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干港论文-董国勋

内陆干港论文-董国勋

导读:本文包含了内陆干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港口资源,锦州港,组合港,控制性详细规划

内陆干港论文文献综述

董国勋[1](2011)在《实行“一港一政”接轨国际化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连港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业经2011年10月26日大连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2011年11月24日辽宁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批准,将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六章四十条,明确了港口规划与建设、经营(本文来源于《大连日报》期刊2011-12-13)

姜成坤[2](2010)在《大连港:海铁联运再提速》一文中研究指出沈阳、长春、吉林叁市走完,亲身感受到了大连港内陆干港建设的成效。然而,这并不是结束,内陆港建设仍在继续:哈尔滨集装箱中心站、大庆内陆港、穆棱物流场站都正在建设中……在这些内陆港、中心站、场站的支撑下,大连港一直引以为傲的海铁联运服务体系将再次提速。$(本文来源于《大连日报》期刊2010-08-20)

姜成坤[3](2010)在《直航船驶进长春、吉林“港”》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动车组只用了两个多小时,便将我们从沈阳带到了长春。说来也巧,当地连续下了一个星期的雨在我们到达时竟停了,红彤彤的火烧云挂满了西边的天际,预示着第二天会是个难得的晴天。   8月6日一早,我们如约前往长春内陆港。负责接待我们的大连港集发物流有(本文来源于《大连日报》期刊2010-08-15)

姜成坤[4](2010)在《沈阳内陆港: 龙腾腹地向海飞》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   东北有句老话,“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现如今,当一趟趟集装箱班列从东北腹地源源不断地驶向大连港时,应验的不仅仅是这句老话。东北内陆城市与大连港联手打造的“无水港”,不但圆了“港口设在家门口”的梦想,而且还推进了东北腹地开放型经济(本文来源于《大连日报》期刊2010-08-12)

宫之光[5](2009)在《大连内陆干港建设再添新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宫之光)9月3日,在牡丹江市穆棱下城子镇的一片荒漠上,阵阵鼓声惊醒了沉睡的土地,飘扬的彩色气球,使这片荒滩格外热闹。由大连港集团投资建设的黑龙江绥穆集装箱内陆干港在这里举行隆重开工典礼,标志着大连港集团向“打造东北亚最大、能力最强的物流企业”的目(本文来源于《大连日报》期刊2009-09-08)

王欢明[6](2008)在《成都发展内陆“干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际集装箱的迅猛发展,促使国际贸易往来的不断增加,不断增加的海运货流,使港口在更大的内陆范围内寻找货源满足港口的需要,同时,内陆城市为了提高外贸水平,促进与国际更大更多的贸易,需通过加强发展国际集装箱来发展外贸型经济。在港口和内陆城市基于自身的发展需要基础上,通过相互合作促成内陆“干港”的形成。成都地处西南地区,既不沿江也不靠边,但其有铁道部规划建设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并且是四川省规划建设综合交通主枢纽,其完全可以依据该通道和枢纽来建设内陆“干港”。在成都建立内陆“干港”不仅有其必要性,如可带动当地的外贸的发展,促进成都大都市区的发展,同时也有一定的可能性,如有相当的硬件、软件基础来支撑。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国际物流园区正在规划建设,政府应该对内陆“干港”的建设有总体思路和定位,并且在近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完成基础性的工作。本文通过系统对内陆“干港”的梳理,总结了国内外发展内陆“干港”实践经验,为成都发展内陆“干港”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在研究成都发展内陆“干港”过程中,重点分析了发展内陆“干港”存在的内外部条件,发展内陆“干港”可以给成都乃至四川带来的利益。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成都内陆“干港”建设的构想,确定其发展总体思路、具体行动,使其发展可具有操作性、实践性。最后,通过分析目前建设内陆“干港”存在的相关问题,针对性的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对成都发展内陆“干港”有一定的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8-06-01)

港宣[7](2008)在《大连港集团今年吞吐量锁定1.85亿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在市政府确定的2008年11项重点工作中,第一项就是强化国际航运中心的辐射服务功能。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旗舰”,大连港集团今年又将保持怎样的发展态势?昨日,笔者从大连港集团获悉,2008年大连港集团的吞吐量目标将比上年新增2000万吨,达1.85(本文来源于《大连日报》期刊2008-01-20)

杨睿[8](2006)在《内陆“干港”及其选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集装箱运输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也逐渐从海上向内陆推进。集装箱内陆运输网络具有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方面,它可以拓展港口的腹地,一方面可以为货主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另外,它的建成对交通运输系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而内陆“干港”正是内陆运输网络的核心,它的选址、投资建设,对整个网络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首先对内陆“干港”的相关理论包括内陆“干港”的相关概念,选址的理论、以及内陆“干港”选址的原则和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接下来,提供了一个内陆“干港”的选址模型。 本分的核心就是提供了实用的选址模型。模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技术(DEA)方法,对侯选地址进行粗选,选择如运输成本、运输时间等主要因素,作为评价的指标,评判各个侯选地址是否有效,从而缩小了选址的范围。第二部分,采用AHP-F隶属度合成综合评价法,对候选地址进行排序。从而得出最优的地址。 本文的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对集装箱内陆运输网络的研究展望。(本文来源于《上海海事大学》期刊2006-06-01)

内陆干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沈阳、长春、吉林叁市走完,亲身感受到了大连港内陆干港建设的成效。然而,这并不是结束,内陆港建设仍在继续:哈尔滨集装箱中心站、大庆内陆港、穆棱物流场站都正在建设中……在这些内陆港、中心站、场站的支撑下,大连港一直引以为傲的海铁联运服务体系将再次提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陆干港论文参考文献

[1].董国勋.实行“一港一政”接轨国际化管理[N].大连日报.2011

[2].姜成坤.大连港:海铁联运再提速[N].大连日报.2010

[3].姜成坤.直航船驶进长春、吉林“港”[N].大连日报.2010

[4].姜成坤.沈阳内陆港:龙腾腹地向海飞[N].大连日报.2010

[5].宫之光.大连内陆干港建设再添新丁[N].大连日报.2009

[6].王欢明.成都发展内陆“干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7].港宣.大连港集团今年吞吐量锁定1.85亿吨[N].大连日报.2008

[8].杨睿.内陆“干港”及其选址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

标签:;  ;  ;  ;  

内陆干港论文-董国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