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视角下的《死者》

解构视角下的《死者》

论文摘要

詹姆斯.乔伊斯是二十世纪里一位伟大的爱尔兰小说家,也是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杰出代表。他的创作对西方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和狄更斯一起被誉为莎士比亚之后两位最伟大的用英语创作的作家。《死者》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压卷之作,是该集的高潮与总结,历来被誉为英语文学中的名著佳作。综观小说《死者》的叙事脉络,乔伊斯通过晚会以及晚会后的几个场景描述了主人公加布里埃尔在不同场景中,相继与三个女人交锋屡屡受挫之后,心态发生的种种变化,揭示了他逐步走向自我,认识自我,以及最后“顿悟”的心路历程,但是,从《死者》结尾有关“顿悟”和“漫天飘舞的大雪”描述中,读者并不能直接感受到主人公此刻究竟“悟”出了什么。故事的结尾和加布里埃尔的未来隐没在充满着象征意义的文字之中。一切不在是明白和清晰可辩的。它的寓意需要阅读主体去解读和阐释。事实上,乔伊斯作品中所表现的意义含糊就是对传统解读的有力质疑。兴起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解构主义批评方法旨在消解文本中意义的确定性和单一性,因而为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读方式。本文试图运用解构批评方法,尤其是雅克·德里达的“异延”解构观点对《死者》进行具体分析。“异延”是德里达解构主义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产生差异的差异”。德里达通过异延消解了西方传统中形而上学的“逻格斯中心主义”和“语音中心主义”,从而说明了任何一种追寻单一本原的活动都是徒劳的。全文由四章构成。第一章分三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第二部分简要介绍小说《死者》及其主题并从中选取两个最具争议性的互相矛盾的主题“死亡”和“新生”作为本文的论述对象;第三部分介绍迄今为止在文学评论上对《死者》所形成的一些观点。第二章介绍解构主义的主要观点,尤其是德里达“异延”观点,旨在为后面的文本分析提供理论准备;第三章主要用“异延”观点分析文本中出现的关键词汇“死者”、“西部”,说明由于语言及意义的含糊,导致了作为意义归宿的“在场”已经不复存在,符号的确定意义被层层延异下来,又向四面八方指涉开去,犹如种子一样到处播撒,因而它根本没有中心可言。从而从文本中一句话“该是他动身去西方旅行的时候了(孙粱等译:263)”着手(这句话是理解整个文本主题的关键),来探讨两个最富争议的互相对立的主题:死亡和新生,指出导致这两种互相对立的主题能在同一文本中合理存在的原因,是由于该文本自身存在的矛盾因素导致了文本意义的含糊,从而造成了文本意义的不确定,即文本中心意义(主题)的缺失。是文本自己消解了自己。同时,主题意义的不确定也体现了对传统解读的颠覆。第四章的结语部分对上述章节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最后的结论是:由于文本中互相矛盾的、不确定的因素及语言和意义的含糊性而导致了中心意义的缺失,从而说明文本具有意义含混和自我消解的特征。同时,小说《死者》主题意义的开放性,给读者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阐释空间,这也正是它被读者广泛关注的魅力所在。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中文摘要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Introduction to Dubliners
  • 1.2 Introduction to "The Dead" and its Theme
  • 1.3 Literature Review
  • Chapter 2 Deconstruction and Deconstructive Criticism
  • 2.1 Derrida and Deconstruction
  • 2.2 The Intention of Deconstruction
  • Chapter 3 Différance in "The Dead"
  • 3.1 What does Différance mean?
  • 3.2 Différance of "The Dead"
  • 3.3 Supplementary to "the dead"
  • 3.4 Uncertainty of the Theme of the Text
  • Chapter 4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附: 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论著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翻译中源语文本有无始源性和稳定性问题初探——评《解构主义与翻译》[J].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09(01)
    • [2].解构主义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J]. 西部皮革 2020(04)
    • [3].城市建设中的“奢侈品”——谈解构主义建筑[J]. 建筑与文化 2020(02)
    • [4].浅谈解构主义建筑——以中国解构主义建筑为例[J]. 绿色环保建材 2017(12)
    • [5].后现代主义服装下的解构——非常规服装结构设计应用研究[J]. 中国民族博览 2016(10)
    • [6].解构主义在服装造型中的运用[J]. 中国民族博览 2017(05)
    • [7].解构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J]. 林区教学 2017(08)
    • [8].中国大陆解构主义翻译研究焦点分析[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 [9].解构主义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表现[J]. 纺织导报 2015(11)
    • [10].解构主义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艺术家 2020(01)
    • [11].浅谈解构艺术和解构主义建筑[J]. 美术文献 2020(06)
    • [12].解构主义视角下影音作品异国重构的生命力[J]. 北方文学 2019(17)
    • [13].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J]. 校园英语 2019(27)
    • [14].研读文本,增强独立备课的能力[J]. 语文教学通讯 2017(26)
    • [15].《冰淇淋皇帝》的解构主义阅读[J]. 文教资料 2015(32)
    • [16].浅析解构主义建筑[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3(07)
    • [17].电影《卑鄙的我》的解构主义分析[J]. 牡丹 2018(29)
    • [18].在服装设计中解构主义的应用研究[J]. 长江丛刊 2016(32)
    • [19].“误读”理论对解构主义的继承与利用[J]. 北方文学 2016(22)
    • [20].解构主义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育现状探析[J]. 中学语文 2017(03)
    • [21].论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的互补性在翻译思想中的体现[J]. 校园英语 2017(02)
    • [22].新解构主义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育现状探析[J]. 中学语文 2017(09)
    • [23].Marisfrolg.SU的艺术日常[J]. 时尚北京 2017(05)
    • [24].解构主义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明日风尚 2017(12)
    • [25].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 中华少年 2017(20)
    • [26].解构主义视角下对《君臣人子小命呜呼》的阐释[J]. 青年文学家 2017(03)
    • [27].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 北方文学 2017(09)
    • [28].解构主义风格服装的造型特征及其结构设计研究[J]. 明日风尚 2017(06)
    • [29].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长江丛刊 2017(23)
    • [30].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 明日风尚 2017(17)

    标签:;  ;  ;  ;  ;  

    解构视角下的《死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