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便秘的针灸治疗进展

中风后便秘的针灸治疗进展

(新津县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0000)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365-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日渐升高,中风(脑卒中)发病率的上升趋势尤为突出表现为多发性,低龄性等特点。便秘作为中风后的并发症之一,成为影响患者病情的发展趋势,偏瘫肢体功能康复,生活质量等的重要因素之一。中风病人大便秘结而过分用力排便,使腹腔压力增高,心脏收缩加强,血压升高,就更容易诱发再中风或加重原有病情;患者大便不通,腑气不下,排泄糟粕受限,气机不畅,必引起受纳水谷能力下降,饮食减少,气血生化无源,则影响偏瘫肢体的功能康复;患者肢体功能活动受限,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

目前考虑出现中风后便秘的西医观点有以下几点:(1)中风后由于脑功能受损,使正常的排便反射被破坏,反射降低;(2)病人长期卧床不能活动或因活动不便而活动减少,造成胃肠蠕动缓慢;(3)病人的腹肌、膈肌、盆腔排便肌群如肛门括约肌、提肛肌等,或由于缺乏锻炼与活动而变得松弛无力,造成排便动力缺乏而发生便秘。4偏瘫卧床不起,被迫用仰卧位或侧卧位在床上大便,排便环境缺乏隐蔽性,病人因不习惯而造成心理上的排便障碍,影响排便反射的产生,易发生排便困难而形成便秘。(5)中风病人饮食量减少或事物中缺乏纤维素;(6)偏瘫早期脱水治疗。中医关于中风病伴发便秘发生的主要证型考虑有以下几个:(1)痰热腑实,胃肠积热:患者脏腑给你失调,饮酒饱食,痰热内蕴,胃肠积热,耗伤津液,肠道干涩,粪质干燥,难于排出;(2)阴虚血少:患者气血素虚,津亏血少,则大肠不荣,肠道干涩,导致大便干结,便下困难;(3)气虚: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导致便下无力,大便艰涩。

中医针灸对治疗便秘存在多种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观点和理论采用各自不同的经验配穴。其针灸治疗进展及其理论依据如下:刘未艾等[1]认为便秘分虚实,实者多由气机逆乱、升降失调或火炽灼津、肠燥便秘导致腑气不通;虚者因伤津耗液或气虚无力导致肠道传到无力而引发便秘。但便秘的关键在于腑气不通,传到失司。治疗应以通腑导气为主。采用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其所选穴位:天枢(双侧)、丰隆(双侧)、支沟(双)、左归来、左外水道(水道穴旁开2寸)、左外归来(归来穴旁开2寸),以电针治疗仪以疏密波刺激穴位。与口服番泻叶水相对照,治疗组显效率68.6%,效果高于对照组疗效。王东升等[2]采用腹部电针治疗中风后便秘,并与口服西沙必利片对照,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92.5%,疗效优于药物组。针刺取穴选用腹结、大横、天枢、水道,采用疏密波的电针治疗仪以刺激穴位。其认为病后脾胃受损,加之不能活动,胃肠蠕动减弱,纳运失调,肠中有宿粪。积滞日久,燥屎内结,气机逆乱,必致痰瘀阻窍,加重梗死;若脉络破损,则易致再度出血。治疗当以通腑泻浊,给邪以出路,方可气机调畅,中土健运,受纳有序,从而使水谷得以消化,精微得以吸收,糟粕得以排出。史江峰[3]采用腧募原配穴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与口服果导片相对照,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7.5%。取穴:大肠腧、天枢、太息、太白。其认为中风后便秘以虚性便秘为主,便秘的病位在肠,涉及脾肾二脏。脏腑之气与腧募穴相通,太白穴位足太阴脾经之原穴,太溪为足少阴肾经原穴,选用太白和太溪配合大肠腧募治疗便秘,达到补益脾肾,润肠通便的作用,并体现了远近配穴的原则。曹铁民等[4]认为患者中风后长期卧床,或久病气虚阴伤,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津液干枯则不能滋润大肠,使肠道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成便秘,采用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与口服比沙可啶肠溶片(便塞停)相对照,总有效率两者均为100%,但痊愈率则治疗组高于口服药物的对照组。针刺取穴为:支沟、气海、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王玮等[5]运用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51例,采取针刺太白、太渊、中脘、下巨虚4穴为治疗组与肥皂水灌肠组对照,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6%,对照组为73.33%,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其认为排便为胃肠功能,胃与大肠均属阳明,正常气化时阳经以下行为顺,常因中风“血之与气,并走于上”,气机上逆而不能下返,故糟粕不能顺利排出。李桂萍[6]认为六腑泻而不藏,腑气以通为顺,通下法为治疗的常法。其采用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取穴为:中脘、天枢(双)、支沟(双)、丰隆(双)。配穴:热秘加合谷、曲池;气秘加行间、气海;气血虚加脾俞、胃俞。配合温灸神阙穴10分钟,其总有效率为:92.86%。张亚娟等[7]认为中风后便秘与五脏功能盛衰关系密切,其证多属本需标实,针刺五输穴,调节五脏气机,沟通内外表里,协同周身气血,调整脏腑阴阳。针灸刺激排便中枢旁中央小叶,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直接调节排便。胡俊霞[8]认为人体患病是气血瘀滞经络不通,阴阳失衡。其采用百会、四神聪、天枢、关元穴,四穴相配使脾胃运化调畅,大肠传导正常,从而推陈致新,安和五脏,共奏通腑降浊,驱除余邪,健脾升清,濡养脑脉和四肢,益气养营,鼓舞正气之功。王彦华[9]认为人的排便动作受大脑皮层和腰骶部脊髓内低级中枢的调节,中风后,大脑皮层旁中央小叶随着大脑供血供氧不足而发生缺血,便秘便随之发生。针刺头顶部的顶中线及足运感区,可调整该部位的血液循环,从而调节排便中枢,改善因中风而造成的排便困难。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丹参二药合用,可消炎、解痉、改善肠粘膜循环、促进肠粘膜受损的上皮细胞的内生及转化功能。并配合中医“合治内脏”、“俞募配穴”的理论进行穴位注射,使黄芪益元气、壮脾胃、补气生血及丹参活血化瘀通络的功能极尽彰显。二药合用补虚活血,治疗虚性便秘疗效显著。

小结

便秘作中风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其对病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康复影响已逐渐被医务人员所认识并重视,临床上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针灸工作者在遵从前人治疗便秘的理论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临床治疗方案及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针灸做为绿色无副作用的临床治疗方法已逐渐被病人所接受。但对于临床研究数据还缺乏大样本的研究结果,并且诊断标准、疗效评价缺乏统一的标准,临床上急需规范的临床指导原则。在创新上应在理论上与西医理论相结合,以治本为目标,共同寻找更合理、更简便,更轻松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未艾,吴清明,李向荣,谭涛,石学慧,李里;电针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疗效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8,24,9:17-18.

[2]王东升,王顺,孔令丽,王危岩,崔晓梅;腹部电针治疗中风后便秘临床观察;中国针灸,2008,1,28,1:7-9.

[3]史江峰,俞募原配穴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临床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9,12,28,12:709-710.

[4]曹铁民,孙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便秘30例,陕西中医,2009,30,2:199-200.

[5]王玮,王秀英,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51例,陕西中医,2008,29,2:217-218.

[6]李桂萍,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42例[J].西中医,2009,12,25,12:34.

[7]张亚娟,袁萍,东贵荣.头针足运感区配合五输穴治疗中风后便秘,针灸临床杂志,2008,24(1):20-21.

[8]胡俊霞,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40例,福建中医药,2006,37(6):24.

[9]王彦华.头针并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O04,l1(1):27-28.

标签:;  ;  ;  

中风后便秘的针灸治疗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