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史诗《查姆》与阴阳五行观念

彝族史诗《查姆》与阴阳五行观念

论文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观念,不仅广泛传播于汉族地区,而且对部分少数民族的文化观念也产生深远影响。但纵观阴阳五行观念的研究成果,过去学者多将研究视角投向汉族文化,较少涉及少数民族阴阳五行观念的发展状况。史诗是人类儿童时期的产物,用神话的方式记录了人类历史和思维观念的变迁。彝族史诗《查姆》记录了彝族先民对于世界万物起源的认识和看法,其中在介绍天地万物起源时,夹杂了大量阴阳五行观念的内容。前人对《查姆》的研究,多与彝族其他史诗相结合,论证彝族的历史、社会生活和信仰伦理等。对《查姆》单独文本的研究寥寥无几,对现保存于彝族毕摩手中的手抄本——毕摩经书中的《查姆》文本,更是极少涉及。本文利用田野调查、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相结合的论证方法,以阴阳五行为切入点,将云南楚雄州和红河州流传的《查姆》作为解读对象,借鉴文化学和哲学等相关理论,对彝族史诗《查姆》中的阴阳五行观念进行全新的阐释。全文除绪论外,共分四章。参考笔者对楚雄州和红河州的实地调查,第一章对“查姆”和《查姆》提出新的阐释,并介绍了《查姆》中记录“阴阳五行”的章节;第二章论述了彝族史诗《查姆》中阴阳五行观念的表现。这部分对《查姆》中阴阳五行观念的起源和运用进行了梳理,并提出“眼睛人”形象源于阴阳符号的新观点。第三、四章就《查姆》中阴阳五行的成因及其在彝族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进行了阐释。本文认为,《查姆》中阴阳五行观念的产生,经历了彝族与汉民族长时间文化碰撞与交流的过程。石器、青铜时代,原始思维与汉文化因素渗透到彝族原始先民的文化观念中;先秦至秦,远祖羌戎与《周易》的阴阳观念确立了彝族先民阴阳观的雏形;汉魏晋六朝,巫文化的整合与道教的阴阳五行观念的影响下,促进了彝族阴阳五行观念的发展;唐宋时期,在南诏创新神谱与毕摩教的影响下,彝族最终固定了“万物分雌雄、公母,五行与五方、五色相配”的阴阳五行观念,这种观念也自然而然地被记录在反映彝族先民早期意识形态观念的创世史诗《查姆》中。《查姆》里的阴阳五行观念,还被运用到彝族人民的社会生活里。彝族人民的生死观、十兽历和火把节等都包含了大量阴阳五行观念的因素。综上所述,阴阳五行观念不仅是中国传统哲学内容之一,还是彝族人民世界观的集中体现。正是在这种世界观的影响下,彝族人民才创造出十月太阳历等震惊世界的文化奇迹。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由来及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一) 五行说、阴阳说
  • (二) 阴阳五行说
  • 第一章 彝族史诗《查姆》及记录
  • 一、《查姆》的田野调查情况
  • (一) “查姆”与《查姆》新解
  • (二) 《查姆》的版本与内容
  • 二、《查姆》中记录“阴阳五行”的章节
  • 第二章 彝族史诗《查姆》中的阴阳五行观念表现
  • 一、《查姆》中的阴阳五行起源说
  • (一) 雾露生阴阳与浊清、红绿生阴阳
  • (二) “哎哺”生阴阳、五行
  • (三) 《查姆》对五行起源的分散描写
  • 二、阴阳五行观念在《查姆》中的运用
  • (一) 《查姆》中的人、物与阴阳观念
  • (二) 女神清洗日月和眼睛人与阴阳观念
  • (三) 《查姆》的“四套八本”与阴阳五行观念
  • 第三章 彝族史诗《查姆》中的阴阳五行观念成因
  • 一、石器、青铜时代:原始思维与汉文化因素
  • (一) 万物有灵观念
  • (二) 汉文化因素
  • 二、先秦至秦:远祖羌戎与《周易》的影响
  • (一) 羌戎死后归祖观念与雌雄观
  • (二) 《易经》与《易传》
  • 三、汉魏晋六朝:巫文化的整合与道教的阴阳思想
  • (一) 汉移民与滇民的巫文化整合
  • (二) 道教的阴阳思想
  • 四、唐宋时期:南诏创新神谱与毕摩教的影响
  • (一) 南诏根据“天地人”模拟唐中央政府创建神谱
  • (二) 毕摩教六物造天地说
  • 第四章 彝族史诗《查姆》中的阴阳五行观念
  • 一、生死观与阴阳观念
  • 二、阴阳﹒五行﹒十兽历与五方
  • 三、火把节、点火祭田与阴阳五行观念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彝族史诗《查姆》与阴阳五行观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