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三受”肝移植模式的动物实验研究

“一肝三受”肝移植模式的动物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肝脏移植是目前治疗小儿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手段,移植时受体门静脉的阻断不可避免。为改善无肝期受体循环和代谢的稳定性,此项研究通过动物肝移植实验,来探索门腔静脉架桥和改良肝静脉出口重建这一联合方法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选20~25Kg和10~15Kg健康杂交犬各12只,分别组成供体组和受体组并随机配对。供体手术取左外侧叶及左中央叶为供肝,然后完全阻断门静脉。受体犬先预置门腔静脉之间端侧吻合架桥的分流通道,切肝门静脉阻断时开放,供肝植入门静脉吻合后关闭,供肝在部分阻断后腔静脉的条件下背驮式植入,流出道吻合在受体后腔静脉的侧壁上。分别观察在门静脉阻断前后供受体生命体征和内脏器官情况,以及门脉血流的血气、生化、压力变化,超声测量并计算受体在阻断前门静脉血流量,并和阻断15min后的分流量进行比较。结果供体组门静脉阻断后迅速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5min时门脉压迅速升高至(54.5±12.0)cmH20(P<0.01),至30min后仍处于较高水平(32.2±4.9)cmH20(P<0.01),而门脉血pH降至7.03±0.18(P=0.002)、BE降至(-21.3±5.5)mmol/L(P=0.001)、乳酸脱氢酶升高至(388.4±150.9)U/L(P=0.002),内脏器官普遍出现严重淤血、水肿、渗出。在无体外转流措施的条件下,受体组经过预先分流处理后均能安全接受供肝植入,无术中死亡者,阻断门静脉主干5min时门脉压稍升高至(18.8±3.1)cmH20(P=0.046),10min时降至正常(17.8±3.9)cmH20(P=1.000),至30min时仍稳定在(16.3±2.3)cmH20(P=-1.000),内脏颜色红润。受体组分流血流量(276.4±34.1)mL/min和分流前门静脉血流量(291.8±24.7)mL/min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9)。结论在部分供肝背驮式肝移植手术时,动物实验证实:预置临时性门腔静脉架桥分流,配合改良肝静脉重建方法能同时保持受体下腔静脉和门静脉血流的连续性,能有效解除无肝期门脉系统血流瘀滞的问题,是一种简便安全、有实用价值的新方法。目的为了进一步拓宽供肝来源,探索肝中叶作为独立供肝进行移植的可行性,首先制作犬动物模型进行研究。方法普通级健康犬分成供体组(n=12,体质量20~25kg)和受体组(n=12,体质量10-15kg),供受体随机配对。供体手术将位于中央区的方叶、右中叶在体内劈离,原位灌注后保留其专属的门静脉中支、肝中动脉和中肝管,得到独立的中央区供肝并称重。受体手术先建立临时性门腔分流,供肝背驮式植入,流出口和腔静脉壁端侧吻合,供肝门静脉中支和受体门静脉主干行端端吻合后恢复新肝血流。在6×放大镜下,供肝的肝中动脉和受体的肝固有动脉端端吻合,供肝的中肝管和受体胆总管端端吻合。术后观察受体腹腔及胆汁引流,死亡后行尸检查找死亡原因,移植物取标本行病理检查。结果犬肝被深陷的叶间裂分隔成7叶,各叶间由较少的肝桥连接,位于中央区的方叶和右中叶由门静脉中支、中肝动脉营养,血回流至肝中静脉,胆汁引流至中肝管。供体组体内劈离技术全部得以完成,手术时间(215.0±67.7)min,失血量(229.3±66.5)mL,原位灌注避免了供肝热缺血损伤。中央区供肝占供体肝总质量的(33.8±3.1)%,比较GRWR,中央区供肝(1.3±0.3)%和假设的左侧区供肝的(2.1±0.4)%及右侧区供肝的(0.9±0.1)%之间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受体组手术时间(327.6±75.3)min,无肝期(33.6±7.5)min,失血量(415.5±79.8)mL。12个供肝均成功植入,冷缺血时间(41.9±12.1)min,所有血管及胆道的吻合均不需要移植物间置,经重建的门静脉恢复灌注后新肝颜色逐渐转红,(8.3±3.6)min后排泌胆汁,开放动脉血流后新肝呈正常红润色。受体中位存活时间92.5(18~272)h,未发现有因吻合口出血、血栓等外科技术性并发症而死亡受体。结论犬动物模型证实肝中央区可以劈离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供肝器官,并能移植给小受体,为将来拓宽供肝来源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目的为了将劈离式肝移植技术向前推进,此项动物实验对一个肝脏劈离成三个供肝单位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普通级健康犬分成供体组(n=30,体质量20~25kg)和受体组(n=30,体质量10~15 kg),供受体随机配对。供体手术断离右外叶和右中叶、左中叶和方叶之间的2处肝组织桥,原位灌注后将左侧区、中央区和右侧区供肝各自的一级肝蒂在近主干处切断,GRWR最接近1.5%的入选为移植物,如果植入左侧区供肝则受体分入A组,植入中央区供肝的受体分入B组,若植入右侧区供肝的受体分入C组。供肝背驮式植入受体,流出口和腔静脉壁端侧吻合,供肝一级肝蒂分别和受体门管三联的主干端端吻合。术后观察受体腹腔及胆汁引流,死亡后行尸检,移植物取标本行病理检查。结果犬肝外观呈分叶状,深陷的叶间裂将各叶分隔开来,各叶间由较少的肝组织桥相连接,右外叶和右中叶间的肝桥组织较左中叶和方叶间的肝桥组织更薄更少,2处肝桥离断时均未发现有大的血管及胆管。门静脉主要分成左支、中支和右支,而胆总管也由左、中及右肝管三支肝管汇合而成,而肝动脉可存在变异,肝血液经由肝左、中、右3支静脉回流。三组供体平均体重、手术时间、失血量差异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体内劈离技术全部得以完成,供肝无热缺血损伤。三组受体体重、供肝质量和GRWR之间的差异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但手术时间、无肝期、失血量及输血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受体中无术中死亡者,30个供肝均成功植入,所有血管及胆道的吻合均不需要移植物间置,门静脉和动脉重建后均能排泌胆汁,各组新肝均无淤血、缺血区。三组受体存活时间分别为(128.3±48.5)h、(102.7±59.8)h和(98.7±46.8)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4)。死亡后尸检均未发现有吻合口出血、血栓等外科技术性并发症者,移植物标本病理检查肝细胞无淤血肿胀、缺血坏死者。结论此项动物实验的研究证明:一个大受体的肝脏能劈离成三个部分,且每一部分都能作为独立完整的供肝移植给小受体。

论文目录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实验研究第一部分(临时性门腔架桥联合流出道改良重建方法在部分供肝肝移植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正文
  • 实验研究第二部分(中叶供肝肝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正文
  • 实验研究第三部分(一肝三受可行性的动物实验探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正文
  • 附录
  • 文献综述一
  • 文献综述二
  • 实验结论
  •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参加学术会议及第一作者文章列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肝移植术中输血管理的研究进展[J].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9(06)
    • [2].中国肝移植的发展之路[J].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19(04)
    • [3].经食道心脏超声在肝移植手术中的应用[J].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0(01)
    • [4].肝移植手术临床护理路径及术后延续性健康管理模式构建的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09)
    • [5].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肝移植围术期护理进展[J].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0(03)
    • [6].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中国肝移植质量提升[J].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0(02)
    • [7].肝移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效果观察:一项欧洲肝移植登记研究[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9(07)
    • [8].肝移植护理技术操作规范[J].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9(05)
    • [9].中国肝移植供肝获取技术规范(2019版)[J].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19(03)
    • [10].中国肝移植的发展与创新[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9(11)
    • [11].第二届中美肝移植内科建设研讨会纪要[J]. 传染病信息 2017(06)
    • [12].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因素的研究进展[J]. 肝脏 2017(01)
    • [13].伊班膦酸盐预防肝移植术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02)
    • [14].多米诺肝移植的临床研究进展[J].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7(04)
    • [15].中国肝移植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6版)[J].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7(04)
    • [16].肝移植治疗小儿遗传代谢缺陷病的研究进展[J].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7(04)
    • [17].肝移植围术期感染的处理[J]. 北京医学 2017(09)
    • [18].肝移植术后严重感染的治疗与预防[J]. 肝胆外科杂志 2017(04)
    • [19].2016国际肝移植年会纪要[J].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16(03)
    • [20].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健康之路[J]. 肝博士 2015(02)
    • [21].我国肝移植的现状及发展——专访北京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朱继业[J]. 保健医苑 2017(05)
    • [22].肝移植术后早期胆漏患者护理分析[J]. 人人健康 2017(12)
    • [23].肝脏“搭桥”满血复活[J]. 祝您健康 2017(06)
    • [24].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了解肝癌开始[J]. 保健医苑 2017(06)
    • [25].肝移植手术术中体位的摆放及体位并发症的预防[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6(08)
    • [26].肝移植术后糖尿病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 现代养生 2017(18)
    • [27].肝移植手术二三事[J]. 祝您健康 2017(10)
    • [28].免疫抑制剂在肝移植术后特殊状态下的应用分析[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 [29].肝移植术后新发急性胰腺炎的诊治1例[J].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0(01)
    • [30].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进展[J].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0(04)

    标签:;  ;  ;  ;  ;  ;  ;  ;  

    “一肝三受”肝移植模式的动物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