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运行安全的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研究

基于运行安全的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研究

青海省公路科研勘测设计院青海西宁810001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业也获得进步,高速公路建设数量日渐增多,尤其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山区高速公路取得长足的进步。然而,为了保证山区高速公路行车安全,必须要合理规划道路,注意路线设计。本文就此进行探讨,在阐释保证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安全性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运行安全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

随着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时间较发达国家来说较短,但是其发展速度飞快。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国内外的山区高速公路安全事故率成上升趋势,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为了保证山区高速公路的安全行驶,需要利用相关的计算公式,对车辆行驶速度做相关的计算,以此来确定安全距离和指标,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关注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要点,对高速公路的弯道、直线、斜坡进行合理的设计,以保证行车安全,推进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

一、保证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安全性的重要意义

在进行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过程中,安全设计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做好道路的安全运行设计能够有效的确保道路行车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道路路线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将安全运行作为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山区高速公路设计的过程中,因为地形复杂、地势多变,给设计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在进行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过程中,应用安全设计理念进行公路的路线设计能够降低公路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道路行车的舒适度。在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过程中,在一些特殊路段往往有着较大的设计难度,设计人员不得不设置急转弯或者是连续转弯标志,对于这些路段一般会提前设置警示路牌、震荡提醒路面、彩色路面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醒驾驶人员,但是这样的警示标志往往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山区高速公路运行的安全问题。对于这一类问题道路设计人员应当将安全设计的理念融入到路线设计中,充分的实现山区高速公路的安全设计,避免事故的发生。

二、运行安全的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要点

2.1设置避险车道,对车辆进行紧急控制

如果某些路段的平均纵坡较大,车辆在上坡的过程需要连续使用低速挡,这会引起水箱出现开锅的问题,下坡时也容易出现刹车失灵的问题,因此,需要对路线的平均纵坡进行控制。如果必须要设置长大下坡和上坡路段时,则需要合理设置足够长度的反坡和缓和坡段,或者设置合理的紧急避险车道,以便对车辆进行紧急控制。具体来说,就是当车辆的驾驶人员发现车辆存在制动问题时,可以将失控的车辆驶离主干道,并通过紧急避险车道减速至停止来避免人员和财产出现伤亡和损失。紧急避险车道一般选在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的中后段右侧视距良好路段,入口在陡坡路段较小半径曲线上时应尽量以切线方式从主线切出,与主线的夹角不小于5度。

2.2保证车辆的停车视距,并确定合理的超高

视距是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中最为重要直接的元素,基于运行安全的车辆停车视距,要在设计速度基础上所得的停车视距进行修正,现行公路的设计规范指出,对于设计速度为80Km/h和100Km/h的高速公路,车辆停车视距应当为110m和160m,但是某些路段满足不了车辆停车视距的要求,因而采用该标准对车辆的停车视距进行检验十分必要。另外,在现有的路线标准中规定,积雪冰冻地区按6%,一般地区按最大超高值8%计算曲线超高值。对于不同的设计速度,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车辆运行的速度确定合理的超高。如果高速公路运行的主要是大货车,要研究其实际的运行速度,选择合理的超高,避免车辆向曲线内侧滑移而侧翻;如果以小客车为主,其超高应加强1.5%左右。

2.3加强地质考察力度,保证平面线形设计的合理性

线形选择是山区高速公路进行路线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应采用圆曲线半径作为公路的线形设计形式,这是在地形复杂且地质条件苛刻的环境下具有实际效用的一种设计方法。但实际设计时,设计人员为提高公路建设的技术指标,通常选择的是大半径圆曲线或是较长直线作为公路的线形形式。这两种设计方法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很容易造成大填大挖,山区高速公路就非常容易出现塌方、滑坡等灾害。针对这一问题,设计者应将运行安全理念作为设计原则,以控制平面线形的设计效果。具体来说,设计人员首先要对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地点进行相关的地形地质考察,合理利用地形,注重立体线形设计,尽量做到立体线形连续、指标均衡、景观协调,以保证平面线形设计的合理性。

2.4注重隧道设计的合理性,选取合理的平曲线半径

为了确保隧道内的安全行驶,要避免内部设置S形反向曲线,并且反向曲线的设置要尽量缓和,可以采用直线进行过渡。车辆在接近凹形竖曲线底部和凸形竖曲线顶部时,前方的视距会相应的减小,驶入隧道时要经过变坡点,存在安全风险。在隧道的线形设计中,为了防止驾驶员过早发现长大隧道口加速行驶,要避免洞口附近小半径圆曲线和长大下坡的不利组合,路线设计时驾驶员发现洞口至行驶到洞口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8s左右。此外,长大隧道出口平曲线半径不能超过3Km,纵坡尽量小,隧道内纵坡控制在2.5%左右。同时,要注意平曲线半径的选取。平曲线半径的选取应在行驶力学上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事故调查资料显示,当平曲线半径R<1500m时,半径越小,事故率越高;当R<600m时,事故率增加到全路事故率的1.5倍,当R<400m时,事故率增加到2.0倍。路线规范“一般最小”和“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是以汽车在曲线上能安全而顺适地行驶为条件确定的,其实质是汽车行驶在曲线部分时,所产生的离心力等横向力不超过轮胎与路面的摩阻力所允许的界限。要根据舒适性差异,分别计算出“一般最小”和“极限最小”的平曲线半径,以此来确定其具体的取值。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山区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保证山区高速公路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必须要对高速公路路线进行合理的设计,设置避险车道,对车辆进行紧急控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保证车辆的停车视距,并确定合理的超高,同时,设计人员要注意合理选取平曲线半径,合理的设计高速公路的路线,最大程度上保证车辆行驶安全,减少事故率。

参考文献:

[1]李波,梁靓.基于运行安全的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探讨[J].西部交通科技,2016(12)

[2]郑小峰.基于运行安全的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探讨[J].新疆交通运输科技,2017(5)

[3]曹红艳.基于运行速度的山区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安全设计研究[J].河南科技,2017(11)

标签:;  ;  ;  

基于运行安全的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