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胆丸及其原料药材广藿香叶的药理学研究

藿胆丸及其原料药材广藿香叶的药理学研究

论文摘要

藿胆丸是由广藿香叶和猪胆粉组成的中药制剂,临床用于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它的疗效显著、作用明确。但关于藿胆丸全面系统的药理学研究基本空白,特别是关于藿胆丸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藿胆丸不同化学部位的药理学研究,国内外尚无相关报道。本课题研究旨在阐明藿胆丸清热化浊、宣通鼻窍的相关药理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对藿胆丸发挥药理作用的有效化学部位进行初步研究;通过比较不同产地原料药材广藿香叶的药理学作用,明确原料药材广藿香叶的最佳选择来源,为藿胆丸更安全有效的临床应用提供药理学依据。1藿胆丸药理作用研究1.1藿胆丸抗炎作用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试验、大鼠琼脂肉芽肿试验研究藿胆丸的抗炎作用。结果显示,藿胆丸能降低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度,减轻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趾肿胀程度,降低大鼠肉芽肿重量,表明藿胆丸具有抗炎作用。1.2藿胆丸镇痛作用通过小鼠热板致痛试验、冰醋酸致小鼠扭体试验研究藿胆丸镇痛作用。结果显示,藿胆丸能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减少冰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表明藿胆丸具有镇痛作用。1.3藿胆丸免疫作用通过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生成试验、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研究藿胆丸免疫作用。结果显示,藿胆丸能增加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增强免疫低下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表明藿胆丸具有免疫增强作用。1.4藿胆丸抑菌作用通过体外抑菌试验、体内抑菌试验研究藿胆丸的抑菌作用。结果显示,藿胆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鼠体内接种的生命延长率呈升高趋势,表明藿胆丸具有抑菌作用。1.5藿胆丸抗过敏作用通过组胺致小鼠皮肤过敏反应试验、组胺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试验研究藿胆丸的抗过敏作用,结果显示,藿胆丸能提高组胺致小鼠皮肤过敏反应的致敏阈;抑制组胺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表明藿胆丸具有抗过敏作用。1.6藿胆丸抗炎作用机理研究通过抑制鼻炎模型小鼠炎症部位前列腺素(PGE2)、组胺及血清中丙二醛(MDA)生成试验,研究藿胆丸的抗炎作用机理。结果显示,藿胆丸能降低鼻炎模型小鼠炎症组织的前列腺素、组胺及血清中丙二醛含量,表明藿胆丸的抗炎作用机理与抑制PGE2、组胺、丙二醛的生成有关。2藿胆丸组成药味不同化学部位药理作用研究采用正交设计确定分组和给药剂量,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冰醋酸致小鼠扭体试验研究藿胆丸组成药味不同化学部位广藿香叶去挥发油水提物、广藿香叶挥发油、猪胆粉乙醇提取物的药理作用。结果显示,除单纯使用广藿香叶去挥发油水提物和猪胆粉乙醇提取物外,广藿香叶挥发油以及广藿香叶挥发油、广藿香叶去挥发油水提物和猪胆粉乙醇提取物间相互配伍均能降低小鼠耳廓肿胀度,减少小鼠扭体次数,且可见广藿香叶挥发油与猪胆粉乙醇提取物的抗炎试验的交互作用,初步推测广藿香叶挥发油为藿胆丸抗炎镇痛作用的有效部位。3不同产地藿香叶药理作用比较研究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研究不同产地藿香叶的抗炎作用;通过小鼠热板致痛试验、冰醋酸致小鼠扭体试验研究不同产地藿香叶的镇痛作用;通过组胺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试验研究不同产地藿香叶的抗过敏作用;通过体外、体内抑菌试验研究不同产地藿香叶的抑菌作用。结果显示,牌香、南香均能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提高热板致痛小鼠的痛阈值,抑制组胺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牌香能减少冰醋酸致痛小鼠的扭体次数,抑制卡他球菌作用较为明显,南香抑制肺炎链球菌的作用较为明显,牌香对小鼠体内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存活率呈升高趋势。表明不同产地藿香叶有不同的抗炎、镇痛、抗过敏和抑菌作用。

论文目录

  • 中英文名词术语对照
  • Abstract
  • 摘要
  • 前言
  • 实验材料
  • 1 药物
  • 2 动物与菌株
  • 3 实验环境
  • 4 试剂
  • 5 仪器
  • 6 数据统计
  • 实验方法
  • 1 藿胆丸药理作用研究
  • 1.1 藿胆丸抗炎作用
  • 1.1.1 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 1.1.2 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的影响
  • 1.1.3 对大鼠琼脂肉芽肿的影响
  • 1.2 藿胆丸镇痛作用
  • 1.2.1 对热板法致痛小鼠痛阈值的影响
  • 1.2.2 对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 1.3 藿胆丸免疫作用
  • 1.3.1 对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IgM)生成的影响
  • 1.3.2 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 1.4 藿胆丸抑菌作用
  • 1.4.1 体外抑菌试验
  • 1.4.2 体内抑菌试验
  • 1.5 藿胆丸抗过敏作用
  • 1.5.1 对组胺致小鼠皮肤过敏反应的影响
  • 1.5.2 对组胺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的影响
  • 1.6 藿胆丸抗炎作用机理
  • 1.6.1 对小鼠炎症组织中前列腺素(PGE2)含量的影响
  • 1.6.2 对小鼠炎症组织中组胺含量的影响
  • 1.6.3 对小鼠血液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2 藿胆丸组成药味不同化学部位的药理学研究
  • 2.1 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
  • 2.2 冰醋酸致小鼠扭体试验
  • 3 不同产地藿香叶的药理作用比较研究
  • 3.1 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
  • 3.2 冰醋酸致小鼠扭体试验
  • 3.3 小鼠热板镇痛试验
  • 3.4 组胺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试验
  • 3.5 体外抑菌试验
  • 3.6 体内抑菌试验
  • 结果与分析
  • 1. 藿胆丸药理作用研究
  • 1.1 藿胆丸抗炎作用
  • 1.2 藿胆丸镇痛作用
  • 1.3 藿胆丸免疫作用
  • 1.4 藿胆丸抑菌作用
  • 1.5 藿胆丸抗过敏作用
  • 1.6 藿胆丸抗炎作用机理
  • 2. 藿胆丸组成药味不同化学部位药理作用研究
  • 3. 不同产地藿香叶药理作用比较研究
  • 讨论
  • 1.藿胆丸的药理作用
  • 1.1 藿胆丸的抗炎作用探讨
  • 1.2 藿胆丸镇痛作用探讨
  • 1.3 藿胆丸免疫作用探讨
  • 1.4 藿胆丸抗过敏作用探讨
  • 1.5 藿胆丸抑菌作用探讨
  • 1.6 藿胆丸抗炎作用机理探讨
  • 2. 藿胆丸不同化学部位药理作用探讨
  • 3. 不同产地广藿香叶的药理作用探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广藿香叶不同采收阶段质量比较[J]. 亚太传统医药 2013(08)
    • [2].藿香叶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J]. 食品工业科技 2018(22)
    • [3].藿香叶治肠炎[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3(06)
    • [4].广藿香叶挥发油抗炎作用机制实验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02)
    • [5].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藿香叶浸膏的数学模型[J]. 中国调味品 2013(02)
    • [6].聚酰胺柱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广藿香叶总黄酮的含量[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03)
    • [7].东北藿香叶蛋白质的提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29)
    • [8].经典验方[J]. 饮食科学 2019(07)
    • [9].不同品种来源广藿香叶表皮毛特征比较分析[J]. 广西植物 2020(07)
    • [10].治疗口臭验方[J]. 中国民间疗法 2019(01)
    • [11].藿香叶表皮毛的研究[J]. 中药与临床 2011(02)
    • [12].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藿香梗和藿香叶浸膏[J]. 化工学报 2008(03)
    • [13].不同产地藿香叶主要药效学比较[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8(04)
    • [14].广藿香与土藿香的挥发油成分和显微特征比较[J]. 中药材 2009(11)

    标签:;  ;  ;  ;  

    藿胆丸及其原料药材广藿香叶的药理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