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古镜研究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古镜研究

论文摘要

古代铜镜不同于我们今天的玻璃镜,其正面可以照容,背面常铸有纹饰和铭文。就镜背而言,其丰富多彩的纹饰文化和铭文文化,可以说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我们可从中看到各时期的政治经济、语言文化、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等诸多内容。就镜面而言,其本身空无一物,因此对其研究,只能借助文学这一载体,即文学中的镜子描写。故本文即从文化、语言学的视角,对古代铜镜镜背、镜面两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讲述了古代铜镜的起源、“镜”字源流及铜镜的别称。第二、三章分别研究镜背的铭文和纹饰文化。第四、五、六章则是研究文学中的镜子。因古代铜镜铭文以汉唐为盛,故本文即在对历代镜铭进行概述的基础上,主要研究汉唐镜铭文化。如古代镜铭与古代诗歌发展的关系、汉代镜铭体现出的广告意识、汉镜铭文与汉人的社会追求、汉镜铭文的用字特点及原因、隋唐铜镜铭文内容形式的新特点等内容。铜镜纹饰更具精神文化内涵,它与儒释道等息息相关。本章亦以汉唐为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铜镜纹饰文化进行研究:汉镜人物纹饰与儒道思想、隋唐铜镜中的佛道色彩等。文学中的镜子描写(“镜”意象符号)更为丰富多彩。“镜”作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传统意象符号,在历代作品中都可见其踪迹。我们大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归类和研究:一、作为伴侣的镜子(美人照镜、对镜咏怀、对镜自省、镜恋、仇镜、变形镜)、二、作为信物的镜子(破镜重圆、玉镜台、千秋镜、石镜)、三、作为神器的镜子(治病救人之镜、随月昏明之镜、降妖镇邪之镜、照见未来之镜、善恶因缘之镜、镜卜与镜听)。文学中的镜子最终超脱了实用性,进入了象征领域。镜子不仅可以喻物(喻月、喻水、喻天、喻冰、喻扇、喻纸等),还可以喻人(喻清官、喻隐士或仙人、喻贤才或智者等),甚至是喻道(喻清明之道、喻君子之鉴等)。古代镜意象在现代文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及影响。就诗歌而言,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自鉴的描写比古代多得多。除现代诗歌外,现代小说中的镜意象也非常丰富,其中最为典型的要数张爱玲。她笔下的人物在面对镜子时,自信和自省的成分少了些,而更多的则是对镜时的顾影自怜、扭曲变形、脆弱易碎,以及内心苍凉情感的真实流露。古典镜意象在她笔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总之,伴随人类几千年历史的铜镜,它不仅仅是鉴容之器,更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在有形而有限的镜体之中,蕴含着无形而无限的精神文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论
  • 1.1 历代铜镜著录和研究概况
  • 1.2 本文研究对象、角度及方法
  • 2 古代铜镜的起源及“镜”字源流
  • 2.1 镜子的起源
  • 2.2 “镜”字源流及铜镜别称
  • 3 古代铜镜中的铭文文化
  • 3.1 历代镜铭概述
  • 3.2 古代镜铭与古代诗歌发展的关系
  • 3.3 汉代镜铭体现出的广告意识
  • 3.4 汉镜铭文与汉人的社会追求
  • 3.5 汉镜铭文的用字特点及原因
  • 3.6 隋唐镜铭内容形式的新特点
  • 4 古代铜镜中的纹饰文化
  • 4.1 汉镜人物纹饰与儒道思想
  • 4.2 隋唐铜镜纹饰中的佛道色彩
  • 5 古典文学中的镜意象研究
  • 5.1 作为伴侣的镜子
  • 5.2 作为信物的镜子
  • 5.3 作为神器的镜子
  • 6 古典文学中的镜喻
  • 6.1 以镜喻物
  • 6.2 以镜喻人
  • 6.3 以镜喻道
  • 7 古典镜意象在现代文学中的传承及影响—以张爱玲小说为例
  • 7.1 说不尽的苍凉—从镜意象解读张爱玲的《倾城之恋》
  • 7.2 从镜意象解读张爱玲小说的苍凉意蕴
  • 后记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著论文目录
  • 附录2 历代铜镜铭文举例
  • 相关论文文献

    • [1].清代铜镜也精美[J]. 东方收藏 2019(23)
    • [2].汉代铜镜十字交叉图式图像研究[J]. 美术大观 2019(11)
    • [3].芜湖市博物馆藏汉代铜镜撷珍[J]. 收藏家 2020(02)
    • [4].新乡市博物馆藏唐代花形铜镜赏析[J]. 收藏家 2020(02)
    • [5].关于安吉出土的汉代铜镜探究[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08)
    • [6].浙江安吉出土铜镜刍议[J]. 南方文物 2019(05)
    • [7].甘肃先秦铜镜研究[J]. 民族艺林 2019(01)
    • [8].佛塔出土铜镜及其来源[J]. 法音 2019(01)
    • [9].古代铜镜赏[J]. 东方收藏 2019(05)
    • [10].中国铜镜起源初探[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10)
    • [11].《铜镜》[J].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9(03)
    • [12].铜镜铸造工艺[J]. 民艺 2019(06)
    • [13].新疆与西藏考古发现带柄铜镜的相关问题[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26)
    • [14].山东博物馆藏铜镜所见儒道佛思想文化[J]. 许昌学院学报 2018(03)
    • [15].故事:唐代铜镜[J]. 书城 2018(05)
    • [16].试论中国古代铜镜真伪辨析[J]. 人文天下 2018(08)
    • [17].兼容并蓄 海纳百川——安阳博物馆藏唐代铜镜赏析[J]. 文物天地 2018(05)
    • [18].探究铜镜工艺变革原因及发展要素——以汉代草叶纹铜镜为例[J]. 美术教育研究 2018(13)
    • [19].从徐州出土铜镜谈汉代铜镜铸造的制范工艺[J]. 文物世界 2017(01)
    • [20].平凉市博物馆藏精品铜镜赏析[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05)
    • [21].鄂州古铜镜纹饰的传统文化意蕴研究[J]. 戏剧之家 2017(12)
    • [22].象天法地:先秦至汉晋铜镜图像寓意概说[J]. 南方文物 2017(01)
    • [23].湖北房县博物馆收藏的盾形铜镜[J]. 文物 2017(07)
    • [24].必忠必信——王纲怀捐赠铜镜展[J]. 装饰 2017(05)
    • [25].“破镜”能否“重圆”——西安博物院铜镜修复工作断想[J]. 文物天地 2017(05)
    • [26].唐宋时期铜镜之变化[J]. 寻根 2017(02)
    • [27].青州市博物馆藏汉代铜镜选介[J]. 东方收藏 2017(08)
    • [28].历经沧桑终不改 洗尽铅华呈素姿——宁夏固原博物馆藏铜镜简述[J]. 文物天地 2017(09)
    • [29].以铜为鉴——浅谈铜镜收藏[J]. 国家电网 2017(09)
    • [30].汉代铜镜反映出的篆隶书法的变化[J]. 东方收藏 2016(03)

    标签:;  ;  ;  ;  ;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古镜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