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进展研究

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进展研究

(河池市妇幼保健院广西河池547000)

【摘要】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后发生率最高、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产妇产后死亡的重要因素。引起产妇产后出血的因素较多,包括子宫收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损伤等。因此,了解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分娩质量及降低产妇死亡率的关键。以下主要对产妇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进展作如下综述。

【关键词】产后出血;因素;护理措施;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5-0306-03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导致我国产妇分娩后死亡的首位高危因素[1]。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在500ml以上,称为产后出血[2]。产后出血多发生在2小时内,而产妇产后出血时常伴随心慌、头晕、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及出冷汗等休克症状和体征,若失血过多还可能导致腺垂体功能下降、垂体缺血坏死等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3]。因此,了解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对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1.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引起产妇产后出血的因素较多,常见的有子宫收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等[4]。

1.1子宫收缩乏力

导致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应数子宫收缩乏力,而任何可能造成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因素,均可能引起宫缩乏力[5]。导致子宫收缩乏力的因素,临床常见的主要包括这几种:①子宫因素:巨大胎儿、多胎、羊水过多等会导致子宫出现过度增大;产次过频、剖宫产史、子宫肌瘤术后及子宫发育不良等均可能对子宫肌产生损伤[6]。比如,巨大儿会造成子宫肌纤维水肿及变形,或者导致过度伸展,甚至是肌层断裂,产妇分娩时会使平滑肌处于一种迟缓状态,无法正常收缩与锁复,当胎盘娩出时间延长时,未能及时关闭血窦,则会导致产后出血。②全身因素:产妇临产时应用子宫收缩抑制剂、精神过度紧张、使用麻醉剂及镇静剂等[7]。③产科因素:产程过长会过度消耗产妇体力、妊高征、合并贫血、胎盘早剥、宫腔感染及膀胱过度充盈等,均可诱发产后出血[8]。

1.2软产道损伤

产程进展快、子宫收缩过强、软产道损伤及巨大胎儿等情况发生时,加上接产时会阴保护不当,或是阴道手术时未能正确操作,这些因素均可能引起软产道裂伤,最终导致产后出血,甚至是阔韧带血肿、腹膜后血肿等严重后果。有研究[9]显示,因急产、会阴切口小、胎儿过大及保护不当等因素引起产后出血的产妇约占3.7%。

1.3凝血功能障碍

引起凝血功能障碍的因素较多,常见的如宫内死胎、羊水栓塞、胎盘早剥等。另外,肝内胆汁淤积、妊娠合并肝病、维生素K吸收减少及凝血因子量减少时,均可能引起产后出血。有研究[10]报道,产妇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时,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性约为5%。

1.4胎盘因素

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还包括胎盘因素,如胎盘嵌顿、胎盘植入、胎盘胎膜残留、胎盘粘连及胎盘剥离不完全等[11]。胎盘因素被认为是当前导致剖宫产后出血的显著高危因素,而胎盘因素又与流产频次相关。近年来,随着人工流产率的升高,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情况也呈增加趋势。在流产手术中,需要对宫腔进行反复操作,不可避免会对子宫内膜造成一定损伤,继发感染,增加子宫内膜炎发生的可能性,再次妊娠时则容易引起胎盘粘连、胎盘植入等情况。除此之外,子宫内膜面积减少,会导致胎盘异位或胎盘面积减少,进而引起胎盘前置,也容易导致产后大出血。因此,应加强计划生育宣传,加大力度进行生殖健康教育,尽可能降低非意愿妊娠的发生率,减少流产次数,避免多孕多产及多次宫腔操作,尽可能避免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

1.5分娩方式

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中,剖宫产也是其中一个。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二次剖宫产率也不断升高,进而导致产后出血率上升。剖宫产术属于剖腹手术,不可避免会存在并发症,而产后若大量出血,且未能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会发展为失血性休克,威胁到产妇生命安全。因此,了解哪些产妇是产后出血高危群体,并及时进行针对性预防与控制至关重要。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剖宫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而引起剖宫产后宫缩乏力的因素也较多,包括镇静剂及麻醉药物对子宫平滑肌的抑制、手术时对子宫内膜造成的损伤、产妇本身的恐惧及担心分娩不理想等精神因素。有文献[12]指出,剖宫产术的出血量明显多于自然分娩。有研究者[13]指出,阴道分娩后的出血率在2%左右,而剖宫产产后出血率在3.85%左右,且超过90%产后出血发生于产后1h内。

2.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2.1产前预防

产前,医护人员应重视对孕妇的管理及孕期保健。积极对孕妇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保健意识,做到定期进行产检及系统检查。对孕妇全身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及全面了解,并加大对高危孕妇的系统监护。对于患贫血、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孕妇,应让孕妇及其家属认识到相关的危险性,提高治疗依从性。对于存在产后出血风险的孕妇,建议提前入院接受检查、治疗及待产。在孕期,积极对孕妇进行孕期营养知识指导、实施心理辅导、健康宣教,增加孕妇对分娩的认识,缓解其内心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

2.2产时预防

⑴第一产程

规律宫缩至宫口开全这段时间,则为第一产程[14]。在第一产程,大多数孕妇,尤其是初产妇,会对分娩产生恐惧情绪。助产士应主动了解产妇的情况,并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消除其不良心理;同时,鼓励产妇进食,以补充体力,预防出现疲劳状态,以最佳状态迎接分娩过程。助产士应保持对产程的高度关注,条件允许时使用产程图对产程进展进行监测,一旦发现产程停滞、产程延长等产程异常情况时,迅速做出正确处理。

⑵第二产程

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结束,该时期称为第二产程[15]。助产士应对产妇情况进行密切观察,留意宫缩、胎心率等变化情况,若发生宫缩乏力,应迅速适当应用缩宫素,促进宫缩,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缩宫素时必须有专人陪护。教会产妇正确使用腹压的方法,以免胎头娩出过快而造成软产道裂伤。有文献[16]报道,第二产程时,遵循1-1-1的原则,可有效预防胎儿娩出过快,促进子宫收缩与缩复,防止软产道裂伤。在操作过程中,助产士应做到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持动作的轻柔。

⑶第三产程

胎儿娩出至胎盘胎膜娩出,称为第三产程[17]。胎儿娩出后的1min内,助产士应及时应用子宫收缩药。注意识别胎盘剥离的征象,协助产妇娩出胎盘胎膜,但不可过早用力牵拉或者按压子宫,避免胎盘正常剥离受影响而引起出血。产妇娩出胎盘胎膜后,助产士应对胎盘胎膜进行仔细检查,看完整与否、有残留与否;仔细查看软产道是否裂伤或者血肿;对(给)产妇进行子宫按摩,促进子宫收缩。若产妇子宫收缩乏力,且应用缩宫素未能取得预期效果时,观察产妇膀胱充盈情况,如过度充盈则应给予导尿,并及时给予米索前列醇塞肛,以促进子宫收缩。

2.3产后预防

产后2h是产后出血的高发时期,故加强对产妇产后2h的观察及出血量监测至关重要[18]。保持对产妇的子宫收缩、伤口、阴道流血等情况的密切观察,留意膀胱的充盈程度,观察子宫底高度。对于可能出现产后出血者,应重视配血与输血准备工作,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作正确处理。同时,指导并协助产妇与婴儿早接触、早吸吮,利于子宫收缩。有文献[19]指出,吸吮乳头的刺激作用,可产生内源性缩宫素,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产后出血的可能性。有研究者[20]指出,产后2h对产妇给予有规律的乳头刺激,可有效缩短产程,有利于减少产后出血。

2.4产后出血护理

2.4.1产后观察产后48h是发生产后大出血的高位时期。分娩结束后,应注意观察产妇阴道是否流血;若出现出血情况,应注意监测或测量出血量。部分患者在分娩后从手术室回病房的过程中,会出现流血的情况,甚至是住院期间也会偶尔流血。如果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不超过500ml,只需进行常规止血;出血量较大时,则应及时送急诊进行止血处理。因此,考虑到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应保持对产妇的24h密切观察,以便及时发现与处理产后出血情况。

2.4.2急救发生产后出血后,让患者去枕取平卧位,快速建立2至3条静脉通道,并遵医嘱对患者输血、输液、以补充血容量,预防发生失血性休克。对病情进行密切监测,指标包括生命体征、意识与脸色、血氧饱和度、尿量、子宫收缩等。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并及时明确出血原因,实施针对性抢救与护理。出血停止、血压回升之后,应将患者的输血、输液速度调慢,预防出现心衰、急性肺水肿等不良后果,并注意记录24h的血液出入量。

2.4.3防止感染产后出血会导致产妇抵抗力下降,发生感染。医生与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护理人员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对产妇的基础护理,每日使用0.5%络合碘对产妇会阴进行清洗;注意保持会阴的清洁,防止感染。

2.4.4母乳喂养指导分娩后,待产妇生命体征平稳后的1h内,可指导产妇与婴儿早接触,让婴儿尽早吸吮,促进子宫收缩,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3.小结

产后出血对母婴的危害性均较大,医护人员了解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对预防或减少产后出血量具有积极意义,是降低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姚丽新.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0):1297-1299.

[2]全艳,孟微,高玉霞.国内外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9):3190-3192.

[3]边彩云.分娩期产后出血护理研究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05):1191-1193.

[4]李娟.产后出血相关高危因素及护理干预[J].大家健康,2014,8(19):44-45.

[5]王执玲.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对此类产妇的护理对策[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02):197.

[6]黄明秀.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1):79-80.

[7]龚小玲.产后出血的护理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2013,6(01):179-180.

[8]王炜,陈燕,邢军.产后出血180例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06):978-982.

[9]林小玲,李兰梅,黄碧冰,等,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其临床护理体会[J].临床护理,2013,11(33):270-271.

[10]黄灿萍.自然分娩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5):2002-2003.

[11]肖锦艳,吴仕元,姚志红,李晖.严重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与防治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0):109-112,115.

[12]于改云,关三华,付晖.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3,11(04):49-50,65.

[13]王海涛,郭蓝蓝,王乐乐.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生殖医学杂志,2014,23(05):389-392.

[14]程君君,曹淑华,陆艳.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3,43(02):138-139.

[15]祝樟珠,姜亚平.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12):1541-1543.

[16]李艳,程志虹.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进展[J].现代临床医学,2013,39(04):313-314.

[17]沈素娟,杨丽.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04):473-474.

[18]邰晶.20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J].西藏医药,2014,35(01):29-30.

[19]王海霞,王海燕.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及护理措施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9):2624-2625.

[20]贺希兰.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J].医学信息,2014,27(01):397-398.

标签:;  ;  ;  

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进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