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肾化瘀法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的机理探讨

温肾化瘀法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的机理探讨

论文题目: 温肾化瘀法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的机理探讨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医内科学

作者: 唐健元

导师: 王再谟

关键词: 温肾化瘀,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作用机理

文献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温肾化瘀法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 方法:将温肾化瘀中药分别用于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和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身上,并与降尿酸药(苯溴马隆和别嘌呤醇)和抗炎药(消炎痛)对照观察其对模型动物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并评价其抗炎镇痛效果。 结果:在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中,温肾化瘀中药能明显降低异常升高的血尿酸和尿素氮(P<0.05),但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未作出统计学意义(P>0.05)。在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中,我们分别通过鼠耳肿胀法和足跖肿胀法、测定细胞因子水平以及扭体法、热板法、疼痛介质水平的测定,证明了温肾化瘀中药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效果(P<0.05)。 结论:温肾化瘀中药很可能有抑止黄嘌呤氧化酶(XOD)的活性和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其抗炎效果可能主要与抑止细胞因子释放有关,而镇痛作用可能主要与抑止外周K~+、DA和5-HT释放有关。病理切片和电镜检查肯定了温肾化瘀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确切作用。

论文目录:

缩略词表

1.引言

1.1 痛风的发病机制

1.2 痛风的中医认识

2.温肾化瘀法对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响机制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中药

2.1.2 阳性药

2.1.3 造模剂

2.1.4 试剂盒

2.1.5 实验动物

2.1.6 实验仪器

2.2 方法与结果

2.2.1 温肾化瘀中药对小鼠因酵母膏致高尿酸血症的影响

2.2.2 温肾化瘀中药对因酵母致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黄嘌呤氧化酶(XOD)的影响

2.2.3 温肾化瘀中药对小鼠因氧嗪酸钾盐致高尿酸血症的影响

2.2.4 温肾化瘀中药对因氧嗪酸钾盐致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黄嘌呤氧化酶(XOD)的影响

2.2.5 温肾化瘀中药镇痛实验

2.2.5.1 小鼠扭体法镇痛实验

2.2.5.2 小鼠热板法镇痛实验

2.2.6 温肾化瘀中药对外周疼痛介质(K~+、NE、DA、5-HT)的影响

2.2.6.1 对外周K~+的影响

2.2.6.2 对外周单胺类递质(NE、DA、5-HT)的影响

2.2.7 温肾化瘀中药抗炎实验

2.2.7.1 二甲苯鼠耳肿胀法

2.2.7.2 大鼠足跖肿胀法

2.2.7.3 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细胞因子(IL-1β、IL-6、IL-8、TNF-α、PGE_2)的影响

温肾化瘀法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影响的病理切片图

温肾化瘀法影响痛风性关节炎的病理观察报告

电镜标本处理方法

电镜下观察温肾化瘀法对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响

2.3 小结

2.3.1 中药对因酵母膏致小鼠高尿酸血症的动物模型的影响

2.3.2 中药对因氧嗪酸钾盐致小鼠高尿酸血症的动物模型的影响

2.3.3 中药镇痛实验结果

2.3.4 中药对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疼痛介质(K~+、NE、DA、5-HT)的影响

2.3.5 中药抗炎实验结果

2.3.6 中药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细胞因子(IL-1B、IL-6、IL-8、TNF-A、PGE_2)的影响

3.讨论

3.1 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及防治现状

3.1.1 流行病学

3.1.2 尿酸(UA)代谢及其生理作用

3.1.3 高UA血症和痛风性关节炎的病理生理

3.1.4 痛风性关节炎的防治

3.1.4.1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治疗

3.1.4.2 痛风性关节炎慢性期的治疗

3.1.4.3 痛风性关节炎发作间期

3.1.4.4 其他治疗

3.2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认识及治疗现状

3.2.1 病因病机认识

3.2.1 中医治疗现状

3.2.1.1 分型治疗

3.2.1.2 分期治疗

3.2.1.3 外治法

3.2.1.4 内外合治

3.3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3.3.1 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

3.3.2 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

3.3.2.1 动物的选择

3.3.2.2 造模方法

3.4 温肾化瘀中药影响高尿酸血症的机理探讨

3.4.1 温肾化瘀中药影响酵母膏致高尿酸血症的机理探讨

3.4.2 温肾化瘀中药影响氧嗪酸钾盐致高尿酸血症的机理探讨

3.5 温肾化瘀中药对痛风性关节炎的镇痛机理探讨

3.6 温肾化瘀中药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机理探讨

3.6.1 中药对炎性动物模型的抗炎机理探讨

3.6.2 中药影响细胞因子的机理探讨

3.6.2.1 IL-1对软骨细胞的影响

3.6.2.2 IL-1对软骨基质的影响

3.6.2.3 IL-1对滑膜的影响

3.6.2.4 IL-1对骨赘形成中的作用

3.6.2.5 IL-6在关节炎中的作用

3.6.2.6 IL-8在关节炎中的作用

3.6.2.7 TNF-α、PGE_2在关节炎中的作用

4.结论

4.1 温肾化瘀法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机制

4.2 温肾化瘀法抗炎镇痛的机制

5.问题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莱菔子行气消食的机理研究

王再谟教授采用温肾化瘀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经验总结

初探气化与胃肠运动的关系

声明

发布时间: 2005-09-20

参考文献

  • [1].针刀镜治疗急性膝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D]. 徐强.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 [2].痛风宁胶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研究[D]. 徐慧成.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
  • [3].吉海旺教授学术思想总结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D]. 雷瑗琳.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 [4].四妙散颗粒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节炎的临床研究[D]. 陈祥.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 [5].邓运明教授学术思想传承研究及其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总结[D]. 李华南.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
  • [6].蒋小敏教授学术思想总结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胡子毅.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
  • [7].痛风宁颗粒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药学、药效学及临床研究[D]. 陈伟宏.福建中医学院2002
  • [8].中药痛风宁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D]. 陈明岭.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
  • [9].痹证中医证治规律研究[D]. 梁振科.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 [10].基于TLRs-MyD88与NLRP3通路的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大鼠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D]. 房树标.湖北中医药大学2016

相关论文

  • [1].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抗痛风中药的筛选[D]. 刘文波.山东大学2008
  • [2].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的建立与降尿酸中药的筛选[D]. 马通军.天津医科大学2003
  • [3].中药痛风宁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D]. 陈明岭.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

标签:;  ;  ;  ;  

温肾化瘀法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的机理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