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YAG透明陶瓷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Ce:YAG透明陶瓷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论文摘要

掺铈钇铝石榴石(CexY3-3xAl5O12,Ce:YAG)晶体是一种具有耐高温、高化学稳定性、高光输出和快衰减等特征的闪烁体,在中低能量粒子射线探测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但因Ce:YAG单晶制备工艺复杂,难以制备大尺寸、高掺杂浓度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由于YAG具有立方相晶体结构,具有光学均匀性,无双折射效应等特征,所以,可以采用合适的工艺制备出透光性好的Ce:YAG透明陶瓷来取代单晶。本论文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纳米粉体,应用冷等静压成型并在真空下烧结,制备了Ce:YAG透明陶瓷。系统研究了合成工艺对粉体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粉体的性能、添加剂和烧结温度对陶瓷的烧结性能和光学性能的影响。实验首先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e:YAG纳米粉体。实验表明:合成过程中沉淀溶液的PH值、分散剂的种类、粉体的煅烧温度对YAG粉体的性能均有不同程度地影响。以碳酸氢铵为沉淀剂制备的前驱体主要为复合碳酸盐的混合物,可以在900℃的低温下合成单相的YAG粉体,比传统的固相法低700℃,适合于纳米粉体的合成。当前驱体溶液PH值为7.5时,ξ电位最高,最不易于团聚。在合成粉体过程中,将前驱体用去离子水洗涤后,再用无水乙醇洗涤,可以有效的去除前驱体表面的水分,减少干燥时桥氧键的形成,从而提高锻烧粉体的分散性。利用分散剂的胶团作用来控制反应的进行,也可以提高最终粉体的分散性。本实验条件下对锻烧产物有良好分散作用的分散剂是(NH4)2SO4。随着煅烧温度的提高,粉体的团聚和粘结加重,不利于透明陶瓷的烧结。将以(NH4)2SO4为分散剂,沉淀溶液PH值控制在7.5的条件下制备的前驱体在900℃煅烧2小时,获得的Ce:YAG纳米粉体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良好,其平均粒径在60nm。将自制粉体采用双面干压、冷等静压成型,并在成型过程中加入适量添加剂TEOS,采用真空烧结,1750℃保温10h后制备出了透过率在500nm-800nm波段间透过率达67%,800nm后透过率可达70%以上的φ20×2mm3的Ce:YAG陶瓷。同时发现:随着自制粉体的比表面积的增大,烧结样品的相对密度先增大后减小;TEOS添加量为0.5%时陶瓷致密度最高;不同Ce3+掺杂浓度的YAG透明陶瓷在450nm波长激发下衰减时间均在62ns左右。

论文目录

  • 目录
  • CONTENTS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1.1 闪烁体的性质
  • 1.1.2 闪烁体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 1.2 掺铈钇铝石榴石(Ce:YAG)
  • 1.2.1 YAG的结构与性能
  • 1.2.2 Ce:YAG晶体
  • 1.2.3 Ce:YAG透明陶瓷
  • 1.3 Ce:YAG粉体的制备
  • 1.3.1 均相沉淀法
  • 1.3.2 固相法
  • 1.3.3 溶胶凝胶法
  • 1.3.4 喷雾热解法
  • 1.3.5 溶剂热法
  • 1.3.6 燃烧法
  • 1.3.7 共沉淀法
  • 1.4 Ce:YAG透明陶瓷的制备
  • 1.4.1 研究历史
  • 1.4.2 成型
  • 1.4.3 烧结
  • 1.5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1.5.1 选题依据
  • 1.5.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Ce:YAG陶瓷制备的原料、制备工艺及分析方法
  • 2.1 Ce:YAG陶瓷制备的实验原料及设备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设备
  • 2.2 Ce:YAG透明陶瓷制备工艺
  • 2.3 Ce:YAG陶瓷的分析方法
  • 2.3.1 电镜分析
  • 2.3.2 光谱分析
  • 2.3.3 其他分析
  • 第三章 Ce:YAG粉体的制备与表征
  • 3.1 Ce:YAG粉体的制备
  • 3.2 PH值对Ce:YAG粉体的影响
  • 3.3 分散剂对Ce:YAG粉体的影响
  • 3.4 煅烧温度对Ce:YAG粉体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Ce:YAG透明陶瓷的制备与表征
  • 4.1 Ce:YAG陶瓷的工艺控制
  • 4.1.1 粉体比表面积对Ce:YAG陶瓷的影响
  • 4.1.2 添加剂TEOS对Ce:YAG陶瓷的影响
  • 4.1.3 烧结制度对Ce:YAG陶瓷的影响
  • 4.2 Ce:YAG透明陶瓷光学性能
  • 4.2.1 陶瓷透光性影响因素
  • 4.2.2 Ce:YAG的结构与光学性能的关系
  • 4.3 Ce:YAG透明陶瓷光谱分析
  • 4.3.1 透过光谱
  • 4.3.2 衰减光谱
  • 4.3.3 发射光谱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前瞻
  • 5.1 本文结论
  • 5.2 本文创新点
  • 5.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专利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改性高炉渣对Ce~(3+)的吸附性能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20(05)
    • [2].美国高中物理教材中的CE教育及其启示[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5(19)
    • [3].N对高CE高强度制动盘的影响[J]. 现代铸铁 2016(06)
    • [4].Ce含量对铝硅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J].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2016(06)
    • [5].植保机械产品欧盟CE标志技术法规要求[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7(01)
    • [6].Ce对铝锌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7(02)
    • [7].Ce~(3+)掺杂铝酸锌微晶玻璃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17(03)
    • [8].CE公司员工招聘对策探析[J]. 经济师 2017(06)
    • [9].CE电网储备定额及仓库网络优化研究[J]. 信息记录材料 2017(11)
    • [10].Ce~(3+)掺杂Na_2Ca_3Si_2O_8长余辉荧光粉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J]. 山东化工 2020(02)
    • [11].Ce合金化及喷丸对Q235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 上海金属 2020(04)
    • [12].标准EN 61000-3-2:2019对CE认证的照明设备谐波测试的影响[J]. 安全与电磁兼容 2020(05)
    • [13].稀土Ce对2304双相不锈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 热加工工艺 2017(12)
    • [14].Ce对取向硅钢高温退火组织及织构的影响[J]. 稀土 2015(01)
    • [15].测量髋关节CE角在髋关节疾病临床中的应用[J].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4(03)
    • [16].小儿清肺化痰口服液中3种有效成分的CE法测定[J].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12(02)
    • [17].浅析履带起重机符合CE认证的设计要求[J].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12(04)
    • [18].Ce对00Cr17高纯铁素体不锈钢再结晶及晶粒长大的影响[J]. 材料与冶金学报 2010(01)
    • [19].稀土Ce~(3+)离子置换钛酸盐纳米管的制备及表征[J]. 化工新型材料 2009(10)
    • [20].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类抗-Ce自身抗体的鉴定及输血1例[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22)
    • [21].含Ce(Ⅳ)去污工艺产生废液的安全性分析和处理方法[J].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2014(02)
    • [22].桃褐腐病菌的拮抗细菌CE的发酵条件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10)
    • [23].Ce微合金化对取向硅钢高温退火组织和织构的影响[J].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2017(01)
    • [24].稀土Ce对3%取向硅钢组织及抑制剂演变规律的影响[J]. 金属热处理 2017(07)
    • [25].外源稀土Ce~(3+)对紫背浮萍光合作用和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J]. 中国稀土学报 2012(02)
    • [26].CE法检测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1(10)
    • [27].Ce~(3+)和Y~(3+)掺杂对Ca_2MgSi_2O_7:Eu~(2+)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J]. 材料导报 2010(06)
    • [28].Ce(Ⅳ)-抗坏血酸化学发光体系测定氯普噻吨[J]. 分析试验室 2008(06)
    • [29].蒙脱石对模拟核素Ce(Ⅲ)的吸附特性和机制研究[J]. 非金属矿 2016(02)
    • [30].稀土元素Ce对汽车用新型镁合金显微组织和腐蚀性的影响[J]. 热加工工艺 2015(12)

    标签:;  ;  ;  ;  

    Ce:YAG透明陶瓷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