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周云德

《信息资源管理》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周云德

周云德四川省简阳市石桥中学641400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在学习完前面的信息获取、加工、集成与交流之后,应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为我们所用,更好地发挥信息的使用价值。

2.主要内容。本章主要通过三个层次来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信息资源管理,掌握适应社会工作和生活的必要技能。

人工管理方式:从学生身边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活动说起,引出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及在这个过程中主要体现出的管理标准化思想和方法。

计算机文件管理方式: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强调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意在使学生理解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使其能够应对数字化时代对人类提出的数字化生存的挑战。

数据库管理方式:从社会大角度和数据库技术应用角度出发,介绍利用数据库管理大量、复杂的信息资源,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

(2)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3)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分类组织和标准化思想。

(4)合理选择常用工具,管理个人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信息资源。

(5)了解利用数据库管理信息资源的工作思想。

(6)理解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信息和高效检索数据的优势。

(7)能够把数据库的一些常见操作技能迁移到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去。

(8)能够公正地评价三种信息资源管理方式及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从学生身边的、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以图书馆馆藏图书管理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实例为依托,让学生调查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

(2)以“ISBN”引入分类与标准化思想。

(3)能够利用恰当的工具,将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管理。如:个人成长记录文件,管理网上资源。

(4)体验、认识数据库管理大量信息资源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主动将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应用到生活、学习之中。

(2)养成信息资源管理的良好习惯。

(3)养成奉献精神及乐于助人、团结协作精神。

(4)正确评价标准化对实现社会生产、管理规范化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分类组织及标准。

(2)个人数字信息资源管理的实践。

(3)数据库管理大量信息、高效检索的优势。

(4)信息资源管理对我们今后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

(1)管理本地计算机信息资源。

(2)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信息为什么有优势。

四、课时安排

节次参考课时数

第一节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0.5课时

第二节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0.5-1.5课时

第三节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约2课时

五、教学建议

1.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信息资源管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名词,教师应该让学生先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建议先让学生参与一些(或一项)信息资源管理的活动,或者进行信息资源管理的调查(可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或让学生留心身边的有关信息资源管理活动,这样便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产生共鸣,教师才“有的放矢”。

图书馆藏书管理是让学生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很具代表性的实例。当然也可以以学生整理自己的“小书屋”来说明,也可以以实践“探究分类搜索的分类方法”来探究网上图书、信息等资源是如何管理的,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第三节《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

分类组织与标准的教学,可以从商品的条形码、国际标准书号(ISBN)、国际刊号(ISSN)等入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为什么要分类,如果不分类组织会有什么后果?如何分类呢,要有一定的标准、标准化思想的形成。

2.信息资源管理方式。本节是分别从两方面来讲信息资源管理方式。一是手工管理方式,二是计算机管理方式(又分文件管理方式和数据库管理方式)。他们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即从一般意义上的信息资源管理缩小到仅仅讲计算机管理方式。通过本章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习惯,并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如用Blog管理网上学习资源既能体现个人信息管理又能兼顾集体交流。

3.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本节可能是学生尚未接触过的内容,因此实践对促进学生理解将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议教师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总结规律。教师在讲解时要多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尽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迁移。

其实,以上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显得有点传统、知识点化,本着新课改的理念应该体现的是“学生在做中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导学方法。

标签:;  ;  ;  

《信息资源管理》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周云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