • 1.6.4 排灌
  • 1.6.5 去顶和剔蘖
  • 1.7 玄参的病虫害防治
  • 1.7.1 病害
  • 1.7.2 虫害
  • 1.8 玄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1.8.1 共同药理作用
  • 1.8.2 环烯醚萜类
  • 1.8.3 苯丙素苷
  • 1.8.4 其它成分
  • 1.9 玄参的采后加工与炮制
  • 1.9.1 采收
  • 1.9.2 传统炮制方法
  • 1.9.3 现代炮制方法
  • 1.9.4 饮片性状
  • 1.9.5 药材性状及品质评价
  • 1.10 中药材GAP 生产与环境
  • 1.11 中药材GAP 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1.11.1 中药材种质资源的现状及问题
  • 1.11.2 资源意识薄弱,重开发轻保护,缺乏可持续发展认识
  • 1.11.3 药用植物生产中施肥技术问题
  • 1.11.4 病虫害防治、农药残留及药材污染
  • 第二章 玄参种子的吸水特性及发芽条件研究
  • 2.1 引言
  •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2.1 种子吸水试验
  • 2.2.2 种子发芽试验
  • 2.2.3 种子分级方法
  • 2.2.4 发芽率和活力指数计算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玄参种子的吸水特性
  • 2.3.2 温度对玄参种子萌发的影响
  • 2.3.3 发芽床对玄参种子发芽的影响
  • 2.3.4 种子质量对玄参种子发芽的影响
  • 2.3.5 种子预处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 2.4 讨论与小结
  • 第三章 玄参的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试验材料
  • 3.3 试验地点
  • 3.4 试验内容和方法
  • 3.4.1 开花物候期的观察
  • 3.4.2 花外形及开花动态的观察
  • 3.4.3 花粉生活力测定
  • 3.4.4 授粉时间及授粉方式的研究
  • 3.5 结果与分析
  • 3.5.1 玄参开花的物候期
  • 3.5.2 玄参的花外形和开花动态
  • 3.5.3 玄参花粉粒的形态
  • 3.5.4 玄参花粉粒的活力
  • 3.5.5 玄参的授粉时间及授粉方式对结实率的影响
  • 3.6 讨论
  • 第四章 不同采收期玄参的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仪器与试剂
  • 4.2.1 材料
  • 4.2.2 仪器
  • 4.2.3 试剂
  • 4.3 试验方法
  • 4.3.1 色谱条件
  • 4.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4.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建立标准回归方程
  • 4.5 不同采收日期玄参中哈巴俄苷和肉桂酸的测定及分析
  • 4.6 讨论与小结
  • 第五章 玄参的不同播种日期、种植方式以及去薹对产量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试验材料和方法
  • 5.2.1 不同播期的试验
  • 5.2.2 不同种植方式试验
  • 5.2.3 摘蕾试验设计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不同播种日期对玄参产量的影响
  • 5.3.2 不同种植方式对玄参产量的影响
  • 5.3.3 摘蕾对玄参产量的影响
  • 5.4 讨论与小结
  • 第六章 种植密度对玄参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 6.1 引言
  • 6.2 材料及基地情况
  • 6.1.1 材料
  • 6.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 6.3 研究方法
  • 6.3.1 密度设计玄参栽培分别采用以下6 种密度
  • 6.3.2 种植时间于2007 年3 月上旬种植
  • 6.3.3 整地与施肥
  • 6.4 仪器与试剂
  • 6.4.1 仪器
  • 6.4.2 试剂
  • 6.5 试验方法
  • 6.5.1 色谱条件
  • 6.5.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6.5.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6.6 结果与分析
  • 6.6.1 建立标准回归方程
  • 6.6.2 种植密度对成活率的影响
  • 6.6.3 不同种植密度对玄参产量的影响(以鲜重计产)
  • 6.6.4 玄参不同种植密度对哈巴俄苷和肉桂酸含量的影响
  • 6.7 小结与讨论
  • 第七章 玄参解剖形态特征
  • 7.1 引言
  • 7.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7.2.1 材料
  • 7.2.2 仪器
  • 7.2.3 方法
  • 7.3 观察结果与分析
  • 7.3.1 叶片的显微结构
  • 7.3.2 根的显微结构
  • 7.4 讨论与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玄参生物学特性和规范化研究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