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作家群中的别样景观 ——论萧红对东北作家群其他作家的超越

东北作家群中的别样景观 ——论萧红对东北作家群其他作家的超越

论文摘要

相对于将萧红完全拘囿于“东北作家群”、“抗日文学”的“政治意识形态”的旧解释框架内的研究历史,当下的萧红研究出现了走向另一个被误读的极端的趋势:而将萧红彻底从创作群体中剥离出来,无限度地对萧红创作的“思想内涵”进行挖掘、阐发,使萧红被架空于她所生存的时代、地域、文化的空间,成为一个虚无的神话。因而,本文作者主张将萧红研究回归——回归到她所生存的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地域背景、文化背景,尤其是回归到那个虽不称其为具有严格意义上的创作群体、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极大影响的东北作家群的整体创作背景中去。唯有在这样一个最基本而又最真实的背景的依托中,在与东北作家群其他作家的比较中,“萧红式”文学创作的“现存性”和“超越性”才能得以凸显;在对东北作家群其他作家创作的超越的论述中,对萧红的文学史地位和意义的界定才会落到实处,笔者认为,这应成为萧红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论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对抗战题材书写的角度来论述。与东北作家群的其他作家对抗战的正面描写、国家民族强势话语和书写的救亡宗旨相比,萧红则对抗战进行了侧面表现,提供了另一种历史叙事的可能;运用女性的话语操作方式,诠释了女性在战争中的独特境遇与经验;将救亡宗旨与启蒙立场打通,在抗战文艺的固定的框架模式中另辟蹊径,从民族自强的角度更深层地贴近了救亡主题,并拓展了东北作家群的表现空间,提升了整体创作品格。第二部分从对乡土题材书写的角度来论述。在由故乡的人、故乡的景和故乡的风俗所构成的东北形象中,萧红与东北作家群其他作家所择取的“东北精神”的正向、顺势价值相比,更多表现出负向、逆势的一面,在冷静的审视中揭示出其痼疾所在,再一次奏响了启蒙的主题,并呈现出完整和立体的东北形象和风貌,与其他作家共同塑造出了“直立起来的东北形象”。第三部分从对女性题材书写的角度来论述。与东北作家群的众作家按照男性的想象和战争对女性的期许来塑造的“硬汉型”女性形象和构筑的浪漫诗意的两性关系相比,萧红却越过时代、阶级、民族等因素,而从性别出发审视女性的生存苦难,并以琐屑、卑怯、麻木、愚昧甚至冷酷等词汇消解了传统女性的温柔、善良的性格范式,破坏了对时代女性的坚韧、勇敢、不屈、强悍的角色期待,同时也以两性关系的悲凉打碎了人们对爱情的全部幻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抗战题材书写中的超越
  • 一、对历史的另一种叙述中的超越
  • 二、女性话语操作方式中的超越
  • 三、启蒙立场坚守中的超越
  • 第二章 乡土题材书写中的超越
  • 一、人物塑造中价值取向的超越
  • 二、风光描绘中审美选择的超越
  • 三、风俗展示中文化反思的超越
  • 第三章 女性题材书写中的超越
  • 一、女性命运终极关怀中的超越
  • 二、女性形象传统消解中的超越
  • 三、两性关系悲凉书写中的超越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萧红:玫瑰盛开半世[J]. 小康 2014(12)
    • [2].半世飘零“一纸人生”咏萧红 观原创歌剧《萧红》有感[J]. 中国戏剧 2020(03)
    • [3].寻访萧红故里[J]. 文学教育(上) 2020(03)
    • [4].一次精神的长旅——评艾英的《寻访萧红故里》[J]. 文学教育(上) 2020(03)
    • [5].萧红在香港的往事新话[J]. 书屋 2020(03)
    • [6].童年与故乡 写萧红故居[J]. 关东学刊 2020(01)
    • [7].话剧《萧红》的创作特色研究[J]. 知与行 2020(02)
    • [8].论电影《萧红》中萧红的人物塑造[J]. 西部广播电视 2018(21)
    • [9].萧红对民国知识分子的批判与反省——以《商市街》和《马伯乐》为中心[J].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8(06)
    • [10].萧红爱情何以成悲剧[J]. 戏剧之家 2019(10)
    • [11].理性的变奏——读萧红诗歌《沙粒》三十六首[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9(03)
    • [12].论传记电影《黄金时代》对萧红形象的新塑造[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9(02)
    • [13].萧红重庆战时文学地理建构[J]. 文艺评论 2019(05)
    • [14].萧红《黄河》的文学地理建构[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 [15].在黄金时代里“作茧”——浅析在日期间萧红的独特心态[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01)
    • [16].萧红“强”、“弱”形象探析[J]. 现代中文学刊 2018(03)
    • [17].莫以泪眼对萧红[J]. 文学自由谈 2018(04)
    • [18].萧红为何这样写儿童——“名著与儿童”之三[J]. 博览群书 2018(06)
    • [19].女神萧红的“不着调”[J]. 文学自由谈 2018(05)
    • [20].才华是否让位给了爱情——观话剧萧红《萧红》有感[J]. 戏剧文学 2018(09)
    • [21].平石淑子:我所看见的萧红[J]. 社会科学动态 2018(10)
    • [22].只为绘得萧红影——评平石淑子《萧红传》[J]. 长江文艺评论 2018(05)
    • [23].独具魅力的萧红及其小说中的女性意识[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01)
    • [24].新发现的萧红佚文《小事》[J]. 新文学史料 2017(02)
    • [25].萧红作品生命精神的意义研究[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02)
    • [26].命运多舛的民国才女萧红[J]. 文史天地 2017(09)
    • [27].论电影对萧红的再塑造[J]. 名作欣赏 2017(33)
    • [28].萧红的边缘体验与乡土民众想象[J]. 绥化学院学报 2017(11)
    • [29].“萧红现象”的文化意义[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1)
    • [30].萧红作品《呼兰河传》中“后院”的内涵[J]. 文化学刊 2016(03)

    标签:;  ;  ;  

    东北作家群中的别样景观 ——论萧红对东北作家群其他作家的超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