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典型人物报道叙述不可靠现象原因探究

新时期我国典型人物报道叙述不可靠现象原因探究

论文摘要

典型人物报道在我国新闻传播事业中占重要地位,但无可争辩的事实是,20世纪70年代后,它的发展势头已不如从前。2004年,新华社针对全国范围内受众的调查显示,受众对典型人物报道的真实性存在质疑。本研究从文本出发,引入叙述学中叙述者和隐指作者的概念。根据叙述可靠性理论,叙述者和隐指作者价值观的异同决定着叙述的可靠与否。我们将新时期我国典型人物报道叙述不可靠现象分成三类:对典型人物事件的不可靠报道、对感知的不可靠解读和对道德的不可靠评价。本文重点研究造成典型人物报道叙述不可靠现象的原因。从文本叙述来说,被叙述对象在文本中的形象和现实中的形象存在反差,同时,占统治地位的全知全能叙述视角和不恰当的视角转换也导致了叙述不可靠现象的产生。从社会环境来说,典型人物报道形成的刻板印象、大众文化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媒介市场化趋势都影响着叙述可靠性的实现。本文指出典型人物报道叙述不可靠现象,绝非否定典型人物报道的巨大价值。分析叙述不可靠的现象和产生原因,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使典型人物报道取得更大的成功。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三、基本概念界定
  • 第一章 近年来我国典型人物报道研究概况
  • 1.1 近年来我国典型人物报道研究综述
  • 1.1.1 我国典型人物报道研究内容梳理
  • 1.1.2 我国典型人物报道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支撑
  • 1.2 用叙述学理论研究典型人物报道的可行性
  • 1.2.1 作为叙述活动的典型人物报道
  • 1.2.2 叙述可靠性理论对典型人物报道写作的启示
  • 第二章 新时期我国典型人物报道中的叙述不可靠现象
  • 2.1 叙述可靠性及判断标准
  • 2.1.1 叙述者与隐指作者
  • 2.1.2 可靠的叙述者和不可靠的叙述者
  • 2.1.3 叙述可靠性的判断标准
  • 2.2 新时期我国典型人物报道文本中的叙述不可靠现象及类型
  • 2.2.1 "误报或不充分报道事实和事件"——对典型人物事件的不可靠报道
  • 2.2.2 "误读或不充分解读知识和感知"——对典型人物感知的不可靠解读
  • 2.2.3 "误评或不充分评价伦理和判断"——对典型人物道德的不可靠评价
  • 第三章 新时期我国典型人物报道的文本叙述致使叙述不可靠
  • 3.1 被叙述者在文本中与现实社会中的形象反差
  • 3.1.1 职业形象的反差
  • 3.1.2 性别形象的反差
  • 3.1.3 社会评价的反差
  • 3.1.4 小结
  • 3.2 叙述视角运用中的缺失
  • 3.2.1 以全知全能为主的叙述视角
  • 3.2.2 叙述视角运用中的其它问题
  • 第四章 社会环境对新时期典型人物报道叙述不可靠的影响
  • 4.1 历史:"刻板印象"对作者和读者的影响
  • 4.1.1 典型人物报道形成的"刻板印象"
  • 4.1.2 "刻板印象"造成作者和读者思维定势
  • 4.2 文化:大众文化和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作者和读者的冲击
  • 4.2.1 大众文化对作者和读者的冲击
  • 4.2.2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作者和读者的冲击
  • 4.3 经济:市场经济对作者和读者的影响
  • 4.3.1 市场经济下的媒介市场化趋势
  • 4.3.2 市场经济下的媒体带给作者压力
  • 4.3.3 市场经济催生读者的自我意识和逆反心理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新时期我国典型人物报道叙述不可靠现象原因探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