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动网络的多播拥塞控制研究

基于主动网络的多播拥塞控制研究

论文题目: 基于主动网络的多播拥塞控制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

作者: 叶晓国

导师: 顾冠群

关键词: 主动网,网络体系结构,多播,分层多播,主动分层多播,拥塞控制

文献来源: 东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用户应用的需求促进了高性能网络的研究,如何使网络提供灵活的服务定制、服务质量保证和安全性是当前因特网发展中的三个热点问题。高性能网络的基本特征是服务定制、资源控制和用户管理,这也是高性能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面临的长期的课题。本论文以多媒体多播应用为应用背景,以主动网服务模型为研究框架,针对基于主动网的多播拥塞控制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在分析传统因特网体系结构与协议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主动网体系结构和主动网服务模型的研究课题。针对多媒体多播应用,研究了多播拥塞控制的基本问题,研究多播、单速率多播、分层多播等多播传输机制。提出了一个基于主动网的分层多播服务模型,包括主动网封装报文协议、主动标记分层机制和优先级分层传输机制,并给出了主动分层多播服务的框架模型。利用MSC(Message Sequence Charts,报文顺序图)对发送者、接收者和网络中间节点的协议行为进行形式化描述。为主动分层多播拥塞控制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其次,研究了基于主动网的多播拥塞控制的关键技术,提出了逐跳反馈控制机制、逐跳交互信令机制、TCP友好可用带宽的主动测量以及主动速率控制机制与算法。给出了适应性主动分层多播拥塞控制方案的关键机制和算法的描述,并进行深入分析。然后,提出了三个典型的主动分层多播拥塞控制方案。主动分层多播拥塞控制方案在基本主动网服务模型的基础上集成了主动标记分层和优先级分层传输机制。其中,主动分层多播拥塞控制方案ANLMCC采用基于队长的主动拥塞检测和消除机制以及逐跳交互信令机制。HTALM方案采用了逐跳TCP友好可用带宽的主动测量机制以及主动速率控制机制与算法。DL-AALM方案提出了适应性的效用分层策略和逐跳反馈归并的算法。通过仿真实验对所提协议机制和算法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的方案对解决现有因特网上的分层多播拥塞控制问题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最后,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基于主动网的分层多播及拥塞控制原型系统,该原型系统基于构件的服务定制模型。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实现框架,接着,在该系统上研究了主动分层多播拥塞控制机制和算法的具体实现,对主动分层多播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本论文对基于主动网络的分层多播拥塞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对新型网络服务体系结构及其多媒体分层多播拥塞控制研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立题背景和目标

1.2 论文研究的关键问题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

1.4 论文主要贡献

第二章 研究基础

2.1 主动网体系结构

2.1.1 主动网体系结构的提出

2.1.2 主动网体系结构的主要目标

2.1.3 主动网的基本原则

2.1.4 主动网体系结构的基本原理

2.1.5 主动网体系结构框架

2.1.6 主动网的实现方式

2.1.7 主动网体系结构评价

2.2 IP 多播基础

2.2.1 IP 多播概述

2.2.2 IP 多播分类

2.2.3 IP 多播拥塞控制

2.3 基于主动网的多播

2.3.1 主动多播基础

2.3.2 本论文的研究特点及应用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主动网的分层多播服务模型研究

3.1 基于主动网的分层多播服务模型(ALMSM)

3.2 主动网封装报文协议(ANEP)

3.3 主动标记分层

3.4 优先级分层传输机制

3.4.1 分层传输优先级的定义

3.4.2 分层优先级的判别

3.4.3 分层过滤方法

3.4.4 拥塞检测及响应方法

3.5 主动分层多播服务模型框架

3.6 与下一代网络服务体系结构的关系

3.7 主动分层多播服务模型关键技术的形式描述

3.7.1 MSC 简介

3.7.2 主动分层多播服务模型的形式描述

3.7.3 主动分层多播拥塞控制模型的形式描述

3.7.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主动网的多播拥塞控制关键技术

4.1 主动分层多播拥塞控制概述

4.2 反馈控制机制与算法

4.2.1 反馈控制基本概念

4.2.2 逐跳反馈控制机制描述

4.2.3 逐跳反馈控制算法

4.3 逐跳交互信令机制与算法

4.3.1 逐跳交互信令机制

4.3.2 逐跳交互信令算法的描述

4.4 TCP 友好可用带宽的主动测量

4.5 主动速率控制机制与算法

4.6 小结

第五章 一种基于主动网的分层多播拥塞控制方案

5.1 ANLMCC 方案概述

5.2 主动分层多播服务模型

5.3 主动分层多播拥塞控制方案(ANLMCC)

5.3.1 系统模型

5.3.2 实现机制

5.4 仿真实验

5.4.1 仿真环境

5.4.2 仿真结果及分析

5.5 ANLMCC 方案在因特网中的实现方法

5.5.1 ANLMCC 方案的可用性分析

5.5.2 实现技术研究

5.6 与相关研究工作的比较

5.7 小结

第六章 逐跳TCP 友好的主动分层多播拥塞控制方案

6.1 HTALM 方案概述

6.2 主动分层多播服务模型

6.3 主动分层多播方案(HTALM)

6.3.1 主动分组封装格式

6.3.2 标记分层与优先级分层传输机制

6.3.3 逐跳链路可用带宽的测量

6.3.4 主动速率控制机制

6.4 仿真实验

6.4.1 仿真环境

6.4.2 仿真结果与分析

6.5 与相关研究工作的比较

6.6 小结

第七章 基于效用分层策略的主动分层多播拥塞控制方案

7.1 DL-AALM 方案概述

7.2 主动分层多播服务模型

7.2.1 主动分组封装格式

7.2.2 标记分层与优先级分层传输机制

7.3 主动分层多播拥塞控制方案(DL-AALM)

7.3.1 适应性效用分层

7.3.2 逐跳反馈归并算法

7.3.3 主动速率控制算法

7.4 仿真实验

7.4.1 仿真环境

7.4.2 仿真结果与分析

7.5 与相关研究工作的比较

7.6 小结

第八章 主动分层多播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1 系统实现基础

8.1.1 ANTS 系统概述

8.1.2 基于ANTS 系统的主动多播服务

8.2 基于ANTS 系统的主动分层多播的设计和实现

8.2.1 主动分层多播ANLM

8.2.2 主动分层多播拥塞控制系统ANLMCC

8.3 主动分层多播系统的分析

8.3.1 功能分析

8.3.2 性能分析

8.4 ANLMCC 原型系统的特点

8.5 小结

第九章 结束语

9.1 论文的贡献和创新之处

9.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发布时间: 2007-06-11

参考文献

  • [1].命名数据网络的转发策略与拥塞控制研究[D]. 姚进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 [2].互联网服务质量及拥塞控制的研究[D]. 姜明.浙江大学2004
  • [3].互联网端到端拥塞控制的研究[D]. 章淼.清华大学2004
  • [4].端到端拥塞控制的强制实施及多流控制器[D]. 赵永祥.北方交通大学2001
  • [5].有线/无线网络中基于网络测量的拥塞控制研究[D]. 邓晓衡.中南大学2005
  • [6].支持服务质量QoS的拥塞控制及其机制的研究[D]. 罗万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1
  • [7].高速网络拥塞控制协议的研究[D]. 卢广.浙江大学2007
  • [8].Internet中资源分配和拥塞控制若干问题的研究[D]. 郑宏云.北京交通大学2007
  • [9].TCP拥塞控制和区分服务队列管理研究[D]. 杨晓萍.吉林大学2007
  • [10].基于网络结构特征的拥塞控制及动力学分析研究[D]. 徐胜.上海大学2017

相关论文

  • [1].网络拥塞控制的若干问题研究[D]. 蔡小玲.南京理工大学2005
  • [2].IP网络拥塞控制的若干问题研究[D]. 钟伯成.合肥工业大学2006
  • [3].互联网拥塞控制算法若干问题研究[D]. 钱艳平.东南大学2006
  • [4].因特网拥塞控制机制若干问题研究[D]. 岳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
  • [5].Internet拥塞控制算法的动力学研究[D]. 杨洪勇.东南大学2005
  • [6].高速网络拥塞控制协议的研究[D]. 卢广.浙江大学2007
  • [7].Internet中资源分配和拥塞控制若干问题的研究[D]. 郑宏云.北京交通大学2007
  • [8].TCP拥塞控制和区分服务队列管理研究[D]. 杨晓萍.吉林大学2007
  • [9].高速通信网络拥塞控制算法研究[D]. 刘志新.燕山大学2006
  • [10].面向网络拥塞控制的主动队列管理机制研究[D]. 刘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

标签:;  ;  ;  ;  ;  ;  

基于主动网络的多播拥塞控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