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研究 ——基于政治沟通理论的实证分析

“网络问政”研究 ——基于政治沟通理论的实证分析

论文摘要

政治沟通是西方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它为我国的政治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网络政治是我国目前政治研究中的前沿学科,而“网络问政”又是该学科中的前沿问题。近几年,随着“网络问政”在我国现实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该现象进行综合梳理,有利于其未来的良性发展。本文采用政治沟通的研究方法,对“网络问政”问题进行考察。首先对西方政治沟通理论予以简单的归纳和介绍;在此基础上借鉴拉斯维尔的政治沟通理论框架,构建起简单的“网络问政”分析模型。其次,本文描述了“网络问政”的历史和现状。“网络问政”在中国经历了准备、起步、发展、稳步推进四个阶段,文中对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予以简要评析。另外,本文认为,“网络问政”有主体、内容、渠道、反馈、效果五个构成要素,文中以该构成要素为框架对现状进行了描述。再次,对“网络问政”的兴起原因、功能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技术的发展、民主的进程、科学决策的需要、社会矛盾的凸显和网民队伍的壮大是“网络问政”的兴起原因。监督公共权力、促使决策科学化、推动民主进程、维护社会稳定、构建服务型政府则是“网络问政”的功能。进而,本文从覆盖群体有限、制度化不足和内部运行机制这三个方面来分析“网络问政”的局限所在。最后,为有效提高“网络问政”的政治沟通效能,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推进信息化进程,扩大“网络问政”的群众基础;二是完善“网络问政”的内部运行机制;三是加强“网络问政”的制度化建设。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一) "网络问政"的内涵
  • (二) "网络问政"的作用
  • (三) "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
  • (四) "网络问政"对官员的要求
  • (五) 进一步完善"网络问政"的思考
  • (六) "网络问政"局限性的思考
  • 三、研究意义
  • 四、主要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 (一) 研究思路
  • (二)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网络问政"的历史和现状
  • 一、"网络问政"的概念和特征
  • 二、"网络问政"的兴起和发展
  • (一) 准备阶段
  • (二) 起步阶段
  • (三) 发展阶段
  • (四) 稳步推进阶段
  • 三、"网络问政"的构成要素
  • (一) "网络问政"的主体
  • (二) "网络问政"的内容
  • (三) "网络问政"的渠道
  • (四) "网络问政"的反馈
  • (五) "网络问政"的效果
  • 第三章 "网络问政"的分析
  • 一、"网络问政"兴起的原因分析
  • (一) 互联网的普及为"网络问政"的兴起提供了技术支持
  • (二) 网民队伍的壮大为"网络问政"的兴起提供了民意基础
  • (三) 民主政治在中国的推进为"网络问政"提供了广阔的土壤
  • (四) 执政者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诉求是"网络问政"兴起的外在动力
  • (五) 社会转型期,多元利益价值诉求是"网络问政"兴起的内在动力
  • 二、"网络问政"的功能分析
  • (一) 监督和制约公共权力
  • (二) 促进公共决策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 (三) 维护社会的稳定
  • (四) 推动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 (五) 促进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 三、"网络问政"的局限性分析
  • (一) "网络问政"覆盖的群体有限
  • (二) "网络问政"构成要素的局限
  • (三) "网络问政"制度化建设不足
  • 第四章 完善和发展"网络问政"的思考
  • 一、夯实"网络问政"的物质基础
  • (一) 强化"网络问政"的经济基础
  • (二) 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
  • 二、完善"网络问政"内部运行机制
  • (一) 提升政府公务人员"网络问政"的素养
  • (二) 缔造网络公民,促进沟通主体的理性化与责任化
  • (三) 建立健全通畅规范的"网络问政"渠道
  • 三、加强"网络问政"制度化建设
  • (一) 完善信息的收集、处理、反馈制度
  • (二) 建立网上问题限时结办制度
  • (三) 建立完善的"网络问政"问责机制
  • (四) 完善网络问政的立法机制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第九章 公共政策与政治沟通[J]. 中国公共政策分析 2015(00)
    • [2].政治沟通的制度调适——基于“澎湃新闻”“上海发布”“上海网信办”的考量[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3].政府过程视阈下的网络政治沟通[J]. 重庆社会科学 2018(02)
    • [4].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评析[J]. 党政论坛 2017(07)
    • [5].网络政治沟通的兴起、路径及价值研究[J].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6(02)
    • [6].新媒体时代政治沟通的新特征[J]. 东方企业文化 2014(20)
    • [7].网络政治沟通与民族地区政治发展探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 [8].关于中国国内政治沟通理论的几点思考[J]. 长江丛刊 2016(31)
    • [9].政府决策过程中网络政治沟通对政府决策的影响[J]. 智富时代 2017(05)
    • [10].农村网络政治沟通薄弱之原因与对策分析[J]. 领导科学 2014(05)
    • [11].作为政府与公众间距离协调机制的网络政治沟通研究[J]. 新闻大学 2013(02)
    • [12].浅析网络政治沟通[J]. 学理论 2012(12)
    • [13].网络政治沟通:两面性与效果之辨[J]. 决策与信息 2012(05)
    • [14].我国网络政治沟通研究现状综述[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2(04)
    • [15].网络政治沟通及其效能提升[J]. 理论探索 2011(06)
    • [16].建党90年来农村基层政治沟通的嬗变和发展[J]. 行政与法 2011(12)
    • [17].从政治沟通的视角研究政党体制[J]. 领导科学 2010(07)
    • [18].政治沟通分析:背景、框架与评价[J]. 社会科学论坛 2010(23)
    • [19].网络政治沟通与政党能力建设研究[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9(02)
    • [20].从国家情感到个体利益:《人民日报》读者来信作为一种政治沟通体裁的嬗变[J].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9(02)
    • [21].我国新媒体时代下的政治沟通[J]. 法制与社会 2019(23)
    • [22].习近平政治比喻的政治语言领导力量研究——基于政治沟通视角的分析[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03)
    • [23].网络时代的政治沟通[J]. 协商论坛 2008(01)
    • [24].中国民主党派的政治沟通功能分析[J]. 中国政协理论研究 2009(02)
    • [25].《小崔会客》:一个值得关注的政治沟通标本[J]. 电视研究 2008(01)
    • [26].隐喻在政治沟通中的功能阐释[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5(01)
    • [27].西方媒体在政治沟通时的多元化争议与困境[J]. 晋中学院学报 2015(04)
    • [28].村庄选举中的政治沟通[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9(05)
    • [29].和谐社会构建中政治沟通理论认知与思考[J]. 学理论 2011(12)
    • [30].公共领域、有限政治市场与政治沟通公共性——地方人大参与式预算改革可持续发展分析[J]. 人大研究 2011(12)

    标签:;  ;  ;  

    “网络问政”研究 ——基于政治沟通理论的实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